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闽楠扦插育苗中不同穗条母树年龄、不同扦插基质、生根剂、不同扦插时间对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条母树龄、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扦插生根率影响较大;1a生穗条扦插生根率远大于3a生及5a生穗条苗;不同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的作用效果差异显著;砻糠灰通透性强,生根最快,成活率最高,且在后期生长上均有较佳表现;2~3月份的扦插生根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扦插基质、扦插季节和插条部位育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扦插生根和根系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影响,以红壤:谷壳灰=4:1为基质的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平均达98.15%,生根数为13.83条,最长根为11.01cm;四季均可扦插,但最佳季节是春季。不同部位不同季节处理组合间比较,最好的处理组合为春季+顶部枝条+红壤:谷壳灰=4:1,生根率平均达95.37%,生根数为15.67条。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杂种落叶松嫩枝全光喷雾扦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日本落叶松优树子代2.5年生的幼树、50.5年生优树及9.5年生杂种落叶松优良个体做为采条母树,以河沙、锯末、蛭石为基质,借用长臂旋转扫描喷雾装置,在全光喷雾条件下,扦插半木质化的嫩枝获得成功。2.5年生幼树条扦插生根率达95%以上(6月20日扦插),17个9.5年生杂种落叶松优株条扦插(7月20日),平均生根率,河沙基质为74.31%,锯末基质为68.60%,蛭石基质为51.90%,生根率最高的系达到96.20%,生根率超过70%以上的系占41.18%。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作用,以河沙为最好。50.5年生的成龄母树条扦插,幼化的干萌条和嫁接后的幼树条扦插,都比没有经过幼化处理的插穗提高生根率。生根素IBA、ABT处理2.5年生幼树条,7月20日扦插,对生根速度有作用,生根素浓度,50ppm比100ppm好,处理50.5年生成龄母树条100ppm比50ppm好。  相似文献   

4.
对红椿扦插繁殖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扦插基质、扦插季节、穗条年龄等进行对比试验,还对扦插苗与实生苗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沙基质上的扦插苗生根率大于黄泥基质,扦插成活率平均为80%;3月份扦插生根率最高,为82%,5、9、12月扦插平均生根率依次为76%、78%、66%;穗条母树年龄效益明显,不同年龄采穗母树枝条扦插生根率为:1年生〉2年生〉多年生;使用IBA500mg/L扦插红椿是最适合处理;扦插苗生长量、根系发育都显著大于同龄实生苗。  相似文献   

5.
兔眼蓝莓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基质、不同时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处理对4个兔眼蓝莓品种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嫩枝扦插综合生根质量依次为46.43、37.38、20.23、16.55;扦插时间以6月初生根率最高;嫩枝扦插以V红土:V草炭土:V珍珠岩=2:1:1的混合基质生根最好;不同生根剂浓度处理中,质量分数为100×10^-6的ABT1号生根粉有利于灿烂、粉蓝和杰兔插条生根,质量分数为50×10^-6的ABT1号生根粉有利于园蓝生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胡桃楸嫩枝扦插生根效果.[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采稳时间、基质、激素、蔗糖质量分数处理对胡桃楸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采穗时间是影响胡桃楸嫩枝扦插生根的主导因子.7月中旬采条,经NAA 500 mg/kg和蔗糖5%处理后,以蛭石为基质进行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66.66%.[结论]基于节约成本考虑,胡桃楸嫩枝扦插适宜组合为:7月中旬采穗+ NAA 500 mg/kg+ 2%蔗糖+蛭石.  相似文献   

7.
光叶榉是重要的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通过扦插试验,研究了外源激素、采穗时间及插穗内源营养贮备(可溶性糖与氮素)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 000 mg·L~(-1)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在1 000 mg·L-1IBA处理插穗基础上,3个采穗日期处理间8月10日扦插生根特性最好,生根率可达89.5%,扦插后10.0 d开始生根,根数达12.5条,一级根平均长度为5.2 cm;7月10日的次之;6月10日的效果最差。在本试验采穗时期内,随采穗时间延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增加趋势,且3个采穗日期处理间差异显著,其含量变化与生根特性表现基本呈正相关;其氮素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呈下降趋势,与生根表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樟子松嫩枝扦插生根的特点以及插穗生根与母树年龄、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生根促进剂质量分数、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樟子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只有极少数为皮部生根,生根时间为2~4个月。扦插期间地表温度过低(低于20℃)不利于生根。②扦插的最好时间为6月上中旬,此时扦插的穗条处于半木质化时期。③樟子松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为:蛭石基质,插穗为2年生母树的穗条,生根促进剂为L2号。母株年龄对樟子松扦插生根有极为显著的影响,母树的年龄效应是樟子松穗条扦插生根的主要限制因子,2年生到5年生的插穗生根率从90%降到2.5%;而扦插基质之间和生根促进剂之间对生根率没有显著影响。基质对插穗生根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为蛭石,草炭,珍珠岩 草炭(1∶1),河沙。生根促进剂以质量分数为1×10-4L2号最好,生根率达到67%,质量分数太小(0.5×10-4)或太大(3×10-4、5×10-4)都使得成活率下降。3种处理对生根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顺序为:插穗的母树树龄,扦插基质,生根促进剂。  相似文献   

