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魔芋多用块茎和根状茎(芋鞭)作种,通常一年一挖或多年一挖,其体积大,皮薄,水分多,组织柔嫩,易受创伤和感染病害,加之留种量大,贮藏比较困难.本文结合云南省魔芋生产现状,探讨魔芋种芋的越冬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2.
魔芋种的室内架式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燕  黄姚 《西南园艺》2005,33(4):57-57
种芋是魔芋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种芋贮藏对魔芋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种芋贮藏分室外和室内贮藏,高山及二高山地区因气温低,室外贮藏会导致种芋冻死冻伤,而室内架式贮藏作为室内贮种的一种方法,成本低,效益好,可在千家万户芋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导读:魔芋种芋贮藏过程中,常因伤口感病和低温冻害引起严重烂种,芋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贮藏方法。实行留种田制度的地区选择宿地越冬法最为省事稳妥;室外拱棚贮藏法安全性好、投入不高,且可在次春提前催芽移栽,增产效果明显;室内贮藏法适合贮藏量稍大的种植户,其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和入室后的排湿保温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球茎生长习性芋可分为多子芋、魁芋及多头芋3种类型,其中多子芋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栽培,黄河以南地区都可以栽种,长江流域栽培广泛,华南栽培较多,西南次之,华北较少。冬季最低气温在-6℃以上的地区,多子芋可进行田间越冬留种。笔者近几年在这方面通过试验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田间越冬贮藏留种与室内贮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芋因无伤口,不会产生霉变,因此,不会因霉变而烂种;芋球茎水分充足,球茎新鲜,商品性好,可随时挖起。(2)芋因直接留在田间,故次年春季可较早感受气温回升,提早萌动,减少育苗环节。现将多子芋田间越冬贮藏及留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贵州凤冈县地处贵州北部,气候适宜,土质属于黄壤亚类、黑色石灰土亚类和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非常适合开展魔芋生产,针对魔芋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从种芋采收、种芋选择、种芋贮藏、土壤消毒、田间草害防治、田间遮荫、病虫害防治6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魔芋安全贮藏是防止贮藏期种芋腐烂的关键。现将其安全贮藏方法简介如下:1适时收挖收挖过早,魔芋含水多,不耐贮藏,易发生病害而腐烂,第2年种植容易发生病害倒苗,一般减产10%以上;收挖过迟,地上部植株倒苗腐烂,标记不明显,容易导致收挖时挖烂魔芋,感病烂种。一般魔芋在气温降到18℃以下,地上部植株倒苗后,叶片枯黄,地下部球茎和根状茎  相似文献   

7.
魔芋覆膜越冬增温催芽带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的覆膜越冬 ,增温催芽带块移栽技术是魔芋传统种植技术的一次创新 ,它是在魔芋种收获后采用苗床保管种芋 ,增温催芽后 ,带块移栽到大田。其技术要点如下 :1 增温催芽的好处1.1 确保块茎安全越冬 ,防止烂种。目前人们常用的块茎保管方法 ,有块茎就地自然越冬的保管法 ,地窖、山洞、土坑保管法 ,地面堆放保管法 ,悬挂烟熏保管法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弱点且安全系数较低。1.2 延长块茎膨大期 ,提高产量。因为魔芋幼苗换头期所需时间一般约 4个月 ,如采用通常的直播种植法 ,魔芋换头需在大暑前后才能完成。这样 ,块茎膨大期只剩 3个月…  相似文献   

8.
温湿度是芋越冬贮藏的关键因素;室内湿沙藏和地势较高的田间抽沟培土均是较好的越冬贮藏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地区,采用后者更佳。  相似文献   

