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通过在封育区内设置固定样地和样方,对白刺的密度、平均高度、盖度进行测量,旨在掌握白刺群落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封禁措施,封育状态下白剌群落的密度由0.4株/m^2增加到了0.7株/m^2,白刺群落的盖度从2.7%增加到了4.6%,平均高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雷州半岛红树林区软体动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7~9月对雷州半岛8个主要红树林区软体动物进行了清查,记录有37科110种软体动物,且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区系组成存在较高的地理分布上的差异(相似度均小于61.0%)。各红树林区的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6Ind./m^2或106g/m^2;树栖软体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Ind./m^2或14.7g/m^2,树栖贝类优势种类有黑口滨螺等;地栖平均生物量为197Ind./m^2或100.6g/m^2,以殊带拟蟹守螺等为优势种。生物量的大小主要与底质和林区群落特征有关,底质为淤泥土壤和高密度的群落生物量较低,泥沙质土壤和较低密度的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同一群落类型以林外缘带的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最高。由于人为过渡采挖和环境污染严重,绝大部分软体动物种质资源趋于濒危状态,急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连续2a对低效天然林封禁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封禁1a后,乔木层郁闭度提高8.3%~16.7%,灌木层覆盖度提高15.2%~64.7%,草本层覆盖度提高12.5%~20.0%;封禁2a后,乔木层郁闭度提高16.7%~33.3%,灌木层覆盖度提高39.4%~141.2%,草本层覆盖度提高37.5%-44.0%。(2)封禁与不封禁的林分郁闲度、灌木和草本盖度和林分总生物量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对山东省莒县沭河流域杨树多代经营人工林产区不同林地间作农作物、林地抽沙换土、杨树人工林品种间轮作等措施对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维持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沙换土有利于胸径和树高生长,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55倍、2.05倍和1.24倍;主伐更新更换不同品种以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3年保持增长,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3.18~23.91倍、3.40~28.71倍和0.71~2.80倍;林地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Fe、Mn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增长了1.38~3.39倍、1.28~7.73倍和0.79~3.11倍。间作林地的胸径和树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25%~37.84%和8.17%~29.12%。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青山1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大青山实验林场12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a)lata)人工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3.7cm、11.8m、18.6m^3/hm^2;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2.502t/hm^2、9.763t/(hm^2.a),其中,乔木层的生物量及净生产量分别占林分总量的96.06%和93.78%,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及净生产量依次占林分总量的0.97%、2.98%、1.59%、4.63%。由于该实验区位于两山夹一沟,气候湿润,水热条件很适宜杉木的生长,所以生产力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调查印度东北部曼尼普尔地区龙脑香森林的地上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评价龙脑香森林生产潜力。在龙脑香林中自由标记了两块林分(林分Ⅰ和林分Ⅱ),通过收获法,评价不同周长等级的林木生物量。林分Ⅰ的总生物量为22.50t/hm^2,林分Ⅱ为18.27t/hm^2。两块林地((林地1和林地2))每年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分别为8.86~10.43t/hm^2。在目前的研究中,生产效率和生物量积累率表明,森林目前是处于演替阶段,具有较高生产潜力。表8参26。  相似文献   

7.
对木荷、尾叶桉、湿地松3种人工l林的土壤碳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碳密度存在差异,木荷、尾叶桉、湿地松林地1999年的土壤碳密度分别为181.13t/hm^2、34.21t/hm。和100.35t/hm^2,2012年的分别为237.94t/hm^2、92.03t/hm^2和144.39t/hm^2,其大小排序为木荷林地〉湿地松林地〉尾叶桉林地,其中以乡土树种木荷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3种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显著增加,其中尾叶桉林地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8.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燕山山地的主要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以河北木兰林管局境内1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立地条件相同密度分别为1800、2400和3000株/hm^2的3种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3种密度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1180.6、26724.6和31352.4kg/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8.9%,草本层次之,占0.7%,灌木层最少,仅占0.4%;林木平均木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略微减少,密度由低到高其平均木生物量依次为11537.5、11077.3和10357.8g/株;各密度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W干〉W枝〉W根〉W叶〉W皮的分布规律;3种密度的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基本相同,3000株/hm^2的林分结构合理,更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年龄、不同生长代数杉木林地及立地条件相同的檫树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表明,①随杉木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量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氨化细菌数则随年龄的增力。而增加,②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檫树林地明显高于杉木林地,但各类菌的组成比例均无明显不同,③头栽杉木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及氨化细菌分别是二栽林地的1.52、1.42、1.47和2.79倍,但真菌数量两类林地无差异,从各类菌所占比例来看,只有真菌比例二栽林地有增加的趋势,细菌、放线菌两类林地间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桉树人工林地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植被恢复能力及生长规律,在桉树人工林内设置固定观测样地,对种植前后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5年生林分灌草盖度由造林前采伐迹地的10%~30%提高90%,625m^2林地灌木种类由7种增加到48种,灌木层平均高105cm;100m^2林地草本种类由7种增加到22种,草本层平均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洞庭湖区9年生桤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桤木单株生物量为44.39ks/株,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林分总生物量为96.06/hm^2;林分净生产力为10.67/(hm^2·年)。桤木根系发达,根深60~80cm;根系中以根桩和粗根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两者之和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27%。在垂直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中,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51%。在水平分布上,根系主要分布在离树桩0~50cm的范围内,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4.49%;特别是粗根,其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29.47%;茵根的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0.39%,主要分布在离树桩50~100cm的范围内,该区域根系的生物量占茵根总生物量的70.97%。  相似文献   

