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不同籼稻品种的成熟胚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并研究了利用农杆菌介导bar基因和ipt基因的遗传转化技术.结果表明,采用NBD (N6salts B5Vitamin casamino acids 500 mg/L proline 500 mg/L glutamine 300 mg/L mannitol 36.4 g/L sucrose 30 g/L 2,4-D 2 mg/L 6-BA 0.2 mg/L phytagel 2.5 g/L,pH 5.8) 为诱导培养基,MSD(MS casamino acids 500 mg/L proline 500 mg/L glutamine 300 mg/L mannitol 36.4 g/L sucrose 30 g/L 2,4-D 2 mg/L 6-BA 0.2 mg/L phytagel 2.5 g/L,pH 5.8)与NBD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籼稻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质量较好;采用MSR3c(MS casamino acids 500 mg/L glutamine 300 mg/L proline 500 mg/L mannitol 36.4 g/L maltose 30 g/L TDZ 0.2 mg/L phytagel 5 g/L pH 5.8)为分化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率均在90%以上.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将Act启动子驱动的抗除草剂基因(bar)和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构建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对水稻进行遗传转化.初步确定了愈伤组织筛选及分化培养基附加除草剂(glufosinate ammoniun)4 mg/L、头孢霉素300 mg/L,愈伤组织预培养2-3天,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浓度为39 mg/L,共培养2-3天.通过上述培养条件,已获得移栽成活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2.
表达bar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甘薯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中,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农杆菌菌株EHA105携带的双元载体pCAMBIA3300上含有bar基因.来自于徐薯18胚性悬浮细胞的直径为0.7~1.3 min的280个胚性细胞团用于遗传转化.共培养3 d后,首先在含有2 mg/L 2,4-D、100 mg/L Carb的液体MS培养基中培养1周,然后将胚性细胞团转移到添加2 mg/L 2,4-D、100 mg/L Carb 和0.3 mg/L PPT的固体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选择8周后,将获得的37个PPT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 mg/L ABA、100mg/L carb和0.3 mg/L PPT的固体MS培养基上,其中的34个愈伤组织诱导得到体细胞胚并发芽形成小植株,共获得了164株拟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其中的123株为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bar基因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正确表达.除草剂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高度除草剂抗性.  相似文献   

3.
荔枝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及其体胚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幼胚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在低糖条件下连续继代4~6次左右,可筛选到颗粒细小、不含原胚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以这种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起始材料,在附加2,4-D 2mg/L或2,4-D 2mg/L、KT1 mg/L、AgNO3 5mg/L的MS液体启动培养基上振荡培养(100~120 r/min)10~14 d,即可建立起分散性良好的胚性悬浮细胞系。采用激素减半的2种启动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或周期性固体-液体轮回培养,可以长期保持胚性悬浮细胞系。荔枝胚性悬浮细胞在附加NAA 0.1 mg/L、KT 或Ze 5 mg/L、肌醇100 mg/L、蔗糖50g/L、琼脂10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体胚,25~40d后可形成大量胚状体,诱导体胚数量达10,000个/g FW以上。经过成熟培养后,正常的体胚75%以上萌发再生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
海藻糖合酶基因转化黑麦草及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附加5 mg/L 2,4-D、500 mg/L的L-脯氨酸、130 mg/L天门冬酰氨、10 mg/L AgNO3的诱导培养基(MSJ)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用基因枪法将ubiqutin启动子驱动的海藻糖合酶基因(TPS基因)转入多年生黑麦草的胚性愈伤.在含有5 mg/LBialaphos的选择培养基上经过2个月的抗性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生成了898株再生植株,其中的220株检测为阳性株,检测的阳性率占供检株数的24.5%.PCR分析及PCR-Southern杂交鉴定表明,TPS基因已整合到黑麦草的基因组中.抗旱性鉴定表明,转基因黑麦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保水能力增强,电解质渗出率明显低于对照,耐旱性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抗除草剂2,4-D的亲本与不抗除草剂的品系配制组合,对亲本、F1和F2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进行棉花抗除草剂2,4-D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除草剂2,4-D抗性性状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该抗除草剂性状属于质量性状遗传,便于在棉花育种中利用,抗性水平较高,能达到800mg/kg以上水平。抗除草剂性状可以在棉花常规育种和杂交种生产利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2个不同品种的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成熟胚为外植体,种子在无菌的条件下用70%的乙醇处理12 min配合0.1%的Hg Cl2消毒5 min,蒸馏水冲洗后在无菌条件下挑出胚接种到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得到再生植株。结果表明:通选7号和川草3号在诱导培养基N6+3.0 mg/L~4.0 mg/L 2,4-D上的愈伤组织形成率都达到70%;通选7号在N6培养基+0.5 mg/L 2,4-D+2.0 mg/L 6-BA上的分化效果最佳,达95.38%,川草3号在N6培养基+0.5 mg/L 2,4-D+4.0 mg/L 6-BA上有最高的分化率89.33%,均可得到再生植株。本研究可消除虉草种子稃及种皮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在大规模生产利用上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7.
激素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种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海峰  陆燕鹏  万邦惠  陈雄辉 《种子》2004,23(7):17-18,21
本文研究了激素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种子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只使用2,4-D就可以诱导出愈,而且诱愈率较高,但转分化后的植株再生率较低;当2,4-D与6-BA和NAA搭配使用时,诱愈率虽降低,但转分化后的植株再生率提高.初步得出,对于短光低温不育水稻种子的组织培养,诱导培养基中的激素使用以2.0mg/L 2,4-D,0.5mg/L NAA与1.0mg/L 6-BA的搭配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桔梗种子质量的影响,叶面肥喷施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尿素喷施浓度为0.5%、1.0%、1.5%,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2%、3%.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GA3浓度50,100,150 mg/L,6-BA浓度0.5,1.0,1.5 mg/L,2,4-D浓度10,30,50 mg/L.结果表明,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处理为最佳浓度配比,其千粒重较高为(1.323 2 g)、发芽率、生活力达到了最高,分别为81.33%、91%,含水量最低为7.26%;GA3的最佳喷施浓度为100 mg/L,6-BA为1.5 mg/L,2,4-D为50 mg/L.因此,在桔梗开花期喷施1.0%尿素+3.0%磷酸二氢钾或喷施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提高桔梗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植物抗逆性研究和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通过异源目的基因转化培育耐盐碱苜蓿品种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受体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异源转化高效的基础。选取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5~7d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及根为外植体,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2,4-D 0.1~3.0 mg/L(8种不同水平)或MS+2,4-D 2.0 mg/L+ KT 0.01~0.5 mg/L(10种不同水平),诱导芽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MS。结果表明,外植体在MS+2,4-D 2.0 mg/L+ KT 0.2 mg/L培养基中能够产生状态较好可再分化的愈伤组织,子叶、下胚轴、根的平均出愈率分别为93.1%、100%、100%。愈伤组织在MS+6-BA 0.5 mg/L+ NAA 0.05 mg/L培养基中培养40~80d中均可分化芽,子叶、下胚轴、根的芽平均分化率为50%、78%、50%,将2 cm以上的芽转入MS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4d后,生根的小植株炼苗移入花土中,成活率达90%以上。子叶、下胚轴、根在该体系中均能获得再生植株,根也是一种较好的植株再生材料,以根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的研究报道还较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2,4-D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L的2,4-D处理对两个西葫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 mg/L和10 mg/L的2,4-D处理对西葫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1 mg/L的2,4-D处理有利于西葫芦幼根的生长;0.1 mg/L和1 mg/L的2,4-D处理对西葫芦幼苗MDA含量的影响不大,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