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沼肥对盐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轻盐渍土壤S1、中度盐渍土壤S2、重度盐渍土壤S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处理(不施肥、沼肥、化肥和沼肥+化肥)对盆栽棉花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酶的活性大小为轻盐渍土壤中度盐渍土壤重度盐渍土壤;施用沼肥及沼肥+化肥处理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和施化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土壤酶活性增加幅度在1.09倍~2.17倍之间;不同盐渍化土壤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非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棉花种植,盐渍化程度低的土壤中施用沼肥比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中施用沼肥更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是我国干旱区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分析不同地物和不同等级土壤盐渍化光谱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以Landsat-TM和Landsat-ETM~+多光谱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析天山北坡典型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变化规律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土壤区别于水体、沙漠和植被的最佳波段是710~900 nm;重度盐渍土壤的光谱反射率在波长为400~900 nm范围内普遍高于其他盐渍化土壤;SVM模型对1990年、2000年/2014年3期天山北坡典型区域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达到84%以上,Kappa系数均在0.86以上,土壤盐渍化面积在1990—2000年间增加了1 032.86 hm~2,在2000—2014年间减少了1 581.84 hm~2;1990—2000年间,裸土转移为盐渍地的面积比较大,2000—2014年间,盐渍地转化为耕地和裸土的面积比较大,土壤盐渍化面积先增后减的变化波动,表明随着土地利用和农田灌溉方式的改良,新疆北疆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得到了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达拉特旗黄河沿岸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黄河沿岸土壤盐渍化程度及特征,对内蒙古达拉特旗沿黄河一带土壤盐渍化状况进行了研究,数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在2.87g/kg~7.74g/kg之间,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重,盐渍土壤类型以硫酸盐盐渍土为主;第1主成分与全盐量、SO2-4的相关系数大于第1主成分与CO2-3、HCO-3的相关系数,该地区土壤以盐化为主;第1、2主成分显著,累计贡献率高达90%,全盐量、SO2-4、Ca2+、Mg2+是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特征因子,可以作为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综合指标。因此,在改良利用过程中要以降低土壤盐度为主,通过调控离子组成,来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防治黄河三角洲土壤次生盐渍化,通过配制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程度的壤质土体,进行土壤水盐关系试验,利用经典统计分析、线性回归分析、Origin图表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在加水升盐、淋水降盐、蒸发返盐过程中土壤水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土体田间持水量估算了大田降盐灌水参数。结果表明,(1)升盐过程中,土壤表层水盐呈现正向线性关系,含水率的增加对含盐量较高的土体影响较显著,高水高盐环境下的水盐相关性高于低水低盐环境下的水盐相关性;(2)降盐过程中,土壤表层水盐呈现负向线性关系,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再注入2%的水时,各土体内盐分下降的幅度最大,随后趋于平缓;(3)当体积含水率达到20%时,土体达到田间持水量,每667 m2农田灌入约6.6 m3水时,中度盐渍化土降为轻度盐渍化;灌入约7.8 m3水时,重度盐渍化土降为轻度盐渍化;(4)自然蒸发情况下,重度盐渍土体返盐速率明显快于中度盐渍土。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土壤盐渍化对西瓜的胁迫,以“纯品8424”西瓜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单施化肥(CF)、CF+胡敏酸钙(CFR1)、CF+水溶性硅肥(CFR2)、CF+鼠李糖脂(CFR3)、CF+胡敏酸钙+水溶性硅肥(CFR4)和CF+胡敏酸钙+水溶性硅肥+鼠李糖脂(CFR5)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改良剂单独或配合施用对土壤pH、盐基离子、西瓜耐盐性及生长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西瓜耐盐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盐渍土西瓜生长的最佳改良剂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降低了土壤pH,其中CFR3、CFR4、CFR5的效果显著,较CF分别降低了0.3、0.4、0.4(P<0.05);改良剂单施或混施增加了土壤Ca2+、K+、Mg2+含量,CFR1、CFR4、CFR5显著降低了土壤Na+含量,单一改良剂处理中以CFR1效果最好,与CF相比,土壤Na+含量降低了6.56%,土壤K+、Ca2+、Mg2+的含量则分别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热带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 N2O排放的重要区域,同时对 CO2的吸收和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在高度风化的热带土壤中,磷是影响橡胶林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调控包括土壤N2O 和 CO2排放在内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通过室内好氧培养试验,旨在明确外源磷输入对橡胶林土壤 N2O、CO2排放和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方法】以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土壤质量含水量 25%、温度 20 ℃条件下,利用 Robot 自动连续在线培养系统,每间隔 8 h 测定培养瓶内气体浓度,研究不同磷添加量对土壤 N2O、CO2排放量和净氮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与单独氮添加相比,橡胶林土壤单独磷添加后显著降低 N2O 排放并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单独磷添加对 N2O和 CO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此消彼长”效应。在相同氮添加基...