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AFRICA     
周冠武 《国际木业》2007,37(10):45-45
利比里亚术材出13将从下个旱季开始 利比里亚:林业发展局主管JohnT.Woods称,下个旱季的第一批木材销售准备工作即将完成,同时森林资源管理的合同也将被落实,为期三天的“森林执法、施政与贸易”工作会议在蒙罗维亚教堂开幕。在如此的体制下木材的销售和森林资源的保护将是一个和谐的过程而不会造成平衡的破坏,保护国家的资源尤其是木材资源是满足国民利益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正>人造板工业是高效利用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资源、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产业,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同时在资源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区"剩余物"、"次小  相似文献   

3.
制约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木材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和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是保护树木资源的一种重要措施,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保护工作,加强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检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对于养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促进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西藏国有林场均没有属于自己的林地资源,多年来以木材采伐加工销售为主业。随着西藏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停止木材采伐加工或锐减木材采伐指标给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压力,森工企业转产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西藏国有林场基本情况统计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就政策扶持西藏国有林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胡琴 《中国林业》2012,(5):22-27
世界各国实践证明,经济越发达,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量就越大。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又对保护森林资源提出了强烈要求。森林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对木材进行保护处理,是节约和合理利用木材资源最经济、最实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它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对木材及其制品进行保养、维护或功能性改良,减少或避免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子对木材的侵害,以提高木材品质和提升木材使用价值的一门技术。它主要是通过木材防腐、防霉、防虫、阻燃和改性等技术处理,改善木材使用性能,延长木材使用寿命,扩大木材用途,实现低档木材高档化,对节约和合理利用木材资源、保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一贯主动保护世界森林资源,不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本国森林资源,而且积极倡导国际林业进程保护各国森林资源,同时坚决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活动,进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改善。而且,中国木材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自由化发展及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与结果,木材及林产品正常国际贸易与某一国家或地区林木乱砍滥伐没有直接关系,木材非法采伐及相关贸易和环境破坏问题大多发生在经济发展落后或者居民生计和社会矛盾突出地区;因此,应对木材非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木材检验在实施"天保工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东京城林业局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针对可采资源已近枯竭的情况,企业实行木材限额采伐,降低产量,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为此,加强木材检验工作势在必行。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以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最后售出。  相似文献   

8.
必须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考察和检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消耗调查的实践,明确资源消耗与木材消费是两个相关且又不同的概念和层次。我国森林资源消耗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大量的非法采伐破坏,调查方案应为有利于查清此类消耗进行设计。社会查访调查方法重漏难免且失之粗疏,无偏估测值只有建立“山上”监测体系才能取得。同时进行若干专项木材消费量调查,将有助于分析资源消耗与木材需求间的关联,探究木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消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非法消耗,保护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9.
一、保护森林、搞好护林防火工作的重大意义:森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资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绿色宝库.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业,对于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加速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有密切关系.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森林能够为我们提供大量木材.木材是  相似文献   

10.
刘诚 《甘肃林业》2012,(4):29-30
林地管理是森林资源保护的一项主要内容。2010年国家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中将林地保护利用、增加森林资源提高到了国家目标和战略高度。定义为:"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因此,进一  相似文献   

11.
一、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是当前木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木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产量愈来愈难以满足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在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实行合理采伐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努力增加木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木材资源贫乏,国家早已实行停止砍伐木材,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所以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替代原木制品前景是非常乐观的。鉴于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同类产品来看,产品的硬度与强度都不理想,在运输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政策性强,牵动性大,贯穿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及利用的全过程之中,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今年资源林政管理,围绕“资源林政管理年”活动,努力加强林权管理,深入研究森林采伐利用政策,积极改进林地征占用的审核审批,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和  相似文献   

14.
正"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实施绿色湖南战略,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森林覆盖率由57.01%提高到59.57%,活立木总蓄积量由4.02亿立方米提高到5.05亿立方米。湖南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与大力造林、加强抚育密不可分,也与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木材检查站建设与管理息息相关。木材运输管理是保障森林资源合法采伐利用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和意义: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少,长期存在着森林资源消耗量超过生长量,出现资源赤字,目前采取大量进口木材以弥补不足。为扭转这一趋势,加速林业的发展,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保护好现有资源,必须大力采取开源、节流的积极措施。本项目将为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经营管理又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保护、发展、利用森林资源是党和国家的林业工作方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森林资源的利用由木材生产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森林可持续管理水平,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提出"辽宁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管理模式框架结构,为辽宁省实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业》2014,(4):61-61
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全面实施,木材产量大幅度调减,林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变,占林省泉阳林业局将经营模式由原来以采伐为主转变为以森林资源管护和森林资源培育为主,木材产量锐减,给泉阳林业局造成资金严重不足,给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8.
牢固树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经营理念,按照"保护资源、促进休养、优化结构、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推进森林资源不断向"增总量、提质量、升效益"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木制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急骤增长,供需矛盾会越来越尖锐。解决这个矛盾,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实行集约经营,大力开发林业,培育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新的森林资源。使现有的森林资源长得快,长得多,长得好。向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木材资源; 二是大力开展木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森林资源,积极的发展人造板生产,是  相似文献   

20.
珲春林区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极为丰富,珲春森林公安局担负着全局林区40余万公顷森林资源的保护任务。由于国家逐步调减木材生产量,木材在市场上十分紧俏,一些不法之徒便把盗伐森林、非法捕杀野生动物作为牟取暴利的生财之道,毁林、非法捕杀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珲春森林公安民警作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主力军,针对管护面积大、战线长、林情复杂等严峻形势,立足实际,强化措施,不断加大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