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棚西葫芦"四膜一网"越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蔬菜》2002,(10):35-36
西葫芦采用“四膜一网”越冬栽培,克服了采用加温设备成本高,揭盖草帘操作麻烦的缺点,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我院通过2000~2001年的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四膜一网”覆盖结构“四膜”即大棚膜、中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采用镀锌钢管结构,跨度6m,高3m,长50m;中棚采用竹木结构,建在大棚内,离大棚两侧0.25m,跨度5.5m,高2m。小棚用竹竿建在中棚内,大棚、中棚、小棚均覆盖无滴膜,在大棚、中棚之间,中棚、小棚之间均铺锯末、谷壳吸湿。“一网”即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双膜双拱塑料大棚夏季降温能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新型热镀锌大跨度双膜双拱结构塑料大棚环境优势,针对夏季对降温效果的需求,以10m跨单膜大棚为对照,对5个跨度分别为20、16、12、10、8m的双膜塑料大棚运用ZWSN-C-A无线多功能采集器进行了环境测试分析。结果表明:8、16、20m跨度塑料大棚可降低空气温度1.15、0.94、0.59℃;同时可降低土壤温度2.98、2.32、3.08℃。12m跨度塑料大棚相较于其它4个跨度空气湿度值小,为28.08%,其余5个大棚湿度无明显差异,均在47%左右。对照大棚光照强度明显强于双膜大棚,但10、16m跨度塑料大棚的透光率较其它跨度大,平均比8m跨度高2.36、2.08klx。10、12、16m跨度大棚可保持较高二氧化碳浓度。综合以上5个环境因子,16m跨度塑料大棚除了能保持较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外,在降温、保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夏季较其余5个大棚更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钢架竹木大棚结构性能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结构性能 以钢架竹木为主体,大棚跨度8m,棚高2.2m,肩高1.2m,棚长不小于30m。大棚两端分别埋设7根立柱,棚内无立柱,每隔6m固定一根钢拱架。全棚拉设7道钢绞线,在钢绞线上每隔0.4m绑一道竹竿。棚膜由3幅薄膜组成,顶膜幅宽9m,2幅侧膜  相似文献   

4.
无核白鸡心葡萄大棚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春,笔者引种无核白鸡心葡萄进行栽培。该品种在景宁表现为:投产快,高产稳产(约1300kg/667m2);单粒重8~10g,平均单穗重1kg,最大可达2·5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现将无核白鸡心葡萄大棚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大棚建设及定植1·1园地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地区,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质疏松、土壤中性、排灌水良好的田块作为栽植地。1·2棚架结构采用简易钢管大棚或毛竹大棚,棚宽6m、顶高3m、肩高1·8m,安装卷膜器;采用双十字V型架,行距3m立1行柱,柱距4m,柱高(离畦面)1·8m;于柱高离畦面90cm处两边各拉1条铁丝,…  相似文献   

5.
以"塞维斯"水果黄瓜为试材,采用大棚基质栽培方式,对3种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对称型侧开窗大棚A、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B、不对称型顶侧开窗大棚C)和3种不同覆盖材料(PE膜、PO膜、SC膜)进行温光效应观测,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大棚结构的优化和覆盖材料的筛选,以期改善大棚的温光环境,为蔬菜作物提供较适宜的生长环境。结果表明:1)3种不同结构大棚的散热性能BCA;棚内光照强度CAB;黄瓜产量BCA,B产量较A提高16.71%,C产量较A提高11.2%。2)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内温度差异主要来源于覆盖材料的透光性,SC膜和PO膜透光率高于PE膜;透光率直接影响黄瓜的产量,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的黄瓜产量POSCPE,PO膜和SC膜对黄瓜增产显著,每667 m~2产量分别为8 595、7 995kg,分别较PE提高29.35%和21.87%。综上所述,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和PO膜性能最优,为适合当地生产需要,应建设锯齿型顶侧开窗结构的大棚,并覆盖PO膜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6.
孙兴祥  林红梅 《中国瓜菜》2014,(5):18-20,25
为探讨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棚型保温增温效果,通过设计4种棚型,以当地同区域气象资料为对照,采用3棚4膜覆盖栽培技术,分析测定棚内温度状况、西瓜的生长情况、产值、效益。结果表明:早春大棚种植西瓜,2月中下旬播种,5月初上市,选用P3棚(宽度6 m,高度2.2 m),3棚4膜覆盖模式最佳,该棚型温度适宜,西瓜长势强,品质好,效益高;其次P1棚(宽度5 m,高度1.8 m),搭建方便,成本低,易移动,效益稳;P2棚(宽度5 m,高度2 m)、P4棚(宽度7 m,高度2.45m),保温效果、西瓜生长、效益无优势,不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7.
<正>1寿光冬暖式大棚的概念与代的划分寿光冬暖式大棚是指在寿光深冬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情况下,能生产多种喜温性蔬菜的大棚。寿光第五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10~13 m。寿光第六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13~18 m。寿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大后墙、下挖式、棚内宽度18~29 m。2技术突破点2015年,随着寿光大棚两改政策的出台,以及人们对扩大单棚种植面积的需求增强,开始试验进一步加宽加长棚体,解决过去宽度不敢突破18 m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武义县,大棚栻培中国樱桃'黑珍珠',树形采用开心形,树高控制在3m以内,表现花芽易形成,成形快,投产早,产量高,抗病性强,比'短柄樱桃'成熟期迟1周左右。2行搭建1个单体钢架大棚,棚宽8 m,顶高3.8 m,肩高2.2 m。开花前1~2 d覆膜,用无滴聚乙烯膜,膜覆盖至肩下40~50 cm,采果后及时揭去薄膜。作为都市农业和休闲观光园,'黑珍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商洛市探索出大棚双膜冬播马铃薯—夏栽黄瓜—秋延后种番茄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年平均每667 m2净收益32 357.7元,解决了中温区不能用塑料大棚进行周年连续种植蔬菜的难题,且栽培技术简单,菜农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5,(1):49-51
为更好地指导瓜农进行大棚多膜覆盖西瓜生产,探讨了西瓜多膜覆盖形成的小气候因素西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膜大棚平均温度比4膜大棚高1.37℃,平均最低温度比4膜大棚高1.67℃;5膜大棚平均相对湿度在10:00—13:00期间略低于4膜大棚,其余时间均高于4膜大棚;5膜大棚西瓜比4膜大棚的上市早15~20 d,每667 m2多收1 295.6元;5膜大棚西瓜比4大棚膜西瓜含糖量略低,总体品质相近。  相似文献   

