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脱胶是黄麻纤维加工过程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工序,脱胶的效果会直接影响黄麻麻纤维的品质和利用价值.综述了黄麻生物脱胶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针对黄麻生物脱胶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黄麻生物脱胶研究中急需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黄麻组织召开的黄麻、红麻脱胶技术研讨会于1987年2月23—26日在孟加拉首都达卡召开,会议交流了经验,商讨目前在黄麻、红麻脱胶上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脱胶技术,提高纤维质量,并为修改脱胶项目书提出意见。参加会议的有孟加拉、中国、印度、泰国和尼泊尔5个产麻国的专家。 从各国专家介绍的情况来看,这几个产麻国目前都是以传统的方法脱胶,比较落  相似文献   

3.
黄麻和红麻脱胶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影响黄麻、红麻脱胶的水质、温度、pH值、无机盐、浴比和麻的特性等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源中细菌含量变化于10#+4—10#+6cfu/ml之间,沤麻后增至10#+7—10#+8cfu/ml;沤过麻的水只要控制其COD在400mg/L以下便可加速再次沤麻;沤麻最适水温和起始pH为38℃和5.0;添加麻重0.1%的尿素可缩短脱胶时间40%;浴比在1:15—1:30时脱胶效果无差异;红麻较黄麻易脱胶,鲜皮脱胶比鲜茎快。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茶叶籽主要化学成分的基础上,采用浸提法制得茶叶籽毛油,并对其脱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脱胶工艺中Unilever超级脱胶工艺比酸脱胶、水脱胶的效果好,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85℃、柠檬酸添加量为3%(浓度10%),加水量为油重的6%,搅拌时间15 min,此时脱胶率可达到83.02%,经280℃加热试验证明脱胶合格。  相似文献   

5.
压榨茶叶籽毛油磷酸水化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压榨茶叶籽毛油的脱胶工艺。[方法]在磷酸脱胶和水化脱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磷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茶叶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研究脱胶温度、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温度、85%磷酸添加量、脱胶时间、水添加量。较优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50℃、浓度85%磷酸添加量0.2%、脱胶时间30 min、加水量为油重的4%,此时脱胶油得率为94%。脱胶过程中油脂的质量参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GC-MS分析显示,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3%,其中亚油酸含量约25%,是营养丰富的功能性油脂。[结论]用磷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茶叶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可得到符合脱胶要求的脱胶油。  相似文献   

6.
以山茶油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设计优化山茶油膜法脱胶的工艺条件。重点探讨膜孔径、混合油浓度、操作压力对膜法脱胶的影响,并比较了膜法脱胶与水化脱胶工艺对山茶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油膜法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孔径10 ku、混合油质量分数35%、操作压力0.25 MPa,经膜法脱胶后脱胶率为96.85%。与水化脱胶相比,膜法脱胶后山茶油脱胶脱色脱酸效果显著,脱色率达到51.6%,酸价由15.30 mg·g-1降至0.64 mg·g-1。表明膜法脱胶在山茶油精炼中可以起到较好的脱胶、脱色及脱酸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几种脱胶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蚕丝的精制工艺,提高脱胶率。[方法]以N1白、杂交种和N2为材料,以蚕茧脱胶率、丝胶溶解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酶脱胶、酸脱胶和高温高压水脱胶3种工艺,探索蚕丝的最佳脱胶方法。[结果]采用酸脱胶和高温高压水脱胶时,随着时间的延长,脱胶率增加;在相同时间内,3个材料的脱胶率由大到小依次为:N1白>杂交种>N2。采用高温高压水脱胶时,N1白、杂交种和N2的脱胶率分别为17.80%~37.80%、14.67%~35.00%和12.33%~29.67%。在pH值为7、温度为60℃的木瓜蛋白酶液、浴比为1∶50的条件下脱胶2 h,N1白、杂交种和N2的脱胶率分别为18.50%、14.85%和12.50%。[结论]高温高压水脱胶工艺的脱胶率最高,此法由于无化学品引入,是获得纯净的丝素、丝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苎麻脱胶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纤维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苎麻脱胶是获得优质苎麻纤维的最基础、最关键步骤。本研究探讨了常规苎麻脱胶工艺及新型脱胶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生物脱胶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李亚萍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36-239
以脱胶后核桃毛油中的磷脂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和工厂设备现状,对低酸脱胶和水化脱胶这2种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酸法脱胶效果较好,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柠檬酸(质量浓度为5%)的添加量为8%(占核桃油的质量百分比)、脱胶时间为100 min、脱胶温度为60℃,该条件下得到的核桃脱胶油磷脂含量为31.91 mg/kg、过氧化值为6.785 mmol/kg,磷脂的脱除率可达96.00%。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亚麻籽最优脱胶工艺参数,采用果胶酶对亚麻籽进行脱胶,以亚麻籽脱胶率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分析得出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果胶酶对亚麻籽进行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温度34℃、酶解时间3h、加酶量1 500U·g~(-1)、pH为7时,脱胶率最高,为93.3%。  相似文献   

