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城固县鲜家庙乡,位于汉江南岸。全乡9个村,56个生产组,10650人,有耕地1.34万亩。江子河、干沙河两岸有沙地500多亩,是兴桑养蚕的好地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乡认真贯彻“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清“左”破旧,解放思想,发动群众大栽桑树。全乡1982年栽桑105亩,1983年栽桑320亩,1984年继续栽桑215亩。现有成片桑园640亩,零星桑61  相似文献   

2.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正> 犍为县龙孔区公平乡慈云村五组李道本,全家6人。承包耕地7.5亩,承包山林10亩,荒坡地3亩。并有自留地0.625亩。1988年开始栽桑养蚕,播桑种100克,经两段育苗后稀排  相似文献   

4.
<正> 略阳县徐家坪乡明水坝村高照建,全家七口人2个劳力。1981年落实责任制时他家承包耕地17.2亩。因为他爱人经常给集体养蚕,他认准了栽桑养蚕是项时间短、见效快的好副业。所以连续四年在承包地坎上栽桑250多株,加上原来的累计  相似文献   

5.
<正>宁南县是四川的新兴蚕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栽桑养蚕,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宁南蚕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宁南县蚕茧产量居全省第一,蚕茧单产、质量名列全国前茅,栽桑养蚕成为当地农民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均耕地只有1.1亩,人口只有18万的农业小县来说,蚕  相似文献   

6.
<正> 蚕桑重点户唐珍明,家住南充市文峰乡七村七组,家中有爱人和两个已成年的儿子,承包耕地2.1亩,其中田0.5亩,地1.6亩,河坝非耕地4亩,大田生产责任制落实后的1982、1983年相继用耕地和河坝非耕地2.43亩,建成间作桑园,栽桑2400株,1984年全部良桑化,并有专用蚕房39.77m~2,专用贮桑室19.99m~2,专用蚕具消毒池1.68m~3。他家利用建成桑园,  相似文献   

7.
广丰县吴村乡潭家衬共有22户,122人,107.6亩耕地,人平水用0.66亩;三面环山,田少地瘦。过去经营项目单一,生产水平低下,群众欲富无门,1981年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园26亩,有16户养了蚕。  相似文献   

8.
<正> 庞友桥系西充县占山乡十五村七组农民,曾担任过生产队的会计,聪明能干,忠实勤劳。他家七口人,承包耕地11亩,其中:田4亩,土7亩,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差,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1982年开始育苗栽桑养  相似文献   

9.
<正> 家住川中丘陵射洪县柳树镇白石村四社的王永锡,全家8人,4个劳力,承包耕地6亩。农村实行生产承包制以来,他坚持“粮食领先发展蚕桑,多种经营,勤劳致富”的方向,积极栽桑养蚕。经过6年艰苦奋斗,栽桑5000多株,其中“四边桑”1100株,家庭“小  相似文献   

10.
<正> 德阳市寿丰区是蚕桑基地之一。全区共5个乡52个村472个社,有农户17051户,66815人,人平耕地1.5亩左右。属丘陵地区,适合栽桑养蚕。近几年来,区委号召农民充分利用非耕地,开垦空隙地,鸡啄地和“四边”栽桑发展蚕桑生产脱贫致富,进度快,质量好,全区现有  相似文献   

11.
<正> 近两年来丝绸市场形势看好,蚕茧价格直线上升,因此我区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再度高涨。但我区是山西省的第一大粮棉基地,人均耕地2.6亩,设想在平整土地上大面积植桑不很现实;闲置的荒山,河滩很辽阔,依笔者之见若将现有的鱼塘塘基有效地利用起来,池内养鱼,塘基栽桑,就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备的植桑养蚕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汉中市新沟桥打钟寺四队位于褒河东岸,全队86户334人,共有310亩耕地,其中水田280亩,沿褒河岸有沙石河滩120亩,先后种植过桃、核桃、柿子树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不善,收效甚微,近年来在市委和公社党委的帮助下,从79年开始,在乱石滩下开沟换土,栽植成片桑园106亩,沟渠边隙地栽桑近万株。  相似文献   

