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乡棉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3年,新乡棉虫抗药性监测中心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逐年增加,8年间抗性倍数增长了98.2倍,抗性增长与田间棉铃虫发生程度、用药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4~1995年,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不同棉区棉铃虫对常用5种农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临猗县处于中-高抗水平,襄汾县和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对功夫菊酯,临猗县和襄汾县处于中-高抗水平,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3个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的抗性分别处于低-中抗水平、中抗水平和敏感水平。抗性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对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抗性上升最为突出。3个棉区棉铃虫抗性顺序是临猗县>襄汾县>平遥县,抗药性的大小与用药历史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诊断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抗性个体频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个监测棉区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个体频率均在58%以上,敏感个体只占棉铃虫群体的42%以下,如继续大量单一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预测棉铃虫对该类农药抗药性将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陕西棉铃虫对几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于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胀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1 994~ 2 0 0 1年对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监测 ,明确了棉铃虫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动态规律和抗性水平。目前 ,棉铃虫对久效磷、灭多威尚未表现明显的抗药性 ,而对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产生比较快 (2~ 3年 ) ,现已达极高的抗药性 ;生产上仍可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主导产品 ,而要限用或禁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对棉铃虫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 ,坚持交换、轮换、混配等科学用药技术 ,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浸叶法监测萧县棉铃虫抗药性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道一  王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3-3735
通过1996~2005年用浸叶法在安徽萧县测定棉铃虫的抗药性,明确棉铃虫对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久效磷、辛硫磷的抗性水平及发展动态,从棉田用药历史、棉铃虫自身发生程度、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测定药剂和监测方法的差异等方面,分析棉铃虫抗药性演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抗药性机理、抗药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抗性治理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排除迁移的条件下,研究了对氰戊菊酯抗性水平不同的棉铃虫越冬蛹的死亡率,并和点滴法测定了越冬前后群体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性较高的东台品系,越冬死亡率也高,越冬后抗性水平有所下降;而抗性较低的南京品系,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后抗性下下降不明显。说明越冬期间对氰戊菊酯抗性较高的棉铃虫蛹具有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美国昆虫学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性的标准测定方法,对江苏等地区棉铃虫抗性水平调查的结果表明:江苏棉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药剂抗性水平是山东虫种的5倍以上,特别是江苏东台种群对滴滴涕的抗性水平,从1975年至1981年提高了12倍以上。因此,江苏种群抗性较强,山东种群较敏感。 以甲胺磷、乐胺磷对上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进行测定表明,棉铃虫两种群的相对毒力或共毒系数基本相近,初步证实抗性种群对甲胺磷、乐胺磷不表现明显抗性;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加西维因对抗性种群测定,增效比值达8—27倍由此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菊马混剂分别汰选棉铃(Heliothis armigera)种群16代,每三代测定1次各种群对相应汰选药剂的敏感水平。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汰选种群对相应药剂的抗药性分别增长了68.02、7.76和3.48倍,氰戊菊酯单剂比菊马混剂抗性增长快19.6倍,混剂显示出对棉铃虫抗性显著的延缓作用。