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山杏嫁接鲜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 《北方果树》2010,(5):42-42
<正>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属半干旱丘陵山区,年降雨量450~550 mm,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50 d,土壤肥沃、偏碱(pH值7.6),很适宜发展鲜用杏。建平县现有山杏面积2.3万hm2,有的地块立地条件较好,具备灌溉条件。为了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利用山杏嫁接鲜用杏成为提高经济林效益的有效途径。从  相似文献   

2.
李元 《西北园艺》2007,(2):17-17
宁夏固原市有山杏4.2万hm2,彭阳县有山杏2万hm2,群众戏称山杏果为“羊屎蛋蛋”,意为质劣低产,种植效益差。为此,我们以鲜食、仁用、加工杏良种为材料,于1999~2005年连续6年对低产、劣质、老化山杏树进行了嫁接改造,结果表明:采取劈接、插皮接较好,最适宜砧木直径为1~3cm,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群众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义县丘陵山地长有山杏,面积约1 333 hm2,来源是多年来人工造林、直播或天然萌生.由于分布零散,疏于管理,只见每年满山红遍不见金秋硕果.山区村民一直认为山杏只能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为解决山杏经济效益低问题,笔者在义县西部丘陵山地进行了3.33 hm25年生山杏高接换头,嫁接新品种大扁杏,嫁接成活率达95%.义县有山杏林1 333 hm2,如果采用高接换头改造,其创收潜力很大的.为推动这项工作,现将杏高接换头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杏树是宁夏彭阳的乡土树种,栽植历史悠久,全县杏树保存面积约2.5万hm2,其中山杏类2万hm2。现将山杏高接改良技术总结如下:1选用高接良种高接所用的都是经过引种试种适合当地栽植并且市场前景看好的杏品种。仁用杏有龙王帽、一窝蜂;鲜食杏有曹杏、金太阳、凯特杏、红梅杏等。  相似文献   

5.
山杏是极其耐干旱、耐瘠薄的优势野生果树树种.其适应性强.也是优良鲜食杏的嫁接砧木。建平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政策的扶持。发展山杏的规模较大.境内分布着极其丰富的山杏资源.为了更好的取得经济效益.2010年.我们组织有序的开展了利用退耕栽植的山杏改接鲜食杏.  相似文献   

6.
山西北部气候寒冷,一般果树较难栽培,而杏树能正常生长,成为当地主要栽培果树.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进而形成了独特品种的栽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当地杏树总面积大约3 000~4 000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仁用杏被林业、水利部门确定为绿化、水土保持的主栽品种之一的影响,仁用杏与鲜用杏竞相发展.目前该地区鲜用杏栽培面积在9 300hm2以上,仁用杏栽培面积为1.67万hm2,总计栽培面积在2.6万hm2左右.由于前些年栽种的杏现已见效益,再加上杏树在绿化、水土保持方面的良好表现,可预见杏树在当地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将健康的发展下去,栽培面积会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1生产现状 目前,我市特早熟杏总面积已达1 000hm2,其中去冬今春新栽约333hm2.结果面积400hm2,年产鲜杏250万kg.品种主要以骆驼黄、红荷包为主,新栽杏树主要以金太阳为主.骆驼黄、红荷包在我市5月12日即可上市,是我省成熟最早的水果,鲜杏远销大同、太原、北京、石家庄等我国北部的许多大中城市,呈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
硬枝嫁接是杏苗培育方法之一,但普遍存在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于1991年在沈阳市苏家屯哈蚂杏园进行了不同时期与不同保湿方式的硬枝嫁接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简结如下。供试砧木为二年生山杏(1990年4月播  相似文献   

9.
珍珠油杏,是在山东泰安发现的实生变异品种,经过20年的反复改接培育,性状稳定,抗逆性强,自花结实率高,丰产性稳定,2004年通过山东省级鉴定,2006年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认证。该品种适应性极强,平地丘陵均可栽植,且山杏嫁接珍珠油杏第3年即可丰产。自2016年起,引进珍珠油杏进行栽培、嫁接及综合配套技术管理,珍珠油杏表现了丰产性强、品质优良、耐贮运的三大特点,山杏嫁接珍珠油杏第3年。  相似文献   

10.
山杏嫁接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辽宁省建平县黑水镇从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以山杏为主栽树种,面积已达到600 hm2左右。通过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山杏的666.7 m2产值仅275元。为此,从2008年开始对山杏进行嫁接改造,每年改造100 hm2左右。经过嫁接改造,666.7 m2产值增加到1 200元。主要技术如下。1选择优质品种组织村民代表出去参观考察,最后确定从本省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