13.
<正> 镇坪县瓦子坪乡青林村四组16户,82人,有耕地86亩,其中水田19亩,是一个居住集中人多地少的村民小组。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这个组在县、乡大力帮助下,作出了以发展蚕桑为主的多种经营规划。全组有新老桑树43800株,占全村植桑总株数的50%。植桑总面积88亩,户均2743株,人均522株;全组户户栽桑,最多的户7200株,  相似文献   

14.
<正> 地处丘陵的洪雅县新庙乡李(土扁)10社,是蚕桑基地建设的后起之秀。全社41家农户,176人,耕地205亩,其中田156亩,地49亩,人平耕地1.16亩。这个社,过去以农业为本,单一生产粮食,虽人平粮食超500多公斤,但人平经济收入很低,仍是缺粮缺钱。1988年春,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发农业,发展蚕桑,裕县富民”的春风,吹到了偏僻的李(土扁)10社,社长李天良积极带领群众走栽桑养蚕致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正> 千阳县自1989年以来,努力发展蚕桑生产,已累计栽桑2.16万亩,并于今年7月份建起了缫丝厂。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入秋以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农业、林业、工商、财政等业务部门,共商发展大计,决定发放栽桑贷款204万元,计划栽桑1.0~1.3万亩,任务分片包干、层层落实。为了调动基层干部和蚕农的栽桑积极性,县上制订了七条鼓励措施:一是栽桑农户可以优先承包经济田;二是在责任田里栽桑可以减少承包费和农林特产税:三是凡在荒山荒坡栽桑,谁栽归谁,可以继承;四是桑园承包期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全家六口人,三个劳力,承包耕地5.5亩,加上自留地和屋场地1亩,开垦荒坡荒坎扩大耕地面积0.3亩,代包田0.5亩,实际耕种面积7.3亩,其中稻田2亩,旱地和干田5.3亩。1982年至1987年,年年育苗栽桑建园。现有桑树7230株,其中投产桑5980株,桑园5.3亩,去年已投产3.8亩,今年已全部投产。 1982年我家只有桑树930株,其中产  相似文献   

17.
德庆县九市镇上垌管理区上垌村,地处西江河中游北岸,全村有183人33户,耕地180亩。其中水田95亩,旱地18亩,桑地67亩,家家种桑养蚕,户户致富,是一个河滩地栽桑养蚕高产的专业村,该村先后利用河滩栽桑67亩,建立高标准的河滩地桑园,坚持科学管理,高产稳产,效益逐年提高。1988年投产桑地面积67亩,总产桑叶227322公斤,养蚕种519张平均亩产桑叶3392.9公斤。亩桑养蚕种7.75张。1991年总产桑叶244015公斤,养蚕种552张,平均亩产桑叶3642公斤,亩桑养蚕种8.24张、总产桑叶量  相似文献   

18.
<正> 据清涧县蚕桑办公室刘国俊同志来稿,1992年秋季,在清涧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密切配合,蚕桑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掀起了群众性栽桑高潮,在一个月之内,一举栽桑22396.7亩(每300株折合一亩),创清涧县栽桑历史最好记录,为今  相似文献   

19.
<正> 1980年,洋县培育了200多万株良桑苗,育了600多亩实生苗,11月中旬,全县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规划、有技术要求的栽桑活动。利用弃耕还林的河滩地,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建立专用桑园1100多亩,间作桑园250多亩,四旁栽桑15万株,全县共栽植良桑140多万株,超额完成了原定栽桑120万株的计划,同时还支  相似文献   

20.
宁永琪家住陇西乡张碗村3组,男、65岁,老两口单立门户,承包5亩(1亩≈667m2,下同)荒山耕地,地处成雅高速沿线,属于退耕还林规划带。2002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号召,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老两口将5亩荒山退耕栽桑,用两双勤劳的手在陇西乡张碗村树立了蚕桑致富的榜样。宁永琪承包5亩荒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