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IC)是由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1])。临床表现主要为鼻腔、眶下窦发炎,流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结膜发炎等~([2])。该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程长~([3])。各日龄鸡均可感染,蛋鸡受到的危害更严重。传播方式主要是水平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4])。副鸡禽杆菌可分为A型、B型、C型,各血清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用抗生素治疗时,易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4,(10):1590-1597
为探究鸭源鸡杆菌的致病力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的相关性,分别对20株鸭源鸡杆菌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测定和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有80%的菌株能引起小鼠死亡,出现肝脏、脾脏肿大和输卵管出血等病变,且其中部分菌株(YZ-11-XZ、LH-BJT-11-SLG、Huang-1-SLG)导致迅速的高死亡,48h内死亡率100%;生物被膜检测试验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菌(SHANXY-1-GZ、Huang-1-SLG、ZZ-HL-1-SLG)具有中等被膜形成能力,2株菌(YZ-11-XZ、F149T)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除标准株F149T对多种抗生素都敏感外,其余菌株耐药率均在38.10%76.19%之间不等。其中LH-BJT-6-XZQ株耐药率为80.95%,其次是XX-HJ-6-QG(76.19%)、ZZ-XC-7-QG(76.19%)、SX-YC-7-QG(71.42%)、ZZ-XY-1-QG(66.67%)、Huang-1-SLG(66.67%)、XX-HJ-6-SLG(61.90%)、ZZ-HL-1-SLG(61.90%)。分析发现,鸭源鸡杆菌对受试动物的致病力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关性,但具有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2种特性会增强鸭源鸡杆菌的耐药性和传播性,给动物的疾病控制造成更大的威胁。该研究为鸭源鸡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其的影响,将鸭源鸡杆菌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别或同时人工接种SPF蛋鸡,分别于接种后12、24、48、72、96 h对鸡进行剖检,无菌采集鸡的10种组织样品(上腭裂、气管、肺脏、心脏、脾脏、卵巢、肾脏、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利用SYBR Green I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组、混合感染组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器官中的鸭源鸡杆菌DNA含量.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单独感染时,12 h时即可侵袭到气管、心脏、脾脏、卵巢和肾脏,24 h时便可感染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48 h时可传播到肺脏,72 h时感染上腭裂.混合感染组结果表明,鸭源鸡杆菌12h到达卵巢,24 h时即可出现在所有器官.混合感染组各器官的总体qPCR检出率为37.1%,显著高于鸭源鸡杆菌组的25.3%.鸭源鸡杆菌组和混合感染组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鸭源鸡杆菌DNA在气管中的检出率最高,在卵巢中达到最高含量.鸭源鸡杆菌能够造成试验鸡的全身感染,该菌主要对鸡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有致病性,气管和卵巢是其主要的致病器官;2种病原同时接种加重了全身感染,IBV促进了鸭源鸡杆菌在鸡体内的传播,尤其促进了其在十二指肠中的增殖,增强了鸭源鸡杆菌对消化系统的致病性,导致鸡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努比亚山羊巴氏杆菌羊创伤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氏杆菌属为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菌体两端常染色浓重的革兰阴性小杆菌。本属已确定的种有多杀巴氏杆菌、嗜肺巴氏杆菌、溶血巴氏杆菌、尿巴氏杆菌和鸭疫巴氏杆菌等。在猪、牛~([1])、羊~([2])等动物常有巴氏杆菌感染的报道。创伤球菌属是1993年Collins等提议设立的一个菌属,目前该属的主要成员有孔兹创伤球菌、羊创伤球菌、瑞典创伤球菌和化脓创伤球菌。只有羊创伤球菌分离自动物,其他均分离自人的临床样品。羊创伤球  相似文献   

5.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又称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菌含3个亚种,属于巴斯德菌属,可以引起人及多种动物发病~([1])。在动物的感染表现并有相应的专用疾病名称,如猪肺疫、毛皮动物巴氏杆菌病等~([2])。于爱红等~([3])报道了该菌导致人手术切口感染。可以导致人的不同器官感染~([4])。该病原菌发生无明显季节性、环境条件、饲养条件改变等不良因素致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促进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5]),造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乌鸡中鸡杆菌的流行情况及其分离株的遗传进化特点,从河南信阳和南阳的两个乌鸡场采集棉拭子样品,进行鸡杆菌的分离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CR鉴定、药敏试验和16SrRNA、rpoB及gyrB基因的PCR扩增,随后进行三个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分析,利用DNAStar中MegAlign程序计算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利用MEGA5.0构建进化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2只乌鸡中16只为鸭源鸡杆菌阳性,阳性率为72.7%;分离的4株鸡杆菌经鉴定均为鸭源鸡杆菌;4株鸭源鸡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分离株与鸭源鸡杆菌的参考菌株相似性分别为99.1%~99.8%(16SrRNA)、85.4%~99.6%(rpoB)、92.7%~99.8%(gyrB);在16SrRNA基因进化树中分离的4株鸭源鸡杆菌与参考鸭源鸡杆菌位于同一分支,在rpoB基因进化树中GAC193分离株与多杀性巴氏杆菌位于同一分支中,与其他鸭源鸡杆菌不在同一分支中,gyrB基因进化树中,GAC017与鸡杆菌基因种1在一个小的分支。