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来,我们在进口粮和废钢船的检疫中,发现豆象属的两种豆象,即,野豌豆象和欧洲扁豆象。这两种豆象与我国普遍发生的蚕豆象和豌豆象外部形态比较近似,容易混淆。本文对以上四种豆象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制定出检索表(见下页)1.豌豆象补充描述臀板上两侧有两个明显的黑毛斑,中央  相似文献   

2.
大型多型豆象属(Megabruchidius)是危害皂荚类和菜豆类植物的一种重要仓储类害虫,本文对该属的东京湾大豆象的分类地位、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物学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大型多型豆象属的检索表,以期为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豆象属昆虫检疫重要性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正式将豆象(属)非中国种Bruchus spp.(non-Chinese)列入其中。豆象属昆虫在我国分布较少,对储藏物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豆象属昆虫,对于减少储存粮食损失和促进进出口贸易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豆象属昆虫的主要特征;世界重要豆象属昆虫的种类、分布;以及我国口岸检疫截获豆象属昆虫及其检疫重要性。这些为口岸一线的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番启山  钟焕祥 《植物检疫》1993,7(6):456-457
1992年4月畹町动植物检疫局在检疫进境缅甸黑绿豆时截获一种豆象成虫,经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解剖鉴定为脊背豆象属的曼氏脊背豆象(见图)。学名 Specularius maindroni(Pic).异名 Bruchus (Callosobruchus)  相似文献   

5.
2018年9月泉州海关从美国装运废纸进境集装箱内夹带的牧豆树属(Prosopis)荚果中截获了牧豆象(Algarobius prosopis),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有害生物。本文对牧豆象的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了介绍,为各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国内9种检疫性林木种实害虫为对象,对林木种实害虫的常规检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直观检验:总结出5种被害种实与健康种实在形态和色泽上的区别,检验结果,准确率达70%~95%。剖粒检验:提出了解剖8种林木种实、9种不同虫种所需要的工具,在不同季节下针下剪的位置,解剖出来的虫体完好率达80%~100%。过筛检验:提出了检查紫穗槐豆象、柠条豆象、台湾相思豆象、皂荚豆象成虫时所需用的筛层规格和筛动时间。比重检验:提供了检查国内9种检疫性株木种实害虫时所需用溶液、溶液的浓度、种子与溶液的比例,搅拌和静置时间。此法在被检种子含虫率较低时使用,可以缩短检疫检验的时间。染色检验:提供了检查紫穗槐豆象时所需用的化学试剂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同志对四纹豆象的形态构造、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同志根据某些形态特征及国内有关的文献资料,提出了与四纹豆象近似的“拟四纹豆象”作为一个新的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生芳  刘永平 《植物检疫》1991,5(5):326-331
在对仓内产卵、严重危害人类食用豆类的9种世界性豆象的卵、老熟幼虫及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卵宽与长的比值、老熟幼虫的亚颏骨片、雄成虫外生殖器以及雌成虫第8腹节作为菜豆象的快速鉴定特征。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 (Say)为一种十分危险的储藏豆类害虫,为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原产于北美和南美,随贸易的渠道广泛传播到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菜豆象在我国的邻国如阿富汗、缅甸、日本和苏联等国早已定居,估计我国的某些地区完全适合于它的生存。该虫的耐寒力较巴西豆象强,估计比巴西豆象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菜豆象随多种食用豆类频繁传入我国,许多港日均有截获记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日趋频繁,豆类的进口量增多,更增加了菜豆象传入的机会。本文提出菜豆象不同虫态的快速鉴别特征,以期达到准确而快速的鉴别,提高现场检疫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9.
菜豆象幼虫的形态结构及11种豆象幼虫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菜豆象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制定出11种重要豆象老熟幼虫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张生芳  刁彩华 《植物检疫》1991,5(3):201-203
1987年,南京动植检所由巴基斯坦进口的三叶草种子内截获了一种豆象。1988年11月,广州动植检所由澳大利亚进口的田菁种子内截获了另一种豆象。经反复核查标本及有关资料,确定前一种为三叶草豆象 Bruchidius trifolii Motschulsky,分布于埃及、法国;后一种为角额豆象Bruchidius angustifrons Schilsky,分布于印度。本文就以上两个种的形态特征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检疫除害处理的效果,对磷化氢熏蒸菜豆象 Acanthoscelidesobtectus、巴西豆象 Zabrotes subfasciatus和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 后各虫态虫样死活进行快速判定,我们观察了大量经过处理的处于死亡和昏迷状态及未经任何处理的该3种检疫对象,取得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检查了运往苏联的花生仁。合同规定了谷斑皮蠹、花生豆象、四纹豆象、绿豆象为四种应检害虫。这些虫在我国有的是检疫对象,有的是分布广泛。由于检疫要求具体、且货物情况较复杂,故接到报验单后,认真分析了这几种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在该地区、该时期可能的发生情况,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为了更好地把好出口检疫这一关,  相似文献   

13.
瘤背豆象属4个种雌性外生殖器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维  王章根  陈定虎  杨杏 《植物检疫》2006,20(6):345-346
瘤背豆象属(Callosobruchus)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口岸经常截获。雄虫通过外部形态及生殖器典型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而雌虫在实际检疫工作中,由于截获的虫样少,鞘翅变异大,虫体不完整,部分主要特征不明显,再加上对雌虫的研究工作甚少,区分起来就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4.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湖北省植物检疫站(430070)匡红梅四纹豆象Ca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属鞘翅目,豆象科。是我国的检疫对象。1分布原产亚热带。但最早在美国发现。分布地区有印度、土耳其、朝鲜、斯里...  相似文献   

15.
大豆象     
大豆象 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原产于美洲,现已扩展到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成为具有世界性分布的危险性害虫。目前,大豆象在我国尚无分布记载。为了在检疫检验中准确地识别这一害虫,有必要对该虫的形态特征作进一步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度系列的豆象DNA模板来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豌豆象和四纹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1ng/μL,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5ng/μL。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5种豆象,对于豆象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殷玉生  徐金祥  张生芳  施宗伟 《植物检疫》2004,18(1):29-30,F004
2003年5月,江阴检验检疫局检疫人员对非洲籍的"星光丸"废旧船舶进行检疫.由于该船即将作为再生资源被利用,且曾往返世界各国多次,考虑到其在世界各国购买食品,疫情会相对复杂.为防止食品舱中的疫情在该船拆解过程中扩散,故检疫人员对该船食品舱的检疫相当仔细认真.在食品舱货架处发现有豆象科成虫,采样后经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张生芳研究员鉴定为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暗条豆象Bruchidius atrolineatus(Pic).现将该虫的形态特征、分布等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灰豆象的发生危害及检疫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灰豆象的发生危害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灰豆象的检疫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棕榈粗腿豆象(Caryobruchus gleditsiae(L.))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种子的钻蛀性害虫,原产美洲地区,我国尚无分布记录。该虫寄主广,适应性强,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存在较大的传入风险。本文对该虫的分类地位、寄主、分布、为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编制了该属6个种的分类检索表,以期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85年8月26日,瑞丽口岸在检查一批从缅甸进口的酸豆 Tamarindus inbjca Li-nn 时,发现一种危险性豆象—花生豆象 Ca-ryedon Serratus(Ol.),检查其他几批进口酸豆时,也发现不少花生豆象。该豆象是一种检疫性豆象,在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等国,对储藏的花生造成严重为害。该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