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度对胡敏酸与镉和锌离子络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下胡敏酸与锌、镉单独及复合存在下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数.结果表明:在Zn^2+,Cd^2+单独存在时,络合反应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相同pH条件下,Zn^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大于Cd^2+.在Zn^2+,Cd^2+复合存在时,pH的变化与胡敏酸络合金属离子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没有明显依存关系;与单独存在时相比,在pH 3.5和pH7.0时,Zn^2+,Cd^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减小;而在pH 5.0时,Cd^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增大,Zn^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减小.  相似文献   

2.
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不同pH下胡敏酸与锌、镉单独及复合存在下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及配位数.结果表明:在Zn2+,Cd2+单独存在时,络合反应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相同pH条件下,Zn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大于Cd2+.在Zn2+,Cd2+复合存在时,pH的变化与胡敏酸络合金属离子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没有明显依存关系;与单独存在时相比,在pH 3.5和pH7.0时,Zn2+,Cd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减小;而在pH 5.0时,Cd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增大,Zn2+和胡敏酸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数都减小.  相似文献   

3.
女贞叶中叶绿素锌钠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95%乙醇做溶剂对女贞叶中的叶绿素进行浸提,并经皂化、酸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叶绿素锌钠的水溶性好,难溶于丙酮和乙醇.以女贞叶制得的叶绿素锌钠在411nm处有最大吸收峰.研究表明在80 ℃以下,叶绿素锌钠对热较为稳定,在80℃条件下保温0.5 h,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加热时间大于1 h对产品色泽影响较大,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降低很多.叶绿素锌钠对光较敏感,在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光,叶绿素锌钠对vC、蔗糖、食盐、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食品添加剂均有好的耐受性.在弱酸、中性及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叶绿素锌钠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焦钰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895-3898
锌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为探寻安宁河流域特色果蔬土壤中有效态锌的含量,试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安宁河流域特色果蔬土壤中有效态锌的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用100 mL HCl+H2SO4(3∶1)混酸在50℃下浸取6 h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有效态锌的含量最高,为5.892μg/g,加标回收率为97.3%~104.5%,测定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较高,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杉木针叶提取叶绿素,经皂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叶绿素锌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在60℃下用无水乙醇浸提7 h,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皂化50 min,质量分数为20%的ZnSO4溶液锌代60 min,质量分数为5%的NaOH-C2H5OH溶液成盐。叶绿素锌钠耐热性较好,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以富锌的青春双歧杆菌ys0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嗜酸乳杆菌ysh2混合菌体作为富锌酸奶发酵剂发酵制备富锌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富锌酸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主要品质.富锌酸奶最佳发酵条件为:奶粉13%、蔗糖6%、葡萄糖酸锌39.1 mg/kg、变性淀粉1.3%,接种量4.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6h.在该条件下,富锌酸奶感官总分为8.9,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和乳酸菌数等主要技术指标符合GB19302的相关规定,其有机锌含量为6.2mgkg.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电势法研究了水玻璃锌酸盐镀液中硅酸粒子的存在形式、锌与硅的成络反应以及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组成,并估算了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锌与硅的成络反应是复杂的,在研究的镀液中硅主要以单核络离子SiO_2(OH)_2~(2-)的形式存在,它与Zn(Ⅱ)形成混合配体络合物,例如有[Zn(SiO_2(OH)_2)_2(OH)_2]~(4-)的形式。该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K_c(30℃时)等于4.7×10~2,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等于1.5×10~(18)。  相似文献   

8.
海洋候选药物FGFC1冻干粉针剂处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FGFC1粉针剂处方和制备工艺,选用不同的助溶剂、赋形剂,通过考察FGFC1粉针剂的溶解度、外观及p H筛选适宜处方,并制备3种FGFC1粉针剂,通过外观、FGFC1含量、p H作为考察指标考察FGFC1粉针剂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发现当FGFC1∶枸橼酸钠∶甘露醇=1∶3∶10、-48℃冻干48 h制得的粉针剂外观性状良好、复溶时间为(15.33±1.53)s,p H为6.86±0.03,在葡萄糖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中30℃水浴24 h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FGFC1高温环境下稳定,还发现高湿和强光促进FGFC1粉针剂中FGFC1降解,低温条件下性质稳定。研究结果显示,FGFC1粉针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以牡蛎酶解多肽液和硫酸锌为原料制备牡蛎多肽螯合锌,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螯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螯合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螯合参数为70.5℃、pH6.94、牡蛎酶解多肽液中氨基酸态氮与锌离子质量比为2.56:1、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该条件下,锌螯合率为88.25%。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多肽螯合锌中必需氨基酸的百分比含量均基本符合WHO/FAO标准模式谱规定的百分比,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则表明螯合产物在2924 cm~(-1)附近有宽吸收峰,说明生成了一种新型的牡蛎多肽锌螯合物,该结果为牡蛎多肽复合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破除休眠方法对小麦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将3个小麦新品系(KQ11、KQ3、KQ27)种子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d)、H2 O2(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GA3(0、0.025‰、0.050‰、0.075‰、0.100‰,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下进行破除休眠处理,测定并分析了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处理时间影响不显著;H2O2和GA3处理时,处理时间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处理浓度和处理温度影响不显著.用0.075‰的GA3在20℃下对KQ3处理16 h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益生菌混合培养富集锌的条件.[方法]以青春双歧杆菌ys0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 0和嗜酸乳杆菌ysh2混合培养富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对富锌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最佳富锌培养条件为:低聚果糖10 g/L、Zn2+ 0.41mg/ml、蛋白胨12.2 g/L、初始pH 6.0、接种比例3∶2∶1、接种量4.6%、培养时间72 h.在该条件下,青春双歧杆菌ys0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嗜酸乳杆菌ysh2混合菌体锌的含量为550μg/g.[结论]以试验所得富锌混合菌体制备的富锌酸奶发酵剂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饲料添加剂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和口腔灌服2种方式按等对数浓度梯度进行半胱胺对牙鲆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用一次腹腔注射方式以100 mg/kg BW的半胱胺剂量对牙鲆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腹腔注射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263.6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237.40~292.8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26.36 mg/kg BW。口腔灌服组半胱胺96 h的LD50为1754.70 mg/kg BW,95%可信区间为1534.60~2006.30 mg/kg BW,其安全剂量为175.47 mg/kg BW。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注射100 mg/kg BW半胱胺后2 h,与对照相比,牙鲆血浆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升高,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注射时间有所降低。[结论]半胱胺对牙鲆的毒性属于低等毒性。  相似文献   