9.
周俊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56-158
野鸦椿既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良森林药材树种.本文通过野鸦椿扦插试验,研究野鸦椿在南平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生根激素处理下的成活率、生根时间和扦插苗根系发育情况,以及不同采穗母树年龄、插穗糖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扦插成活率、扦插苗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扦插成活率有极显著差异,5月份最高,10月份次之,2月份最低;扦插季节对根条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其与生根激素的交互作用,对根条数有明显的影响;使用生根激素处理穗条,可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缩短生根时间,增加根条数,其中,尤以IBA和ABT6效果最好.穗条糖含量、叶绿素含量、采穗母株年龄与扦插成活率之间有较密切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苗茎的不同部位,从扦插基质、时期、激素处理等方面对丛生福禄考扦插繁殖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丛生福禄考扦插部位与扦插时期相关;试验所选用的3种扦插基质中,河沙:园土=1:1基质对丛生福禄考生根与生长效果最好;不同浓度和时间的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以及提高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合理的树种配置是提升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的基础。  方法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固定样地连续15年(2004—2019年)4次群落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树种对地上生物量碳库储量贡献,比较不同树种固碳速率差异及在时间上的相关性。  结果  (1)2019年阔叶红松林地上生物量为(282.5 ± 102.8) Mg/hm2,过去15年间年均净固碳速率约为1.0 Mg/hm2,在3个监测周期(2004—2009年、2009—2014年和2014—2019年)内的固碳速率分别为1.54、0.73和0.76 Mg/(hm2·a);(2)样地内地上生物量最高的7个树种(紫椴、红松、蒙古栎、水曲柳、春榆、色木槭和大青杨)累计贡献量占整个群落总地上生物量的96.2%,其中紫椴、水曲柳和蒙古栎3个树种贡献了73.6%;(3)紫椴、水曲柳、蒙古栎、红松和春榆5个树种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而其平均胸径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表明其大径级个体的固碳作用持续增强;(4)主要树种固碳速率存在明显差异(?0.97% ~ 0.77%),其中具有复叶结构的水曲柳是地上生物量积累速率最快的树种,年均增速约为0.77%,其后依次是紫椴(0.60%)、春榆(0.54%)、蒙古栎(0.38%)、红松(0.09%)、色木槭(?0.46%)和大青杨(?0.97%);(5)7个种群在3个监测周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增长动态,其中紫椴和色木槭、蒙古栎和红松、水曲柳和春榆之间表现出较高的正向波动关系,大青杨和春榆呈负向关系。因此,固碳速率在树种间存在时间上的异步性。  结论  该研究揭示的典型温带树种固碳规律、树种间固碳速率在时间上的异步性特点可为本地区植树造林实践中树种选择及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樱桃砧木嫩枝扦插生根与成苗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种国内外樱桃砧木为试材进行嫩枝扦插与移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扦插时期、不同浓度生长激素处理对砧木生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3种激素处理均明显提高了砧木扦插生根率,缩短了生根天数,其中,樱砧王和福山黑樱在扦插第10天即可出现新根;在烟台地区,9月10日扦插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率达85%;除马哈利成苗率较低外,其余7种砧木成苗率均在75%以上;移栽定植近1年后,达到适宜嫁接规格的砧木有马哈利、樱砧王和福山黑樱。  相似文献   

