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鼠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灾害之一。为了发展无公害、可持续控制农业鼠害的新方法、新途径,迫切需要加强有关鼠害防治的基础研究,提升鼠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本文基于我国农业害鼠发生状况与学科发展趋势,从3个方面探讨了农业鼠害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即基础生物学、鼠害成灾规律及鼠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农田鼠害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鼠害调查,为测报和防治服务,现已成为植保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鼠类危害的作物种类繁多,而怎样进行鼠害调查,目前尚无成熟的报道可依,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解决此问题,本人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仅就农田鼠害调查方法问题作一探讨,供同行参考.一、农田鼠害发生规律1.鼠害严重发生期我县农田的优势鼠种是黄毛鼠、小家鼠和板齿鼠三种.田间各种作物都受鼠害,其中以水稻、玉米、甘蔗、花生和红薯等作物受害最重.鼠害严重期,旱地作物为播种期和成熟期,水稻为分蘖盛期和孕穗期,初播秧田受害也较重.一般下半年鼠害重于上半年,成熟期鼠害重于播种期,但玉米播种期鼠害往往重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在鼠情监测和农田鼠害研究工作中,鼠的性别是必不可少的观察项目之一。准确区分鼠体性别,是研究鼠类繁殖规律和掌握种群消长动态的重要依据。 在鼠类繁殖季节中,鼠体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明显,以阴囊是否膨大或生殖孔的有  相似文献   

4.
鼠类的"有害"或"无害"与其生境密切相关,文中以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的梭梭鼠害防治示范区和非示范区为调查样地,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中梭梭林的鼠害特征,进而探讨了沙漠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研究发现:(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梭梭鼠害整体较轻。由鼠类引起的梭梭死亡率,非示范区平均为4.29%,示范区平均为2.12%。(2)梭梭的生长状况是吸引鼠类前来取食的因素。梭梭的基径、高度、冠幅与其冠下有效鼠洞数和鼠洞总数都成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生长状况的差异性决定了鼠类危害的程度。(3)鼠类对梭梭基部的取食较轻,而对梭梭各级侧枝的取食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受生境和自身种群数量的影响。梭梭基部的轻度危害比率大于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比率,而梭梭侧枝、一级侧枝、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与鼠洞总数呈显著相关关系,有效鼠洞数只与梭梭二级侧枝的危害程度呈显著相关关系。(4)单株梭梭整株危害程度与其冠下鼠洞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当鼠洞总数>5个/株时,梭梭整株危害程度开始加剧,故该研究认为梭梭鼠害防治的生态阈值为鼠洞总数为5个/株。  相似文献   

5.
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辉 《植物保护》2018,44(5):85-90
杀鼠剂研究与应用是害鼠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化学治理则是鼠害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我国主要杀鼠剂种类及特征,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杀鼠剂应用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及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的鼠害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中,在有效避免鼠类为害的前提下,如何有效降低杀鼠剂应用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最大化发挥鼠类的生态学功能,将是害鼠生物学及杀鼠剂应用研究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广西农田鼠害1991年度发生危害的面积达57.89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0.29%,估计损失粮食达30.73万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92).另据查,农田害鼠的平均密度大于10.1%,调查区90%以上县的密度大于5.1%,由此可见农田鼠害是普遍地严重的,并呈日渐加重的势态.对广西农区害鼠防制问题的认识,作者曾载文(广西植保,1992(1);1991(1、2)指出,害鼠防制实际上是一项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课题,同时是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生物学工程.因此,为了交流防制经验、促进技术发展和提高控制效果,本文就广西农区害鼠防制时机选择问题提出浅析,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衢县为大、小麦混作区。大麦一般比小麦和其它作物成熟期早,是春季农田鼠类的主要食物源。鼠害在夏熟作物中亦以大麦较为严重,田间株受害率达5—20%。危害大麦的鼠类以黑线姬鼠(Apodemus aqrarius)为优势种群。据1986—87年大麦生育期间农田7956夹次的调查,捕获鼠类260只,黑线姬鼠占74.2%,褐家鼠、黄胸鼠等其它五个鼠种共占25.8%。为了解鼠类在大麦田的取食行为,提供合适的鼠害抽样技术,笔者等对大麦田鼠害株的田间  相似文献   

