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猪瘟兔化弱毒苗4头份免疫后的母猪3头,分别于分娩后定期日龄采血分离24头份血清样品,初生仔猪16头,分别于出生后定期日龄前腔静脉采血分离128头份血清样品,用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猪瘟抗体滴度,结果表明,母猪猪瘟抗体效价持续较高,达100%保护率,哺乳前仔猪抗体效价为0,吃初乳后抗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抗体总体效价较低,仅有57.89%的保护率;仔猪20日龄前平源抗体水平差异较大,与母猪抗体水平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由前列腺素F_(2α)处理的6头胎儿期为257—277日的早产犊,在生后6—11.5小时吮吸500~3,500毫升初乳。调查犊牛吮吸初乳后血液中副流感3型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变化,并和母牛分娩前后血液中抗体效价作比较,探讨犊牛被动免疫获得的情况。取得以下的结果。 1.所有犊牛在吮吸初乳前血液中都没有抗体效价。但吮吸初乳后急速增加,经过12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最高值可维持6日。 2.犊牛吮吸初乳后血液中抗体效价的最高值和母牛分娩前后血液中的抗体效价相同。弄清了用前列腺素F_(2α)处理母牛引起早产犊牛在吮吸初乳后12小时左右获得和母牛血液中抗体值相同的被动免疫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1骟猪打针时机取决于母源抗体效价水平。母猪接种疫苗后,会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一般情况下,仔猪出生3~6d,其中和抗体效价为1∶64~1∶128,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出生20~25d,中和抗体效价为1∶32以上,保护力达75%,能耐受猪瘟强毒攻击;出生30d,中和抗体效价降到1∶16以下,对猪瘟无免疫力;至60d时,仔猪血清中已无母源抗体存在。如果新生仔猪在出生20~25d前过早地接种疫苗,则会使母源抗体被中和,而破坏机体的被动免疫。如果只在仔猪出生20~30d接种疫苗,在仔猪6…  相似文献   

4.
禹滨  杨丽君 《养猪》2000,(3):41-41
近年来 ,母猪产前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已成为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原因在于新生仔猪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不具备主动免疫能力 ,需靠吸收初乳中母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力[1] 。Bourne和Curtis( 1 973 )报道 ,初乳中所有的IgG和 90 %的免疫球蛋白均来自血清 ,初乳中的抗体水平与血清中抗体水平相关[2 ] 。因此了解母猪产前接种后血清抗体凝集价变化 ,对评价疫苗效果 ,预测初乳抗体水平 ,仔猪被动免疫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凝集反应对母猪产前接种疫苗后血清凝集价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温斯顿公司的Eduard Ton博士来信询问若干关于母猪对仔猪传递被动免疫力的有趣问题。如果说母猪必然具有高滴度抗体的话,那么它是否可能对所有主要的疾病都具有高滴度抗体呢?初乳中是否存在最大量的抗体,这一抗体量是否足以提供所有必需的保护作用呢?建立何种程序才能充分利用被动免疫抵抗仔猪的主要疾病? 我们邀请Jerry ouinlan博士对Tan博士的问题提供答案。下面就是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仔猪可通过吮吸免疫母猪的初乳获得猪瘟母源抗体使仔猪获得对猪瘟病毒(HCV)的被动免疫保护,这种获得性免疫可以使仔猪在疫苗免疫之前免受HCV的感染,但这种保护会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母源抗体滴度的衰减而降低。根据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选择最佳的首免时间对预防猪瘟的发生相当关键,为此我们选择了3个饲养条件不同、仔猪来源不同的猪场的仔猪进行猪瘟母源抗体情况调查,以了解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探讨首免日龄  相似文献   

7.
引言母猪给仔猪的被动免疫是通过初乳传递的。仔猪刚出生时血清中并无丙种球蛋白,但吃初乳后就出现这种物质。断奶前的仔猪有较高的死亡率(20~25%),尤其在出生后头几天更高。有人曾研究过出生重及窝仔数等因素对仔猪死亡率的影响,但是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对猪死亡率影响的研究报告很少。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制订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本研究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免疫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猪瘟母源抗体的合格率、抗体效价平均值均存在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5 d~40 d仔猪母源抗体的合格率达78.79%、抗体平均效价为5.97 Log2;仔猪35 d~40 d实施猪瘟首免,其一免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效价均比20 d首免有所提高;同一窝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有11%窝次的猪差距在3个~8个滴度;母猪猪瘟免疫抗体的合格率,一胎母猪稍低,其它经产母猪基本接近;猪瘟抗体效价的平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并且抗体的离散度则随胎龄增加而缩小。因此,在母猪实施与仔猪同时免疫的猪场,40日龄左右是较佳的首免日期。  相似文献   

9.