结果表明:乌鸡中有鸭源鸡杆菌存在,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从乌鸡中分离到4株鸭源鸡杆菌,这些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分离的部分鸭源鸡杆菌在rpoB和gyrB基因位点具有明显的遗传进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的流行病学特性,本研究采用从自然病例分离得到的鸭源鸡杆菌人工感染4日龄SPF雏鸡,通过形态学、PCR、荧光定量PCR和组织学等方法分别对感染后SPF雏鸡的组织脏器进行了细菌分离、检测和鉴定,用ELISA对其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鸡无临床症状,组织学检查感染鸡的肝脏、气管和肺脏组织均有损伤.人工感染后第3d和同居感染第2d鸡体内可分离出鸭源鸡杆菌,人工感染后第96d仍能够分离到鸡杆菌.ELISA方法证实人工感染后47 d和同居后32 d出现抗体高峰,持续2~3周,人工感染组和同居组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料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组和同居组的气管组织中细菌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雏鸡在4日龄即可感染鸭源鸡杆菌,并能通过同居传播,长期带菌、排菌;感染后抗体产生缓慢、持续期短.本研究为鸭源鸡杆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研究及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定量法检测20株鸭源鸡杆菌的被膜形成能力,并对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1株鸭源鸡杆菌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质、营养条件)下产生生物被膜(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鸭源鸡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形成被膜的能力,其中3株被膜形成能力中等,2株形成能力较强;鸭源鸡杆菌在银染法、试管法和微量板定量检测法中形成BF的最佳培养时间分别是24、60、24h。其生长周期为8h开始起始黏附、20h大量黏附阶段、24h时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32h生物被膜老化散播,之后起始新一轮的被膜周期。葡萄糖、蔗糖及NaCl的加入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被膜的形成,且随着加入量增加NaCl对被膜形成抑制更显著,而低质量浓度的MgSO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物被膜内鸭源鸡杆菌聚集成团状、相互黏连形成致密的三维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北极狼(Canis lupus arctos)属食肉目、犬科、犬属,是灰狼亚种。目前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兰北部地区。北极狼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科普价值,它的繁殖和育幼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学者对于狼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狼的分布~([1-2])、食性~([3-4])、生态习性~([5])等方面,以及圈养狼的繁殖育幼行为学~([6-9])、狼文化研究~([10])等方面;国外学者对狼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繁殖学~([11-12])、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通过用鸭源鸡杆菌YT-1株制备抗原,然后免疫健康家兔制备阴阳性血清,建立了鸭源鸡杆菌平板凝集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试验,确定抗原最佳工作浓度,同时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染色抗原与鸡源阳性血清产生明显凝集,而与鸡源阴性血清以及鸡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腺病毒等病原的阳性血清均不凝集;当抗原浓度为5×109 CFU/mL时,抗原与血清凝集最佳。结果表明,建立的鸭源鸡杆菌血清抗体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开产前后鸡群鸭源鸡杆菌的检测评估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确诊贵州省六盘水市某蛋鸡养殖场乌蒙凤鸡发病的原因,无菌采集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表面光滑、呈β溶血的灰白色小菌落;菌体形态为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氧化酶试验呈阳性; 16S rRNA基因与鸭源鸡杆菌参考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2%~99.6%,且与参考菌株GQ423347.1聚为1支;分离菌株对羧苄西林、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结论:分离菌株鉴定为鸭源鸡杆菌,确诊鸡发病原因为鸭源鸡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正鸡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1])。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日龄鸡群都可能被感染,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脐炎型、眼型、肺型等~([2]),该病报道多以败血型、关节型、皮肤型为主要表现,而眼型和肺炎型葡萄球菌病报道较少。