13.
李洪枚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331-335,345
研究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法处理水中己烯雌酚(DES)的适宜工艺反应条件。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p H和反应物反应计量比等对DE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 H4.5、25℃、[HRP]0/[DES]0为1.000 U/μmol和MH2 O2∶MDES(反应摩尔比)为1∶2的反应条件下,反应3 h,DES去除率可达到92.08%。研究表明,HRP催化H2O2氧化DES反应的适宜条件是:p H4.5左右,温度25℃左右,[HRP]0/[DES]0为1.000 U/μmol,MH2 O2:MDES宜大于0.5;过量H2O2抑制HRP催化活性;DES起始浓度越高,其去除速率越大;以底物DES去除速率表示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和米氏常数Km分别为74.63 mmol/(L·h)和46.75 mmol/L。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稀锌硅酸溶液中简单锌硅络合物的形成.用浓差电动势法与极谱法测定这些络合物的组成与稳定常数.结果表明:OH~-与硅粒子间存在着对锌的竞争性络合作用.在Zn≤0.02M、OH~-为1~2M与Si为0~0.5M的范围内存在[Zn(OH)_4]~(2-)、[Zn(OH)_3·SiO(OH)_3]~(2-)及[Zn(OH)_2(SiO_2(OH)_2)_2]~(4-)三种锌络离子.在离子强度I=5.0M、30℃时它们的稳定常数相应为3.0×10~(15)、1.2×10~(16)与6.2×10~(16).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酸H3PW12O40、H3PMO12O40、Si W12O40为催化剂,在水热条件下降解芒草纤维素,以降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为衡量指标,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纤维素的用量对芒草纤维素糖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芒草纤维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H3PW12O40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h,纤维素用量0.15g、H3PW12O40用量0.07g,在此条件下,多酸降解芒草纤维素的糖化率为63.35%。  相似文献   

1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盐酸为酸解剂,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酸解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双醛淀粉醛基含量的影响,通过效应曲线分析、交互作用和显著性分析优化了酸解氧化工艺。结果表明:对双醛淀粉醛基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盐酸浓度;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0.9 mol/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双醛淀粉的醛基含量为69.56%。  相似文献   

17.
杨云裳  晁雪静  张应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33-9834,9837
[目的]合成纽甜-钙螯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纽甜和CaCO3为原料合成纽甜-钙螯合物,运用正交试验对螯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螯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纽甜)∶n(CaCO3)1∶2,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 h。纽甜与微量元素钙成功配位,且晶型良好,螯合物中钙的含量约为9.20%,推断其组成为Ca(C20H30N2O5).H2O。[结论]该研究为纽甜-钙螯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花溪辣椒为供试材料,分别用H2O2、PEG、CaCl2和SA进行种子浸种后在低温(5℃)胁迫下培养,以蒸馏水浸种处理分别在5℃和25℃下培养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H2O2处理后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Pro)含量、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降低,并较其他处理及对照达显著水平.H2O2是对辣椒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遇低温胁迫最有利的外源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9.
从湖南临乡桃林矿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抗铜、锌菌株,经26S rRNA D1/D2鉴定为Aspergillus aculeatus.该菌株单抗铜400 mg/L、锌800 mg/L.优化条件下:30 ℃,pH值5.0,起始离子浓度50 mg/L,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时间120 h,菌体对铜、锌离子的吸附率为54%和60%.铜、锌离子浓度50 mg/L时,菌体内谷胱甘肽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8和0.88 mg/g;而正常菌体内只有0.04 mg/g.可初步认为谷胱甘肽的增加缓解了铜、锌离子对Aspergillus aculeatus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以N-氨甲酰甘氨酸和七水合硫酸亚铁为原料合成了N-氨甲酰甘氨酸亚铁,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C3H6N2O3)∶n(FeSO4·7H2O)=2∶1时,以水为溶剂,维生素C(VC)为抗氧化剂,NaOH为pH调节剂,弱酸条件下60℃反应10 min,产品收率达到7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