用我所研制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菌苗于妊娠母猪产仔前1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其初乳和仔猪1周龄攻击时的血清K抗体平均价分别在12万倍和4万倍以上,仔猪鼻甲骨萎缩减少率为95.5%。以荷兰菌苗在产仔前8及2周两次免疫的母猪,其初乳和仔猪攻击时血清K抗体平均价与我所菌苗基本相同,但鼻甲骨萎缩减少率低于我所菌苗8.8%。将荷兰菌苗的免疫次数和菌量改为与我所菌苗相当时,母猪初乳和仔猪攻击时血清K抗体平均价分别只有1万倍和4000~5000倍,仔猪鼻甲骨萎缩减少率平均只有40%,并且有明显萎缩病例出现。日本菌苗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效力与荷兰菌苗一次注射时基本相同。被动免疫仔猪的日增重普遍高于未免疫对照组。与对照组仔猪的日增重相比,我所菌苗组差异极显著(P<0.001),荷兰菌苗两次注射组差异显著(P<0.01),而荷兰菌苗一次注射组和日本菌苗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母源抗体对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液相阻断ELISA(Liquid phase blocking ELISA,LPB-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T)2种血清学试验方法对规模化饲养猪群仔猪的口蹄疫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传递途径、消长规律、母/仔代特异抗体相关性及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血清学方法均没有从未吸吮初乳的新生仔猪中检出特异抗体;在吸吮初乳后的仔猪血清中可检出特异性抗体,并于10日龄左右抗体效价升至峰值,而后随着日龄的增加,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呈明显的线性下降,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10~20d,至45~60日龄母源抗体效价降至不完全保护带(lgX<1.8)或更低;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体特异抗体水平呈正相关。通过对不同日龄仔猪接种口蹄疫疫苗后抗体水平检测发现,仔猪体内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应答具有明显或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猪胎盘的特殊结构造成了新生仔猪从出生到自身产生抗体这一阶段是抗体空白期 ,在此阶段仔猪抗病力的高低主要依赖于吸吮初乳所获得的被动免疫力。这种天然被动免疫对新生仔猪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生产实践中 ,由于多种原因新生仔猪吃不到充足初乳 ,尤其是对高繁殖性能的猪种来说更是如此。吃不到初乳 ,母源抗体转移不全 ,影响仔猪的育成率 ,同时腹泻率和死亡率也增高。本试验旨在解决新生仔猪被动免疫转移不全的问题 ,在仔猪生后 6h以内 ,灌服从猪血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G ,观察其是否能给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报道了仔猪生下后,在未吃初乳前进行猪瘟疫苗注射的免疫方法。试验以仔猪注苗后吃初乳时距,将试验猪分为0、1、2、3、4、6、8小时七个组,试验猪10窝仔猪90只。仔猪免疫后每两个月采血测定一次血清抗体。第八个月抽选第二、四、五组各3头猪进行猪瘟强毒攻击。结果:免疫试验的第一、二、三、四、五组八月内免疫猪的血清抗体滴度维持在32~×~64~×,第六、七组已下降至4~×~8~×。攻毒试验结果:第二、四组,100%保护,第五组,仅保护33.4%。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N28株)和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各3批,以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分组免疫5周龄SPF鸡和5周龄非免疫鸭。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分别计算各免疫组鸡和鸭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绘制各批疫苗免疫鸡和鸭后HI效价消长曲线,并分别对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的HI抗体效价进行t检验。结果为:①免疫后1周,各免疫组均未测到HI抗体;②鸡免疫后4~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17个滴度;③鸭首次免疫后第3周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4.0~1:2^5.3,加强免疫(首次免疫后第3周)后,HI抗体效价迅速升高。加强免疫后第3周(首次免疫后第6周)HI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1:2^10.6-1:2^11.7,且在峰值水平维持3周,之后1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下降1.2~2.7个滴度,然后缓慢下降,到首免后24周平均每周下降0.28~0.39个滴度,24周除049H5N2批疫苗免疫组外,其他各批免疫鸡HI抗体效价均小于1:2^4.0;④免疫后3周内,两种疫苗刺激鸡产生的HI抗体效价均高于相应批次疫苗免疫鸭产生的HI抗体效价,免疫后第2周相差1.9—2.3个滴度,免疫后第3周相差1.6~2.0个滴度;⑤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HI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免疫SPF鸡和非免疫鸭后,HI抗体效价消长规律一致,两种疫苗免疫后各个时期的HI抗体效价在统计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病学 一般饲养环境下的猪群普遍存在肠道病毒,虽然病毒普遍存在,但通常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呈少数散发状态,很少出现群体性暴发。猪是猪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在普通猪群中可以同时流行几个血清型的肠道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其次是气溶胶和飞沫传播,也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仔猪食入初乳后可获得被动免疫,而断奶后或乳中抗体量低时,就增大了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断奶猪合并混群更增加了传播和感染的几率,排毒至少能持续数星期。成年猪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阳性率很高,极少排出病毒。  相似文献   

15.
