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居华 《广东园林》2006,28(Z2):40-42
介绍了大花美人蕉的栽培及管理,通过对大花美人蕉在栽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达到进一步提升美人蕉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旭 《广东园林》2000,(1):37-37,43
大花美人蕉 (Canna generalis)是美人蕉科多年生球根花卉。近年来 ,以其抗污染、易栽培、叶绿花艳和花期长等优良特性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绿化常用花卉。在广州市区被广泛栽植的大花美人蕉 ,由于栽培和管理不当 ,多见植株茎干疯长 ,植株泛黄 ,种植 2 - 3年后长势变弱 ;以及秋冬地上部分植株过早枯死 ,导致植土过早裸露等情况 ,缩短了美人蕉的花期 ,影响观赏效果。黄埔绿化工区的技术工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对大花美人蕉在公共绿地的栽培和养护管理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他们养护的美人蕉花期长 ,观赏效果好 ,特别是总统美人蕉 ,…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与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大花美人蕉分株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中混入泥碳等有机质可以促进美人蕉的新出芽数、出芽系数、新出芽高;使用IBA300mg?L-1和生根粉200mg?L-1灌根能够促进大花美人蕉的的出芽;用6-BA20~50mg?L-1浸美人蕉根茎,有利于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杂种美人蕉品种分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随着城乡园林美化质量的提高,逐步增加观花种类在绿化植物材料中所占比例,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而杂种美人蕉(大花美人蕉Canna×generalis Bailey和兰花美人蕉C.×orchiodes Bailey)由于具有花大叶茂、花色浩繁、花形多姿、群体花期长、株型(高矮)丰富、适应性强,栽培繁殖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由于广东传统栽培的大多数名花异卉,花期多集中在干旱少雨的深秋至翌年春天这些季节,使得夏季高温多雨期间普遍缺少草本花卉。而杂种美人蕉(大花美人蕉 Canna×generalis Bailey 和兰花美人蕉 C.×orchiodesBailey)优良品种具有花大叶茂、花色品种浩繁、花形多姿、群体花期长、株型丰富、适应性强、栽培繁殖容易、一次种植可多年  相似文献   

6.
大花美人蕉(Canna genvalis)是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广泛栽培的观赏花卉品种之一。其特点是生长快速、花大色艳、花期特长。如管理得当.一年四季花开不绝,人见人爱。  相似文献   

7.
夏花类园林植物的引种及繁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南京地区应用较少的优良夏花类植物29种,初步筛选出矮生型紫薇、大花形木槿、水美人蕉、大马齿苋、伞房决明、花叶美人蕉、美女樱、地被月季、夹竹桃、大花秋葵等10种夏花类植物,增加了城市园林植物的新品系和色系,丰富了南京地区的夏花品种资源,并研究了一套夏花类植物品种的栽培管理及繁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人蕉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瘟病是杂种美人蕉(大花美人蕉Canna×genearlis和兰花美人蕉C.×Orchiodes的一种重要病害。其病原鉴定为Pyricularia chnnaecola llashioka.在广州地区,该病每年6月至9月高温高湿病害最严重,连续降雨或刮台风更利于病害的流行。防治措施:病害初发期及早将病叶清理干净,交替喷40%灭病威1000ppm、70%甲基托布津1000ppm、75%百菌清1000ppm或30%稻瘟灵1000ppm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三次,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当年生美人蕉为试材,设置了0%(对照),35%,55%,75%4个遮阴处理,进行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研究了不同遮阴条件下美人蕉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园林景观中合理栽培和应用美人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对照与35%遮阴处理的美人蕉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双峰曲线变化规律,除12:00之外,其余时间35%遮阴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12:00~16:00之间的蒸腾速率,35%遮阴处理高于对照;35%遮阴处理的气孔导度表现出一直降低的变化规律,8:00~16:00之间均高于对照,其它处理的气孔导度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对照胞间CO2浓度始终处于最低值,3个遮阴处理均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美人蕉在遮阴35%环境下不会对植株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大花杓兰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长白山区的大花杓兰生境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确定了引种栽培大花杓兰的关键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土壤基质;采用4种光照强度及四种基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确定了光照强度在70%以上的疏松土壤基质中利于移栽成活;在不同的绿化环境中进行观赏效果评价,总体观赏价值能得到发挥,生长发育状况与栽植环境适宜度有关,在荫蔽、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环境下利于展叶赏花;采用分株繁殖,增殖系数可达4以上。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水生植物是园林植物中一个很重要的类群。对南宁市的10个公园的水生花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公园中常见的水生花卉共有41种,隶属于18科27属。挺水花卉最多,达34种,浮水类5种,沉水类仅2种。应用频度较高的种类有水生美人蕉(Canna× generalis)、再力花(Thaliadealbata)、花叶芦竹(Arundodonax var. versicolor )、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荷花(Nelumbonucifera)、睡莲(Nymphaeatetragona)等。  相似文献   

