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简易可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好基础。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匀浆、两步过滤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酶消化后,在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并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传代和纯化,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呈多角形,互相融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程序简单,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了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传代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Ⅰ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分离,均可获得接种量的原代培养物,但Ⅰ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更好;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中有时混入的成纤维细胞可用柠檬酸胰酶有效清除。在不用贴附基质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的条件下,向生长液中加入胰岛素可成功的培养内皮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单层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间存在接触抑制;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组织贴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肉鸡肺动脉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传代。采用形态学和凝血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获取原代肉鸡肺动脉内皮细胞,采用贴块法培养2周左右可获得单层生长的细胞,而采用胶原酶消化法3~5d即可获得单层生长的细胞。原代肉鸡肺动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可传5~6代。倒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符合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因子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阳性进一步证明培养的细胞是肺动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5~7日龄SD大鼠分离外周肺组织,组织植块法获得原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37℃、5%CO_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鉴定,通过MTT比色分析法准确、安全、可靠地检测纯化后传代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汇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分离纯化后经免疫荧光检测CD31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特有标记VEGFR-3呈阴性(P=0.1,且P0.5),且复苏后经MTT测得传代细胞的增殖情况良好。成功建立了一种分离高纯度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殴丶缘淖饔?应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系统对不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反应,也可阐明伴随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某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所以分离培养动物及人各个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报道日渐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磁珠分离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微血管内皮细胞一般通过其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摄取乙酰基低密度脂蛋白和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目前从不同组织器官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新生SPF长白仔猪,剪取肺边缘组织,在血清中剪碎至1mm3大小,最后将组织块在六孔板中贴壁培养。对培养出的原代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学鉴定。【结果】组织块贴壁12h后血细胞大量游出,24h后内皮细胞开始从组织块边缘迁出,48h后内皮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聚集在组织块边缘,60h后弃掉组织块。细胞汇合状态时呈典型的铺路石形态,免疫学鉴定CD31特异性抗原阳性。【结论】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出原代猪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且能获得大量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采集新生健康长白猪脐带,取其脐静脉血管,灌注0.1%的Ⅰ型胶原酶,于37℃水浴消化10 min后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于含2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长满单层后用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并对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相关抗原和其他特征以及对病毒的易感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可获得大量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后的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均呈阳性,内皮细胞比率可高达100%。传3代后的生长曲线显示细胞传代后延迟期小于1 d,对数生长期约3 d,第5 d进入平台期,第7 d开始脱落死亡。病毒感染试验表明所获得的内皮细胞对猪瘟病毒高度易感,病毒生长与常用的PK-15没有区别。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有效,为大量制备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是隔离外周体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结构.它可以选择性允许血液中的一些物质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大脑中.除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外,血脑屏障的组成主要还有星型胶质细胞、周细胞、神经元和细胞外基质.本试验通过原代培养猪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以Transwell细胞板为载体构建猪体外血脑屏障的共培养模型.经过4h渗漏试验和TEER电阻的测定试验显示所构建的猪体外血脑屏障的模型具备了血脑屏障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可以用于猪血脑屏障相关疾病尤其是人兽共患性疾病致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旨在建立简单高效的获取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PIMVECs)的方法。将SPF新生仔猪麻醉处死后取空肠,经酶消化后用免疫磁珠分选获得纯化的PIMVECs,并对纯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采用WST-1法分析传代PIMVECs的增殖情况。分离纯化的PIMVECs呈短梭形或多角形,单层贴壁生长,汇合后呈铺路石样,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且复苏后传代细胞增殖情况良好。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可以快速直接获得纯化的猪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且细胞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选用17d鸡胚,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60 h移除组织块,结合细胞形态和免疫细胞化学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培养24 h组织块周围即有细胞爬出,48 h后细胞大量增殖.形状以梭形或多边形居多,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大小均匀,融合为单层后呈现出典型的鹅卵石外观.异植物血凝素(FITC-BSI)结合试验、CD31单抗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证明分离培养细胞为PM-VECs.本试验提出的组织块培养法操作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能较快且稳定地在体外培养出PMVECs,该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家禽心血管疾病,如肺动脉高压、腹水和肺血管结构重构等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