13.
侯丹  许新  李莉  夏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42-12944
[目的]探究水曲柳嫩枝扦插繁殖技术,提高水曲柳嫩枝的扦插成活率.[方法]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曲柳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结果]水曲柳插穗的生根率存在明显的年龄效应,插稳母树的年龄愈大,生根率愈低.扦插最佳时期在6月下旬,具体的扦插最适期应视当地当年的气候状况和插穗木质化程度而定.促进插穗生根的最佳激素处理方法是吲哚丁酸200 mg/kg处理2h.切制插穗的方法是接穗长8~10 cm,保留复叶上靠近枝条的1~2个叶片,插穗基部平切或者斜切.防止插穗腐烂的方法是适时掌握采条时间、在保证插穗叶片不萎蔫的前提下尽可能少浇水、给插床和插穗消毒.[结论]为水曲柳在育种和生产研究方面应用扦插繁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种不同生根剂处理和不同插穗种类的黄菠萝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激素浓度及浸泡时间的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以α-NNA处理的生根率为最好,平均为25.74%,插穗的幼化程度对生根有很大的影响,20 a生以上实生树伐根萌条的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插穗。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绿地树种规划与园林植物的应用中,存在着本地资源种类选择及应用研究欠缺问题.在分析哈尔滨市周边自然植被五常凤凰山13个自然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种类构成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其种类在植物群落结构构成中先锋种、优势种及不同群落出现的频率,选择自然群落出现频率高、自然群落结构重要、观赏性优良的7种乔木和灌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其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绿地类型与生境的生长状况、大树存在情况及不同历史阶段应用的生长状况,同时选择不同生境和不同规格的典型个体,通过测定不同绿地生境中叶片单位面积干物质重量及病虫害的差异性比较研究,从多视角评价7种树木在城市不同生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蒙古栎、紫椴、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和鸡树条荚蒾7种树木在哈尔滨市区不同生境的绿地类型生长良好,适于应用.其中水曲柳、白桦、色木槭、金银忍冬及鸡树条荚蒾建议作为哈尔滨市骨干树种,蒙古栎与紫椴可用于各类型绿地,但须注意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采伐对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采伐干扰对林分大小分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林木密集度随采伐强度增加逐渐降低,林内较稀疏的林木比例逐渐增加;从采伐干扰对主要树种的影响来看,不同树种对采伐干扰的响应差异显著,采伐对5种树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确定采伐强度不具指导意义;从树种的大小分化程度和混交度考虑,LT处理对春榆、水曲柳和紫椴更有利,MT处理对红松和色木槭更有利;除紫椴外其他树种的密集度随采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采伐干扰在短期内对林分整体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对主要树种的空间结构影响较大,采伐强度在15%左右比较合理,也可以结合森林经营需求针对个别树种适当提高采伐强度,建议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7.
重瓣黄刺玫嫩枝扦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塑料拱棚嫩枝扦插,12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结果表明,扦插时间、枝条部位、药剂处理等因素对重瓣黄刺玫嫩枝插穗生根有明显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采用塑料拱棚于6月初进行嫩枝扦插,利用枝条顶梢和次梢做插穗,用萘乙酸0.5mg·L ̄(-1)处理,可加快扦插生根,增加根量,插穗生根率可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东北红豆杉树尖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栽培的东北红豆杉树尖作插穗进行扦插繁殖试验.采用4种不同扦插基质和ABT生根液50×10^-6,100×10^-6两种质量分数及浸液处理8和16h观察插穗生根的实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4种扦插基质对插穗生根率无显著影响.插穗生根率在ABT生根液不同质量分数及不同浸液处理时间条件下无显著差异.与以往侧枝扦插试验相比,树尖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侧枝扦插生根率,森林土与粗河沙混合基质比其他3种基质有利于插穗主干生长.试验结果可为利用修剪下来的丛生树尖快速繁育苗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测定比较了刺楸及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广布树种(紫椴、水曲柳、黄檗、榆)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性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刺楸的抗寒性弱于东北地区几种广布树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榆>黄檗>紫椴>水曲柳>刺楸;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是限制刺楸在东北地区分布与传播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与重叠,以期为恢复次生林合理选择树种及东北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方法  对次生林内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等阔叶树种的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以及吸收养分形态生态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  红松与阔叶树种在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形态生态位等均存在分离。具体表现为:(1)阔叶树种吸收根主要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0 ~ 20 cm),为“浅根性”特征;而红松则相反,其吸收根分布比率在表土较低,在下层土壤空间(30 ~ 60 cm)明显较高,相对为“深根性”趋势。(2)阔叶树种吸收土壤水分一般从5月中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而红松从4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仍有蒸腾。(3)阔叶树种吸收氮养分大约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吸收期较短,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陡且峰期明显;而受阔叶树种庇荫的红松在4—10月的整个生长季中一直较平缓地吸收氮养分,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缓且峰期不明显。(4)阔叶树种对N养分的消耗量较大且利用效率较低,属于高耗低效型;而红松对N养分的消耗量则相对较小,利用效率较阔叶树种高10.7% ~ 36.8%,属于低耗高效型。(5)在对N养分化学形态的偏向选择性方面,红松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而阔叶树种的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其中,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约是红松的6.0 ~ 6.5倍,水曲柳和紫椴约是红松的2.6倍和2.7倍。(6)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502、0.426、0.628、0.374,而紫椴与红松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高达0.903。  结论  从地下资源生态位看,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紫椴均为优化混交组合,且红松与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对其长期共存和混交群落持续稳定高产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