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锌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含钠较高的盐渍土壤上施用硫酸锌,能显著改善N、P的代谢,增加其吸收和转化;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可使水稻增产14%,棉籽增产29%。本文就是研究在滨海盐渍化土壤上(以Nacl为主)喷施锌肥对芦苇生长发育、芦苇纤维素含量、土壤养分、土壤脱盐率的影响,为芦苇生产合理施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在5种盐分光谱指数(NDSI、SI、SI1、SI2、SAVI)基础上,选择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中的3个红边波段和近红外窄波段进行扩展,提出了新的基于红边和近红外窄波段的光谱指数,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构建土壤电导率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光谱指数,引入红边1波段(B5)和近红外窄波段(B8a)的光谱指数与土壤电导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PLSR的土壤电导率信息建模效果较好(R2=0.77),模型准确、可靠。盐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整体较高,盐渍化影响范围广泛。自绿洲内部向外围由非盐渍化向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过渡,绿洲西部、南部轻度盐渍土分布较多,绿洲东部、东南及西南方向有重度盐渍土及极重度盐渍土分布,盐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土壤氮矿化对长期氮添加和季节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长期氮沉降和季节变化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无机氮及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  方法  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官庄国有林场亚热带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长期(10 a)氮添加梯度(对照: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野外控制试验,通过野外原位培养方法测定氮添加对净氮矿化、硝化和淋溶的影响。  结果  ①氮添加显著提高了铵态氮(NH4 +-N)、硝态氮(NO3 ?-N) 和总无机氮质量分数,从大到小均依次为N3、N2、N1、N0,且铵态氮质量分数均高于硝态氮。②氮素转化速率随氮添加梯度而增大,高氮显著促进了氮素转化(P<0.05)。③季节显著影响氮素转化(P<0.05),净氮矿化速率、硝化速率与淋溶速率均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动态。  结论  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与氮素转化速率,土壤pH、碳氮比(C/N)和土壤温度可能是研究区氮添加驱动氮素转化的主要因子。在杉木人工林的经营与管理中需要更多关注土壤养分和氮素转化速率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图2表3参4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松原乾安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通过研究食用菌菌糠作为基质的新型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的改良效果,探讨菌糠改良盐渍土的可行性。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通过土培试验研究复合改良剂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剂能较好地改善盐渍土的理化性质,降碱作用明显;随菌糠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微团聚体(0.25~1 mm)数量明显增加,土壤pH、交换性钠含量和总碱度都逐渐下降。土壤总盐含量呈先逐渐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复合改良剂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是很大,各添加物的比例菌糠66%、石膏26%、硫酸铝8%的改良效果最好。通过复合改良剂组方效果研究,为吉林省西部盐渍碱土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宁波杭州湾滨海围垦地区典型土壤中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肥(OM,15 t·hm-2)、菇渣(MR,15 t·hm-2)、化学改良剂(SA,1.5 t·hm-2)、对照(CK),探明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西兰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收获期土壤电导率表现为MROM>SA>CK,其中MR处理的产量比CK增加62.2%,增产效益可达28 455元·hm-2;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西兰花产量与作物生物学性状(株高、叶长、展开度、茎粗和花球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不同改良剂处理被明显区分开来,西兰花生物学性状指标(如株高)与土壤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有较高的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碱解氮呈负相关。因此,在宁波杭州湾滨海围垦地区施用菇渣15 t·hm-2对盐渍土壤改良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西兰花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长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可利用氮的浓度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控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区域碳源汇评估的准确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  本文以温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11年)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3种氮素添加水平(对照、低水平:50 kg/(hm2·a)、高水平:150 kg/(hm2·a))和3种氮素化学形态(硝态氮:NaNO3;铵态氮:(NH4)2SO4和混合态氮:NH4NO3)对温带人工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  结果  (1)氮素形态和氮添加水平引起土壤NH4+-N和NO3?-N的显著累积,且NO3?-N的累积效应远远高于NH4+-N;(2)不同水平和形态的氮添加均促进了N2O排放。低水平和高水平NaNO3、(NH4)2SO4、NH4NO3添加分别使土壤N2O年累积排放量增加了87.39%和146.79%、86.13%和74.91%、98.67%和50.50%。长期氮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态势有所改变,高水平NH4+-N和NH4NO3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效应低于低水平添加;(3)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推测,硝化反应是温带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主导过程,NH4+-N比NO3?-N转化为N2O的效率更高。  