猪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注射免疫试验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口蹄疫疫苗和猪瘟疫苗不同组合免疫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未吃初乳前的新生仔猪体内口蹄疫母源抗体效价<5log2,仔猪吃初乳后,其抗体水平与母猪相当(100%),此后从第7天开始下降,到35日龄时,其O型抗体效价下降到80%。仔猪断奶后阉割时免疫注射口蹄疫二价苗,到注射后28天,O型抗体的效价才达到(≥5log2)27.78%,亚I型抗体效价(≥1:22-90)29.73%。在60日龄加强免疫口蹄疫苗后才能使抗体效价达到70%以上。在仔猪阉割时,同时分点注射口蹄疫二价苗和猪瘟苗,或者口蹄疫O型灭活苗和猪瘟苗,此二种组合与单独注射口蹄疫疫苗相比所产生的口蹄疫抗体效价在生物统计分析上没有差异。在仔猪阉割时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和猪瘟疫苗,21天后口蹄疫O型抗体效价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出生后立即给仔猪注射2头份的猪瘟疫苗,间隔一定时间后再让其吮吸初乳,其中Ⅰ~Ⅳ组间隔时间为120,90,60,30min,V组为对照组不注射疫苗。在20日龄时用猪瘟Dot-ELISA诊断试剂盒对这些仔猪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滴度进行测定。结果:在接种疫苗后60—120min之间吮吸初乳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测定抗体吸收的动力学、抗体存留浓度、滴度对典型猪瘟疫苗(CSF)接种仔猪的影响。采用15头母猪及其窝仔。对窝仔作了监测、记录哺乳的最初时间。第一项实验于分娩时、哺乳后2及4小时,直至初先哺乳后10小时,每小时采取血样,分析样本的CSF抗体(用SN实验)。第二项实验包括下述接种之33头仔猪:摄食初乳前为10头、摄食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牛轮状病毒(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对怀孕母牛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RV LLR-85(G10)和R191(G6)株等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肌肉途径接种怀孕7个~8个月的母牛.采用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VN)试验对接种牛血清抗BRV的IgG、IgA以及VN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可以使原有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32倍,高滴度抗体可持续约2个月,接种母牛均未发生流产等副反应.犊牛通过饲喂初乳,可以在出生后1d内获得最高水平的血清和肠道粘膜抗体.结果表明,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对孕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其高滴度抗体可以通过初乳使新生犊牛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后期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后,其血中的循环抗体,经乳腺富集后可通过初乳传递给仔猪,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如果在此基础上对新生仔猪再补喂适量大肠杆菌抗血清,是否可进一步增强仔猪免疫效果,为此特做以下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0.
1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1抓初乳,过好初生关:初乳内含有丰富的母源抗体和维生素,母猪初乳中含有的镁盐有轻泻作用,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并助消化。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食物,因此仔猪初生时要及时吃足初乳;同时仔猪有固定乳头吸乳的习性,故应将体弱的仔猪放到胸部乳头吃乳,体强的仔猪放到腹部乳头吃乳,这样可使同窝猪生长均匀。如果产仔多,母猪乳头少,要做好仔猪的寄养工作。设置保育栏、产房,加强取暖,防冻防压以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