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混剂使用寿命,若3种药剂均连续使用30次则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混剂的抗药性将分别提高817.5、14.2和5.2倍;若以抗性上升30倍及每年用药2-3次为标准,菊马混剂比单用氰戊菊酯可延长5倍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把增效混剂作为一项措施组装到抗性治理方案(IRM)中去,科学合理地治理棉铃虫的抗药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87、1988两年内用杀灭菊酯等杀虫剂对上海县七一乡,青浦县青东农场和松江县五里塘乡三地的菜青虫进行室内外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三地的菜青虫对杀灭菊酯等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若与较敏感种群相比,三地菜青虫对杀灭菊酯分别产生了34.2倍、37~50倍和16倍的抗药性,对乙酰甲胺磷产生了2.5~8.5倍抗药性,对敌百虫至少产生了378倍抗药性。芝麻油对杀灭菊酯、氟氰菊酯具增效作用,配比为10∶1时,增效比分别为3.02~4.39,1.18~1.23。田间试验对氟氰菊酯有15%的增效效果。田间试验表明,杀灭菊酯防效中等,亩用量6g(ai),处理后10天药效不到80%。氟氰菊酯防效较好,亩用量4g(ai),10天药效在90%以上。喹硫磷对菜青虫防效高,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防效低。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对苏云金杆菌(B.t)的抗性监测及延缓抗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B.t连续多代汰选的棉铃虫,对B.t能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抗性倍数为24.13。采用浸叶法测定宿县、蒙城、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的抗性,结果表明:宿县、蒙城淮北棉区,棉铃虫对B.t已产生早期低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41和2.52。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尚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为1.37。讨论了治理抗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用药水平较低地区棉田中采集棉蚜,在室内液培棉苗上繁殖,分别用氰戊菊酯、氧乐果及氰戊菊酯+氧乐果(1∶8 AI)混剂以浸蘸法处理试虫16代,氰戊菊酯选育的种群抗性高达4324.4倍,而氧乐果及混剂选育的抗性仅分别为22.3倍及16.5倍。上述三种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均分别表现出显著或高度交互抗性,但对一些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有机氯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却不明显。用酶抑制剂生测法及离体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表明,棉蚜对上述药剂的抗性与羧酸酯酶及氧化酶活力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GIS技术,研究了进出港航班滑行路径的优化问题。为机场上刚降落和即将出港的航班规划最短滑行路径。判断航班在规划的滑行路径上是否会发生对头相遇。考虑到机场安全性和使用效率,要求保证进出港航班在滑行过程中按最短路径连续滑行,并且不能发生对头相遇。本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法:(1)改变进港航班的滑行速度;(2)延迟出港航班的时间。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氯氟氰菊酯对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表皮穿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证实斜纹夜蛾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是否与其表皮穿透率降低有关。【方法】分别采用点滴法、浸叶法和叶片夹毒法测定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对氯氟氰菊酯的抗性,用14C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了斜纹夜蛾抗性和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结果】采用3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3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765.4倍)>浸叶法(365.1倍)>叶片夹毒法(34.0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81.3﹕10.7﹕1;5龄幼虫抗性水平的次序为点滴法(抗性倍数为2 271.3倍)>浸叶法(257.2倍)>叶片夹毒法(20.2倍),点滴法、浸叶法及叶片夹毒法间抗性倍数之比依次为112.4﹕12.7﹕1。经穿透昆虫表皮的触杀毒力所引起的抗性高于经口器和表皮进入的胃毒毒力和触杀毒力之和所引起的抗性,更明显高于经口器进入的胃毒毒力所引起的抗性。同位素标记氯氟氰菊酯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0.5 h和1.0 h,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间表皮穿透率差异不显著,处理后2 h,两种群间的穿透率存在明显差异,至处理后8 h,敏感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46.3%和43.3%,抗性种群3龄和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分别为35.7%和29.1%,氯氟氰菊酯对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77倍,对5龄幼虫的表皮穿透率仅为敏感种群幼虫穿透率的0.67倍,抗性种群的穿透率明显慢于敏感种群的穿透率。【结论】斜纹夜蛾抗性种群对氯氟氰菊酯的表皮穿透率明显低于敏感种群,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F_2分离世代,不完全双列杂交和同核异质系等研究了棉花对叶螨抗性的遗传变异和胞质效应。结果表明,海岛棉对棉叶螨的抗性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支配,显性效应不显著;将其抗性转移到陆地棉背景中后鉴定发现,抗螨性广义遗传力为0.44~0.61,受主效基因(暂时定名为S_1)控制。将中棉、草棉、长萼棉、异常棉、哈克尼西棉、海岛棉、墨西哥棉和蓬蓬棉细胞质转移到陆地棉后,对棉叶螨为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