12.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问题已经成为林学家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人工林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工林可持续经营问题十分复杂,笔者从地力维护、林分结构调控和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等方面对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做了综述。同时分析了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全球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人工林为木材生产和缓解贫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中在介绍全球人工林资源的基础上, 分析了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水分循环、养分循环和碳循环的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 提出了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 即建立人工林多功能经营制度、通过森林认证助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利用REDD+机制提高人工林固碳效应的政策推动策略,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人工林对水循环负面影响、提高人工林的养分循环、促进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策略, 以及保育高保护价值区域策略和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人工林规划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指导河北省滦平县的苹果栽植,以3a生国光苹果苗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植时期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月8日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下部小主枝上的长梢数分别为92.67%、9.26个,极显著高于4月15日和4月22日栽植的处理;新梢平均长度为39.93cm,显著高于4月15日和4月22日栽植的处理;单株长梢数13.73个,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4月15日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下部小主枝萌芽率、下部小主枝上的长梢数分别为75.67%、39.71%、7.58个,极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单株中梢数为14.95个,显著高于4月22日栽植的处理。3个栽植时期的地径、单株短梢数和叶丛枝数无显著差异。表明4月8日栽植苹果苗木的生长情况优于后面的2个时期,在滦平县4月份内栽植苹果苗木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has seen a dramatic expansion of global planted forest area and their great impact on human life. It is reported in Forest Resource Assessment 2010 that the current area of global planted forests is about 264 million ha, representing only 7% of the total forest area but able to meet the two thirds of the global demand for logs. Planted forests can not only provide timber, fiber, fuel and non-wood forest products, but also contribute to carbon sequestration,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l...  相似文献   

16.
在蚂蚁河上游小流域以落叶松为试验树种进行不同立地因子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类上落叶松的地径、树高和近3年高生长量均以荒山荒地最高;落叶松树高生长以东坡和北坡最高,地径生长以南坡最大;暗棕壤上落叶松生长最好;土壤厚度与落叶松的各个生长量指标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谷脑河流域不同区段(上、中、下游)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为经济林地>农耕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为农耕地>经济林地>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灌木林地>人工幼龄林地;C/N为人工幼龄林地>人工成熟林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农耕地>天然次生林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区段中,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现为中游>下游;农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中游>上游>下游;土壤全氮含量为下游>中游>上游;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为中游>下游。同一区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流域下游土壤有机碳表现为经济林地>农耕地>灌木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中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含量农耕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流域上游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人工成熟林地最高>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地>人工成熟林地>农耕地>人工幼龄林地。  相似文献   

18.
水分和肥料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因子,水肥管理是人工林培育的核心问题,水肥耦合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人工林水肥耦合研究,可为制定水分和养分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探索结合区域生境特征的节水、节肥模型,构建结构稳定和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人工林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现状,分析水肥耦合对植株功能性状的影响,探讨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利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以及人工林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与水肥耦合的关系。我国水肥耦合的相关研究还需要不断推进和深入,为集成基于水肥耦合的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体系,未来需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结合植物水肥需求规律深入研究,二是深化水肥耦合对人工林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三是揭示水肥耦合对人工林生长衰退的影响机理与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省人工林未成林造林地多、造林树种多、小面积、零星分布的特点,野外调查采用“访谈式调查”和“星状小班调查”,利用SPOT5卫星影像进行判读区划的方法,解决了人工林区划不准、小面积人工林不能准确判读区划被舍去的矛盾,从而提高人工林的调查质量。并利用GIS技术建立人工林档案,方便查询和统计,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对渭北高原及陕北高原的一些林分进行次生林改造.经模型和ANOVA分析证明:改造后,林木被害程度随定植年限的变化总体遵从Logistic模型.其中,全面清坡模式林木被害程度最高,林下更新模式最低.鼢鼠对油松、侧柏和刺槐的危害年限依次为林木定植后11、9和6年,其中油松定植2~6年,侧柏1~4年,刺槐1~2年被害最严重.单个鼢鼠对油松和刺槐的危害强度主要取决于林木的定植年限,与改造模式和林地鼢鼠密度关系不大;而对侧柏的危害强度不仅取决于林木定植年限,也与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密切相关.林木定植年限和单个鼢鼠的危害强度是影响林木被害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林地鼢鼠密度和改造模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