8.
于继洲 《植物医生》2004,17(6):35-35
近年来,果园鼠害日趋严重,害鼠种类也逐渐增加.主要有根田鼠、小家鼠、普通田鼠、小林姬鼠、鼢鼠(瞎佬)等.每年深秋、初冬杂草枯死,害鼠缺少食物,取食转向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林木.大雪覆盖后,害鼠在雪下穿成隧道啃咬树皮、根系,使果树生长严重受阻,甚至枯死.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鼠类天敌如猫头鹰、狐类、蛇类等大量被捕杀,失去了对害鼠的控制,导致鼠害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对果品生产威胁增大.防治鼠害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9.
凤山县农区鼠害综合治理试点简报长期以来,凤山县由于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鼠类天敌受滥捕滥杀、毁林开荒等的影响,鼠类种群数量剧增,大量猖獗为害,使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本县1986、1987年虽多次统一使用敌鼠钠盐灭鼠,效果显著,短期内鼠害得到控制,但由于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夹鼠法对灵川县农田和住宅区的鼠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区的优势鼠种为黄毛鼠,住宅区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在灵川县鼠害的发生有2次高峰,分别为4月上中旬和9月。文章还根据灵川县鼠类的发生和为害规律,提出了害鼠的防治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田鼠害成为浙江省中南部山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针对鼠害重发的现状,缙云县植保站开展了农田害鼠监测与综合灭鼠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农田害鼠的连年严重发生.但受种植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疆石河子农耕区鼠类群落结构及其危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9月,在石河子农耕区依不同生境类型选择9个样地,以夹夜法布夹11 300夹次,共捕获鼠417只,鼠种由小家鼠、灰仓鼠、红尾沙鼠、褐家鼠等10种组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鼠类群落划分为3种类型:农田-林地鼠类群落(小家鼠 灰仓鼠 根田鼠)、荒漠-沙地鼠类群落(子午沙鼠 红尾沙鼠 大沙鼠)和城市居民点鼠类群落(褐家鼠 小家鼠 灰仓鼠).其中,农田-林地鼠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根据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鼠害发生状况将垦区鼠类危害型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鼠害是融水县当前农业的一大灾害,经调查,发现有黄毛鼠、田小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居民住宅点褐家鼠最多,占调查总数的90.32%。农田害鼠以黄毛鼠居多,是融水县农田害鼠的主要优势种群。田小鼠次之,调查结果发现农田害鼠活动时间是停晚19时开始,21-22时活动高峰,22-零时活动渐减弱。为防治鼠害,灭鼠工作要常抓不懈,特别抓好3-4月的害鼠繁殖高峰期。合理使用灭鼠药,推广使用敌鼠钠盐、杀鼠类、溴敌隆;发动群众联防,做到统一时间、行动、供药、投药;室内室外、农田坡地、草地全面投毒,则效果持久、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些地区鼠害严重,鼠类与灭鼠问题深为广大群众所关心。鼠类是个普遍名词,没有动物分类学上的严格意义。它们大部分属于啮齿动物,但二者又不等同。因为啮齿类中有一部分动物不是鼠类,如河狸、豪猪、旱獭等,这类体形动物较大;而一些非啮齿动物,如兔形目中的鼠兔科,  相似文献   

15.
农区鼠害是威胁黔西南州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区害鼠食源更为丰富,由于黔西南州地理、气候等环境有利于害鼠的生长繁殖,农区鼠害发生面积大、鼠密度高、危害损失大.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州农区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4.67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植保站沈兆昌先生主编的《农业害鼠学》一书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以江苏省2个科研成果和3个农业院校开课教材为基础,并吸收了国内的最新成就编写。全书由鼠学基础、鼠种分述、鼠害防治和药物灭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刘晓辉  王登  刘少英 《植物保护》2023,49(5):325-334
鼠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物灾害, 造成的危害不仅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还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随着鼠害防控理念的转变, 对鼠害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近5年来在鼠害治理研究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要求下, 研究不同生态区域害鼠群落结构和危害特征、种群数量暴发机理等生物学特性, 建立害鼠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 构建不同生态系统的鼠害防控生态阈值。研发生态环境友好型的鼠害绿色防控技术是鼠害治理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近年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是我国农区鼠害发生较重地区之一,自2005年开展农区统一灭鼠示范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鼠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农区害鼠的发生危害,农区鼠害发生程度逐年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频发的“毒鼠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鼠害及杀鼠剂管理的关注,国家已下决心在年内彻底消灭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为顺利开展毒鼠强等杀鼠剂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了解杀鼠剂发生危害情况,研究鼠类生物学特征,推荐杀鼠剂新产品新技术,加强杀鼠剂的监督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1目前我省鼠害发生危害防治概况1.1鼠害发生情况目前江苏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6000万亩(夏秋合计),害鼠种类多、密度大。主要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据某疾病控制中心监测家鼠结果:褐家鼠占50%、小家鼠占40%,为家鼠优势科;黑线姬鼠、褐家鼠、黑线仓鼠为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