结论  本研究强调了长期野外监测的重要性,氮添加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如果试验时间短,氮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N2O排放的促进效应可能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盐池县耕地土壤现状,针对肥力低、物理性状差、次生盐渍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机械化改良措施,并总结了改良效果,以期为当地盐渍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系数的差异并评估区域N2O排放,为评估南方红壤丘陵区N2O排放清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南方红壤丘陵区4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油茶林、旱地农田、稻田和松林),通过分析土壤不施肥与施氮肥时N2O排放速率和排放量的差异,计算排放系数,并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探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排放N2O的相对贡献。【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稻田全氮含量最高(2.22 g/kg),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0.05,下同)。土壤不施肥时,N2O排放速率在0~227.80 μg/(kg·h),施氮量为200 kg N/ha时,N2O排放速率在0~4213.27 μg/(kg·h)。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N2O排放系数均随土壤孔隙含水量(WPFS)增加而增加,WPFS为75%时,稻田、旱地农田、油茶林和松林土壤N2O排放系数分别为2.47%、0.39%、2.31%和0.91%。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2O排放系数主要受全氮含量影响,N2O累积排放量均与潜在反硝化潜势呈显著正相关,除稻田外,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也与潜在硝化势呈显著正相关,以NO3--N为底物的反硝化作用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平均大于90.00%,远高于硝化作用。【结论】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以NO3--N为底物的反硝化作用主导N2O排放,施用氨基氮肥可能有效减少氮肥N2O排放损失,为国家执行碳中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的逆向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嫩平原属草甸—草原苏打盐渍土生态片 ,盐渍土面积约 2 88 2× 10 4 hm2 ,占东北全区盐渍土总面积的 39 3%。平原内矿化度很高的大小沼泡星罗棋布 ,因而形成了大面积的盐渍土。浸淹不严重时 ,表层土壤出现季节性的可恢复的盐渍化 ,这种现象可称为土壤盐渍化的逆向演替。研究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的逆向演替规律 ,找出促进逆向演替的影响因子 ,不但能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而且还能节约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16.
蚯蚓活动对锌污染土壤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蚯蚓的活动能提高高沙土、黄泥土、红壤中氮素矿化量,但对3种土壤中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不同,以对高沙土的影响最为显著,对黄泥土的影响最小.向土壤中加入0~400mg/kg的锌对土壤氮素矿化量没有明显影响.加锌量在200mg/kg以下时对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高于该水平则有抑制作用.加锌量在0~400mg/kg范围内,蚯蚓对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和反硝化活性的促进作用不受加锌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新华  王勇  朱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1+17092
[目的]为滨海盐渍土改良找到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Encapsalt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及作物的影响。[结果]Encapsalt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为9 000~12 000 ml/hm2,分2次施的效果较好。第1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明显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pH,提高作物的出苗率。第2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以维持土壤的含盐量不升高,使土壤不发生返盐现象,从而减少死苗现象,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结论]Encapsalt改良剂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灌溉微咸水土壤的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了在重壤质浅位厚层夹粘土壤施用沸石、磷石膏、风化褐煤等改良剂改善灌溉浅层地下微咸水(4.7g/L)对土壤影响的效应,评价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提出了较适合的改良剂配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选用磷矿粉、沸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材料,利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加工制成土壤改良剂,继而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矿物改良剂及配施有机肥对盐渍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矿物改良剂均可降低盐渍土壤的可溶性盐含量,其中微晶化磷矿粉+活化沸石粉配施有机肥处理(PR3)效果最佳,可溶性盐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微晶化磷矿粉与沸石粉或膨润土混合处理pH值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但PR3处理较空白对照降低4.49%,差异达显著水平。施用不同改良剂均可促进玉米植株生长,提高其鲜重和干重,其中活化的沸石粉和膨润土粉处理效果优于未活化处理,且以添加有机肥处理的PR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盐渍土改良利用方向,对上实东滩生态园区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多项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其土壤质地为壤质土;土壤碱化严重,酸碱度集中于8.0~8.5;土壤电导率较高,集中于0.2~0.6mS/cm,水溶性盐分含量较高,集中于0.6~3.68g/kg,且以氯化钠为主,仍有一定程度的盐渍化,土壤盐化程度与地下水矿化度呈正相关;土壤有效磷集中在20mg/kg以下,有机质集中在2g/kg以下,土壤主要养分总体含量较低,且其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硝态氮含量正常,均在1~51 mg/kg范围内;综合评价得出,园区土壤以3类土为主,占比58.06%。研究结果对滨海地区的盐渍土管控和农业生态园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