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主持召开了现代盆景艺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秘书长隋学芳主持,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会长石万钦以《现代盆景艺术概述》为题做了讲演。他谈到,自1997年首次公开提出“现代盆景”的概念,至今己10年有余。现代盆景实现的是盆景艺术同种不同类的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当代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显然落后于盆景艺术实践。尤其要挑明白的是,对盆景艺术发展方向、盆景艺术美学、盆景发展战略等理论性的宏观研究,落后于对盆景艺术流派、盆景艺术风格等理论性的研究,更落后于对盆景造型技艺、盆景艺术批评、盆景作品评介等理论性的微观研究。针对当代盆景艺术理论研究中宏观研究薄弱的现实,我们也就顾不得自己的学识浅薄,而抛出粗鄙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盆景是一门艺术”这一立论,已得到艺术领域内外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是,为何在此又旧话重提呢?原因是拜读了朱贞佳同道《论盆景艺术的唯美主义》一文(见《中国花卉盆景》一九九三年第三期,下文简称《论》文),不得不有感而发。一、盆景艺术作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盆景是艺术。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它和政治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国盆景艺术的学术理论建树,笔者拙见:首先应该建立在澄清盆景艺术概念的基础上。只有弄清什么是盆景艺术,才能正确地指导中国盆景艺术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使中国盆景艺术真正成为有别于其他任何艺术门类的绝伦逸群的独立艺术门类。这里笔者试抒几点浅陋之见,请全国方家名流教正。  相似文献   

5.
盆景艺术的一朵奇葩——挂壁盆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形式的盆景艺术——挂壁盆景,象一朵新生的奇花在这盆景艺术的百花园中诞生。挂壁盆景既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又综合吸收了贝雕、树皮画等艺术的精华,是传统的盆景艺术同现代工艺美术的巧妙结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体现出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以形传神的艺术魅力。挂壁盆景在取材、制作  相似文献   

6.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感到未人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章之日!  相似文献   

7.
“盆景的制作”提法不妥,盆景属艺术范畴,称“盆景的创作”为宜。虽一字之差,却混淆了盆景艺术的基本概念,冲淡或否定了盆景本身归于精神产品的属性。制作乃是物与物简单的集结,而盆景是作者主观情思的物态化,是作者一颗艺术之心的表象,是以艺术的形象摧动观者心弦,产生共鸣,得到丰富的千差万别的不同感  相似文献   

8.
盆景艺术与传统绘画、书法、诗词、戏曲等,都是以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艺术活动。创造美是其劳动特征,也是构成艺术价值之所在。作为艺术的盆景,虽说与书画艺术同源,但其艺术品位、文化层次和社会价值,似还处于弱势地位,未入艺术主流。其实,盆景之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我们对盆景美学有较普遍的深层的认识和运用时,也就是盆景艺术昂首走入主流艺术殿堂之日!这里介绍一些较有个性美的山水盆景佳作,以供同道鉴赏。  相似文献   

9.
舒艺农老先生是川派重庆盆景的代表人物,是盆景艺术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舒老先生于1922年,于1991年病故,享年69岁。他生前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盆协副会长,重庆市盆协副理事长,重庆市花木公司盆景技师。舒老先生自幼喜爱盆景艺术,从青年时代就投身于盆景艺术创作,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继承和创新重庆盆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对川派盆景艺术  相似文献   

10.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盆景要创新,必须首先明确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盆景与盆栽密切相关,但说盆景的本质特征即盆栽是不恰当的。盆栽是广义的,从其形式上、植物品种上甚至是包罗万象的。普通盆栽无艺术性,正如把一株天竺葵养大开花,其只有技术而无艺术可言。而盆景则是盆栽的一个优秀变异分支,虽起源于盆栽,但却远超脱于盆栽,就因为盆景创造了艺术美。逆境是盆景与一切盆栽的共同本质特征。而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应是:以盆栽为立地条件为人类创造艺术美的艺术;区别于  相似文献   

13.
15年前,我曾提出中国盆景要有大发展,必须增强精品意识,将盆景艺术纳入商品市场才是发展的正确途径。只有承认盆景是一种具有独特品格的艺术商品,将它纳入商品流通轨道,使它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中国盆景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多办展览多交流,多办评比显高低,竞争规模扩大了,必然使盆景艺术日臻完美,才会创作出大量精品,从而占领盆景世界,盆景艺术才会有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中国盆景艺术是一座殿堂,那么,地方特色就是构筑殿堂的砖瓦。地方特色奠定了中国盆景的基调,是中国盆景独有的亮点。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异彩纷呈,青春常在,领军世界盆景艺术,皆为地方特色之功。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中国盆景艺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地方特色是中国盆景艺术流派形成的基础。盆景是最受环境、土壤、气候、素材、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人们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盆景创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由上述因素造就的规律行事,创作出风格相近的盆景作品来,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相近风格就被称为地方特色。而随着地  相似文献   

15.
江苏盆景艺术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是我国盆景艺术发源地之一。南京是文化古城,六朝古都,南京盆景早在六朝时期已具相当盛况,连日本人都承认他们的盆景创作深刻地受到六朝思想风尚的影响。但是,南京盆景发展很慢,还未成为独立的流派。近几年来,南京市建委、市园林局,根据南京的特点,提出了金陵盆景创派艺术标准:吸取古老丰富  相似文献   

16.
盆景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秦汉,成型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史悠久,如今已风靡全球。它在咫尺盆中植树造景,将我国古典的造园艺术及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融为一体,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的丰姿美态。闽南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汲取我国南北盆景流派技艺之长,刚柔相济,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宋德钧同志提出统一盆景术语的意见,是非常及时的。在盆景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不及时统一盆景术语,将对盆景艺术制作和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笔者也想谈一点看法,供参考。Bonsai(盆栽)是日本的叫法,其本义是盆栽植物和盆景树木。它不符合我国的叫法,也不符合盆景的真正含义。就字面理解,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在盆中而已,没有人工艺术造型的含义;再者它只适应于“植物盆景”(或称“树木盆景”或“花木盆景”),而不适应于山水盆景。盆景既然起源于我国,就应该以中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江西省的盆景艺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江西盆景艺术》是对近年江西盆景艺术创作的一次检阅,共选载了树桩盆景、山石盆景、微型盆景和景德镇花瓶、花盆的彩照150余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西盆景艺术的创作水平。此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盆景爱好者的欢迎。本书由江西省科协编辑。著名园林、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为本  相似文献   

19.
说起盆景艺术,大家马上会想到久负盛名的苏派盆景、海派盆景、川派盆景……众多的盆景流派及盆景成果遍布全国各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盆景业也呼唤一个共同交流、集中展示并进行贸易的空间,于是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以下简称盆景村)应运而生。盆景村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它对盆景业有着怎样的作用?将怎样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盆景村的品牌创始公司——上海朱家角盆景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俊先生。记者(以下简称记):盆景村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洪总(以下简称洪):盆景村的概念是2001年提出的,当时中国盆景艺术界的几位  相似文献   

20.
照我看来,历史悠久的中国盆景艺术,现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它在大踏步发展:主题思想愈来愈高,题材范围愈来愈广,表现手法愈来愈多。但如何使我们的盆景艺术创一代风流,广泛而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时代精神,使我们今天的盆景艺术明显地区别于旧中国的盆景艺术,也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盆景艺术,这应该是创作者、研究者、组织者、欣赏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盆景艺术的创新,首先一环是这个努力目标在我们思想上要十分明确。只要这一思想明确了,必然会引起艺术上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