12.
以2年生多枝柽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平的生根粉、无机肥和有机肥对不同月份、不同土层深度多枝柽柳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根系活力从4月份到8月份呈单峰曲线,7月份达到最高;多枝柽柳的根系活力在20~60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土层深度越深,根系活力越小。(2)3mg/mL生根粉、无机肥(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400kg/hm^2+氯化钾200ks/hm^2)和有机肥15000kg/hm^2对于提高20~40cm土层处的根系活力最好。(3)4.5mg/mL生根粉、无机肥(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400kg/hm^2+氯化钾200kg/hm^2)和有机肥15000kg/hm^2对于提高40~60cm土层多处的根系活力最好。  相似文献   

13.
油松与锐齿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锐齿栎林和草丛壤微生物Cmic,Nmic量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到下明显的下降趋势,0-20cm土层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集中分布区;(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细根(死,活)生的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呈负相关;(3)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锐齿栎林,油松林和草丛的Cmic分别为565.87,87,502.64,292.25mg/kg,Nmic分别为89.48,79.34,46.38mg/kg,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排序为:锐齿 栎林>油松林>草丛。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太行山区4种典型水土保持林为研究对象,对混交林(栓皮栎-侧柏)、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含碳率以及碳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为51.94,86.40,90.19,18.08t/hm^2,栓皮栎林和油松林生物量高于4种水土保持林生物量的均值(61.65t/hm^2),而混交林和刺槐林生物量分别占生物量均值的84.25%,29.33%。不同林分各器官在乔木层生物量中分配顺序均表现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4种典型林分各器官含碳率分别为45.16%~58.93%,58.48%~64.61%,51.16%~58.37%,52.35%~62.30%。4种典型林分碳储量为10.10~53.85t/hm^2。不同林分类型各器官碳储量与生物量呈正比关系,与生物量趋势基本相同,碳储量大小表现为油松林>栓皮栎林>混交林>刺槐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山区劳动力不断减少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要求,提出了阔叶林采伐迹地的省力化更新方法。试验表明,阔叶林采伐迹地,不炼山、不整地,充分利用林地原有植株的天然更新能力,只经过定向抚育改造,比重新营建人工林可减少人工75~93工/hm^2,节约成本3615~3990元/hm^2,并减轻了营林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省力化更新幼林林分生长量大,干材产量是重新人工造林的2.60倍;改造后第6年间伐,间伐材作香菇栽培基质用材利用。保留阔叶树种2500~3000株/hm^2培育大径材,12年生年生长量与对照杜英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相当,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根钻法研究黔中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下不同层次土壤(0~20 cm和20~40 cm)细根的分布情况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在0~20 cm土层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中单位面积根量是20~40 cm土层的3~6倍;土壤中养分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马尾松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及比根长与土壤中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与马尾松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养分含量对生物量、根长密度的综合影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R~2=0.903、0.917),土壤养分(0~20 cm、20~40 cm)对马尾松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2=0.878、0.934),与树高线形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森泰除草剂在毛竹林中除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林使用森泰除草剂除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2.5—45kg/hm^2森泰5%颗粒剂和浓度为1200.2400ml/hm^2森泰25%水可溶剂对试验地竹林内的芒萁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芒萁死亡率达99%以上,比对照41%农达高30%,对其他一些木本植物也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细叶龙竹人工林高产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广西、云南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布设标准地,调查研究细叶龙竹人工林生长情况,得出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选择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层厚度40 cm以上的土山、退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作为造林地;使用1 a生实生营养杯苗造林;幼林期每年除草1~2次,追肥2次,扩塘1次,并采伐小老竹;种植密度为630丛/hm2,每丛留养母竹6~9株.按此技术措施造林和经营,可达到1年成丛,2年成林,3年成材,采伐量达22.5~30 t/hm2,4年时采伐量达45~60 t/hm2,5年时进入高产稳产期,采伐量达75~105 t/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森林的发育过程,林木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林分水平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年龄的联系,目前仍然了解有限。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一林分在19年和32年生时林分水平(单位面积)和单株水平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分析了影响细根生物量变化的林分与土壤因子,旨在明确林分年龄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在生长季内的5月、7月和9月,采用土钻法获取土壤0~30 cm深度细根并测定生物量,同时测定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结果】随林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显著下降,而单株细根生物量变化不显著;与19年生林分相比,32年生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明显下降,土壤亚表层(10~20 cm)和底层(20~30 cm)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呈现出细根向深层土壤增生的趋势。土壤表层(0~10cm)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林分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土壤铵态氮浓度变化有关,但是单株细根生物量受林分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林分发育过程中,落叶松细根生物量降低,细根的资源吸收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广西百色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木法,对广西国有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中林(23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3年生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40.06 t/hm^2。(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布为,乔木层127.75 t/hm^2,占总生物量91.21%,其中细叶云南松生物量124.01 t/hm^2,占总生物量88.54%;灌木层5.21 t/hm^2,占3.72%;草本层2.56 t/hm^2,占1.83%;枯枝落叶层4.54 t/hm^2,占3.24%。(3)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为,干材生物量57.61 t/hm^2(46.46%),皮9.97 t/hm^2(8.04%),枝23.25 t/hm^2(18.75%),叶9.26 t/hm^2(7.47%),根23.92 t/hm^2(1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