9.
魔芋种芋越冬贮藏发病情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鸣  吴廷新 《蔬菜》2002,(8):35-36
魔芋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播种材料为块茎,单位面积需种量较大,一般为3750~6000kg/hm2。但由于其块茎含水量高达85%以上,且皮层较薄,不易贮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安康市魔芋生产的发展,种芋的安全贮藏已显得非常迫切。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拔相对较高,魔芋收挖后气温下降很快,加之日照时间较短,所以应在贮藏前尽可能地进行晾晒,以使种药剂处理对于预防贮藏期发病效果十分明显。2.喷施不同浓度的药剂比较 我们在岚皋县长梁村选择2户开展不同浓度药剂处理种芋试验,采用农用链霉素500万单位,分别对水50kg、37.5kg和25k…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汉中盆地汉江北岸的平川、南部巴山丘陵环境研究了珠芽魔芋在秦巴山区的品种适应性及种芋繁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珠芽魔芋适宜在平川、丘陵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生长,珠芽魔芋整芋、切块繁育种芋均可,其中珠芽整芋的产量高于切块珠芽魔芋。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对魔芋种芋的消毒试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是西部山区的一种特色资源,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但现在魔芋软腐病严重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发展,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甚至绝收.魔芋软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Erwinia carotovora pv.carotovora)引起,在大田中发生严重、防治困难.该病害有两个主要侵染来源:种芋带菌(魔芋新区和老区)或土壤带菌(魔芋老区).而带菌种芋是新区魔芋软腐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2003年我们在咸丰县高乐山镇杨泗村用不同药剂对魔芋种芋进行了消毒试验,以期找出对魔芋种芋消毒的最佳药剂和处理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模式魔芋种芋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3种魔芋种芋的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探讨魔芋种芋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林下间作模式植株健壮,产量最高,单位投入居中,产值最高,投产比最高。露地种植模式,随着密度增加,单芋质量和膨大系数呈下降的趋势,单位投入增大,单产增加,投产比差异缩小。相近密度的林下模式单芋质量和膨大系数相对较大,林下间作模式的魔芋种芋经济效益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正魔芋属于天南星科植物,经济价值显著,是陕西汉中山区的一种特色资源。但是魔芋软腐病一直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发展。魔芋软腐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防治难度大。生产中魔芋软腐病有两个主要来源途径,即种芋带菌或土壤带菌。现随着汉中市魔芋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种芋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因此,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处理药剂进行筛选,以期找到对种  相似文献   

14.
地膜豇豆间作魔芋种芋的高效栽培技术既可促进魔芋的生长发育,又可增加种芋生产的经济效益。文章总结其高效栽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魔芋种芋来源:万源花魔芋引自镇巴县农技站巴山魔芋基地,富源花魔芋引自云南富源县农业企业,珠芽魔芋引自云南农业企业,这3个品种2015年3月购买,本地花魔芋采用洋县关帝镇大西沟村2015年3月收挖的种芋。1.2试验设计试验在洋县平川、秦岭山区设置了2个试验点,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各试验点的对照品种均为本地花魔芋。平川、山区  相似文献   

16.
阐明了安和香芋产区种植户奉行“只卖鲜芋不贮藏保鲜”的弊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探索了香芋覆盖地膜越冬贮藏保鲜新技术,并对该技术的操作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魔芋次生茎繁殖种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次生茎以往被人们忽视,未被利用。近年来我们利用以往被丢弃的次生茎繁殖种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魔芋种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形成了次生茎繁种新技术。本文对繁种过程中次生茎选种分级、种茎处理、选地整地、配方施肥、合理稀植、肥水管理、病虫综防、收获贮藏等技术进行了阐述,便于广大农枝推广工作者在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魔芋组培苗大棚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耐荫性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具有缩短膨大的地下块茎.魔芋不仅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及保健价值,还有极其广泛的工业用途,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是一种很有开发和利用前景的产品.但是由于生产上采用无性繁殖,种芋带病毒导致种性退化,加上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的田间危害,成为当前魔芋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解决魔芋生产上良种退化,病虫害严重,扩繁能力低及专用型种芋缺乏的问题,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通过组织培养脱除种芋病原菌,扩大繁殖系数,生产出优质、低成本的脱毒种苗,移栽于塑料大棚,通过一系列的栽培保护措施,探索出魔芋组培苗栽培及管理技术,以便更好地为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组培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魔芋种芋包衣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种芋包衣技术是借鉴大田作物的包衣思路和防病原理,经过逐步总结和完善而创新出来的一项新技术,经过几年来的防病试验验证,魔芋种芋包衣后播种,能使地上部分秆壮叶绿,叶片自然倒伏期推迟,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魔芋软腐病俗称"魔芋癌症",是危害魔芋产业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软腐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重,轻者造成减产,重者连种芋也难以收回,已成为汉中魔芋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1发病症状魔芋软腐病为细菌性病害,在大田生长期和贮藏期周年危害。1.1苗期发病出苗后苗尖弯曲,叶片不能完全展开,叶柄种芋均发病。1.2生长期发病叶片正面出现暗绿色小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