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2年,我地油菜菌核病发生较重,部分农户防治不力,减产较为严重.为了在油菜生产中做好菌核病防治工作,根据实践经验,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生产上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较为抗病.2.种子处理播种前可对油菜种子进行筛选、风选,剔除菌核.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大发生的年份一般可减产30%以上。以往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间上缺乏适期防治指标,常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药防治。为确定防治油菜菌核病适期和油菜生育指标,于2002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以清沟沥水+稻草覆盖+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单位面积纯收益最高,为827.4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达1∶17.22,应大面积推广应用。清沟沥水+稻草覆盖+摘除病、老、黄叶+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对油菜菌核病防病效果最好,增产率最高,达17.41%,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的情况下,其纯收益为790.2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3.25,位居第二,该项配套措施,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年份及劳动力富裕的地方,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菌核病是威胁油菜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油菜从苗期到近成熟期都可发生此病,以开花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茎秆受害最重;严重时造成茎腐、植株枯死、结荚不实、后期倒伏,严重减产。春季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清沟防渍。春季多雨地区田间易积水,渍害影响根系吸收而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抗病力降低。此外,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的安全生产不利。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是江汉平原地区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年份可成减产5%~10% 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减产达30%以上.根据在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调查,油菜菌核病在近10年中大发生有3年,偏重发生有4年,中等发生程度有1年,偏轻发生程度有2年,见表1.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安全生产不利。本文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海门市油菜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油菜生产。不仅导致油菜减产,而且还造成油菜含油量下降。常年可使我市油菜减产11.87%左右。近两年发生尤其严重,2001年大发生,田间病株率76.3%,病指达62.98。2002年本市虽推广了拓行稀植技术,使田间密度从前3年的每亩0.86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近年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重发原因,并从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清洁田园、清沟沥水、加强田间管理、掌握化防适期、选择高效药剂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油菜菌核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兴红 《湖南农业科学》2007,(4):148-149,157
油菜菌核病在生产上危害严重,导致减产、品质降低,已成为油菜进一步产业化发展的障碍。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调查分析了该病在浏阳发生危害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并对此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并常年发生,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长期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油菜菌核病在花期发生和危害,并根据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时期集中在油菜初花、盛花和谢花等时期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进行菌核病防治。然而,随着我省近年油菜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免耕制度的推行,油菜菌核病在冬季出现大量苗期侵染和危害油菜幼苗现象。苗期油菜受害植株先是在  相似文献   

12.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造成油菜减产10%-70%,含油率降低1%-5%。本文根据四川今年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发病情况,对2019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2年我省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今后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省2002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油菜菌核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scleotiorum) ,是道真油菜上的主要病害。近些年来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此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 ,1 994年 ,全县发生 1667hm2 ,占种植面积 1 8%,为中等偏重发生年 ;1 995年发生 2 4 67hm2 ,占种植面积的 2 6%,为重发生年 ;1 996年发生 32 0 0hm2 ,占种植面积的36%,为大发生年 ,造成局部田块颗粒无收 ,3年全县油菜籽减产达 1 2 50万kg ,为了掌握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确保油菜安全生长 ,从 1 996年到 1 999年 ,道真自治县植保站承担了遵义市植保站油菜菌核病发生消长规律研究课…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十分严重,而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为了帮助广大种植户搞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实现油菜增产优质,农户增收,本文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循环与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菜菌核病是青海省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质、含油率下降,随着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油菜面积逐年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上升,严重影响了油菜生产。我们于1996-1999年绎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及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油菜菌核病特大流行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田间试验和典型田调查结果分析,2002年油菜菌核病特大流行原因主要是气候条件有利、主栽品种抗病性差及栽培管理不当。治理对策首先选择相对抗病的油菜品种、合理密植、清沟沥水、摘除病叶、降低田间菌核量;其次掌握化防适期,选择高效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一般年份减产20~30%,重发年份减产可达50%以上。多年来我市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主要以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目前此类药剂的防效已有所下降,且普遍存在持效期短的缺点。2003年我站选用36%速杀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油菜菌核病进行田间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宁国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总结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特点,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因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重点、抓紧花期药剂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 菌核病是油菜春季易发病害,主要危害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春季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应抓好以下措施: 1.清沟防渍。春季多雨,田间易积水,造成渍害损根,使抗病力降低;田间高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