11.
苎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生物脱胶技术成为国内外苎麻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苎麻脱胶的主要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最佳茧丝脱胶剂。[方法]分别以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硅酸钠、亚硫酸钠、醋酸钠、钨酸钠、柠檬酸钠、草酸钠、钼酸钠为脱胶剂对茧丝进行脱胶处理(在100℃条件下,1g茧丝加入50ml脱胶液中脱胶30min,洗净后进行第2次脱胶),比较不同脱胶剂的脱胶效果。[结果]碳酸氢钠浓度为3~6g/L时,茧丝脱胶率为27.14%~28.65%,继续增加碳酸氢钠浓度茧丝脱胶率增加不大;碳酸钠浓度为0.3g/L时,茧丝脱胶率达27.10%,继续增加脱胶液浓度会使丝素受到损伤;硅酸钠浓度为0.4g/L时,茧丝脱胶率为28.67%;亚硫酸钠浓度为3g/L时,茧丝脱胶率为25.53%;其他化学试剂的脱胶效果均不理想。[结论]碳酸氢钠、碳酸钠、硅酸钠、亚硫酸钠等均为较理想的茧丝脱胶剂。  相似文献   

13.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14.
罗布麻生物脱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筛选,从29株菌中获得5株对罗布麻脱胶效果比较好的菌,它们的脱胶条件是:温度34℃,时间24h或50℃,7h,pH9 0以上,菌液用量控制在菌液体积(ml):麻重(g)=3∶1左右。从脱胶纤维的分散程度、脱胶后的失重率和残胶率分析,进一步改善条件,罗布麻生物脱胶工艺的实际应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更适宜于生产应用的麻类生物脱胶高效菌株,对苎麻脱胶菌株CXJZ95-198进行紫外诱变,存活菌株的生理特性研究和脱胶功能实验发现:紫外线处理120 s获得的变异菌株CXJZU-120性状稳定;在5.5~6.0 h完成苎麻脱胶,总胶质脱除率达87.22%;该菌经10.0 h培养,发酵液中的果胶酶、β-甘露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活分别为211.2 U/mL、374.8 U/mL和96.6 U/mL;该菌株在固态培养基中培养16.0~17.0 h开始显棕褐色,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培养5.0~5.5 h开始显蓝绿色,接种到苎麻上发酵5.0~5.5 h开始显蓝色。该结果表明,变异菌株CXJZU-120与出发菌比较,不仅在脱胶功能和产酶性能上有所提高,而且繁殖速度快,发酵时具有特别的显色现象,对于该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菜籽油酶法脱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菜籽油的最佳脱胶工艺。[方法]利用磷脂酶Lecitase Ultra对菜籽油脱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脱胶条件。[结果]最优脱胶条件:加酶量为66.67 mg/kg,起始pH为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5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脱胶,菜籽油含磷量为5.46 mg/kg。[结论]在最优条件下脱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的研究──1脱胶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地域的16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8株,其中麻田土获脱胶菌105株,获得率居首位(35%).复选后60h完成亚麻脱胶的有9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6.1%;72h完成亚麻脱胶的19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2.8%,5株60h完成脱胶的菌株性能测定表明,它们均不分解纤维素,亚麻沤制后纤维外观性状优良;亚麻纤维中果胶残留量均合要求,Ke34和Le10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果胶钙含量为4.43%和4.8%,折合果胶酸量为4.07%和4.41%;出麻率以Ke34和Le10两株脱胶菌最高,分别为31.13%和30.92%,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对天然粗竹纤维进行脱胶处理,并探讨了复合酶的配比用量和脱胶时间对粗竹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配比用量及脱胶时间的增大,粗竹纤维的失重率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缓再逐渐下降,断裂强力随失重率的增大呈下降趋势.最佳处理条件为:果胶酶、半纤维素酶配比用量分别为2.0mg和1.5mg,时间为2.5h,温度为38℃,pH值为5.2,处理后粗竹纤维的失重率为11.6%,断裂强力为48.81cN(下降了8.20%)且较均匀(变异系数为2.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