由于该病类型多样,是当前影响养禽业快速发展常见疾病之一,一旦发病,会给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探索OmpW在鸭源鸡杆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运用M-IV培养基诱导鸭源鸡杆菌自然感受态细胞,用含有氯霉素抗性(Cmpr)筛选标记和同源臂的线性DNA打靶片段替换目的基因;以PCR、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阳性转化子ΔompW。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对鸭源鸡杆菌亲本菌株RU和突变株ΔompW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阳性转化子缺失了ompW,成功构建了ompW缺失突变菌株ΔompW;相对于RU,土霉素和四环素对ΔompW的MIC值分别降低到1/8(16/128,P0.01)和1/32(4/128,P0.01),其他药物的MIC值无明显变化。本研究首次利用自然转化法构建了鸭源鸡杆菌ompW缺失菌株ΔompW;OmpW在鸭源鸡杆菌抗四环素类药物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植物乳杆菌属乳杆菌属,是一种厌氧或兼性厌氧菌,可代谢产生氨基酸、短肽、乳酸、有机酸、细菌素、双乙酰等物质~([1])。研究表明,植物乳杆菌在降低胆固醇含量、糖尿病发病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功效~([2-3])。羊奶酪蛋白含量低,乳清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相似;与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家禽的高度集约化生产要求家禽具有繁殖力高、生长迅速、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因此对家禽自身的生理特点的研究一直被人们重视~([1-2])。虽然鸡胚胎发育的研究历史较长,但详细描写鸡胚发育特别是泌尿生殖器官发育的资料却甚少,基本局限于解剖学资料~([3-5])和少量的鸡胚免疫器官发育的研究。研究以鸡胚的泌尿生殖器官发生发育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观察鸡胚发育各期时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发育的组织学变化,为动物胚胎学与动物发育生物学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的整合子及其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分离株携带1、2、3类整合子的情况,采用K-B法测定61株鸭源鸡杆菌对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分析其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所有参试菌株对克林霉素、诺氟沙星、链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比例均不低于88.52%(54/61)。19株鸭源鸡杆菌携带1类整合子,阳性率为31.15%,且此类菌株的耐药种数均≥3;在耐药种数≥5的菌株中,整合子阳性菌的比例(78.95%)显著高于整合子阴性菌的比例(28.57%,P0.01)。本试验首次研究了鸭源鸡杆菌中整合子的分布情况。参试菌株仅携带1类整合子,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1类整合子可能在鸭源鸡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禽杆菌(H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发病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通过健康鸡与病鸡接触或吸入了被病菌污染的飞沫而迅速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传染~([1])。HPG又叫副禽杆菌,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的成员。HPG主要存在于病鸡或带菌鸡的鼻腔、鼻窦、眶下窦及气管等器官黏膜和分泌物中,对外界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natis)体外黏附和侵袭细胞的能力,选择HeLa细胞为感染模型,分别以细菌黏附和侵袭HeLa细胞数量为指标,借助革兰和姬姆萨染色及电镜观察来研究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结果显示: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HeLa细胞,菌株感染30、60、90、120、150min后每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分别为0.84、4.68、8.52、9.27、8.2个,而菌株F149T对HeLa细胞有较低的黏附作用。侵袭试验表明Yu-PDS-RZ-1-SLG有低度侵袭力,侵袭的细菌数在150min时达到最大,约8.27·1 000细胞-1,随后细胞破碎,细胞逐渐脱落,而菌株F149T未检测到侵袭力。染色及电镜试验进一步证实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可黏附于HeLa细胞表面并侵入细胞内部。菌株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表明细菌的表面蛋白参与黏附。黏附和入侵特性是鸭源鸡杆菌定殖在组织表面重要的能力,该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中采用发展蜂产业的省份多达18个~([1]),养蜂扶贫已成为各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策",而基于国家~([2])、大区域~([3])、省级~([4-5])、市县级~([6-7])等层面的养蜂扶贫研究结果比较缺乏实践指导性。因此,开展村域尺度养蜂扶贫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目前相关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以国家生态乡镇——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山门镇白杨树  相似文献   

20.
<正>蜂花粉即蜜蜂所采的花粉通过蜜蜂唾液分泌及发酵等过程形成的混合物~([1]),其营养物质丰富,包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等,被称为天然营养库~([2-3])。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其产生的油菜蜂花粉也很广泛~([4]),含有大量的功能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5])。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等功效~([6])。笔者通过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