11.
<正>双层塑膜大棚已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葡萄等作物的早熟栽培,近两三年陕西大荔县有些冬枣种植大户带头试用,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从大面积推广考虑,我们重点考察了组装式钢管无立柱拱圆双膜大棚、带立柱塑钢双膜大棚和原普通塑料大棚改建的简易双膜大棚,发现双膜棚1月10—25日搭盖棚膜,至3月初发芽,7月10日左右枣果上色,紧跟着普通日光温室(俗称土温室)冬枣上市,上市时间比普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 ,增加复种指数 ,提高种植效益 ,我们成功摸索出春大棚苋菜套种黄瓜的栽培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已在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及早扣棚 ,施足基肥选用 6m宽大棚 ,在离大棚顶 2 0cm搭二道棚 ,12月中旬扣大棚膜和二道膜 ,以尽快提高地温。扣膜后耕翻土壤 ,每 667m2 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0 0 0kg、过磷酸钙 10 0kg或三元素复合肥 5 0kg ,然后再翻耕土壤 1~ 2次 ,使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于 12月下旬进行整地筑畦 ,6m宽大棚纵向筑 4畦。2 苋菜的栽培技术2 .1 品种选择 选用红…  相似文献   

13.
对浙江海盐大棚葡萄双膜覆盖栽培不同阶段棚膜内外光照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3月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62万lx,4月至5月上旬单膜覆盖期棚内平均光照度仅有0.98万lx,分别只有相应时期露地光照度的60.2%和68.5%。不同天气下光照度差异很大,大棚葡萄光合作用只能靠晴天和多云天;双膜覆盖栽培各覆膜阶段平均使光照度减弱近1/3。大棚葡萄要获得优质高产,有必要增加棚内光照度;提出了提高棚内光照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1.1竹木结构单栋塑料大棚立柱用直径8~10cm的毛竹为材料,拱杆为毛竹(直径8~10cm)一分为四的竹片。大棚跨度8m,长度50~60m,肩高2m,顶高3m,拱杆间距1~1.2m,立柱间距3m。拱杆上盖薄膜(厚0.05mm),两拱杆间用压膜线固定在预埋的地锚上。该结构多柱支撑,比较牢固,建造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遮光多,作业不方便。  相似文献   

15.
对江苏沿海地区双大棚四膜覆盖全封闭和正常揭膜通风条件下的棚内外气温和10 cm深地温分别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全封闭还是在揭膜通风管理的条件下,晴天和阴天棚内气温与外界气温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2)在江苏沿海地区采用双大棚四膜覆盖栽培,只要加强调温管理,在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及时采取保温措施,大棚蔬菜可以安全越冬。(3)晴天上午外界气温超过18℃时要逐步开启内外大棚通风窗口,揭除小棚膜,增加光照,调节温度;下午外界气温低于18℃时要逐步关闭小棚膜和内外大棚通风窗口,以保温防冻,促进生长。(4)阴雨天气要尽可能关闭大棚膜,保持棚内温度,防止冻害伤苗。  相似文献   

16.
冬玉西葫芦是法国Teier公司推出的极耐寒越冬栽培的专用品种(长江蔬菜杂志社新技术应用服务部提供),具有耐寒、抗病、品质佳等特点。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我们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副食品生产基地连栋大棚(GP-C835型四连栋大棚,武汉市江实园艺设施公司生产,长70m,宽32m,肩高3m,顶高4.8m;N96-45型植物输液滴管,浙江建德市农科开发服务公司生产)内,采用三层膜覆盖的方法,成功地进行越冬栽培,每667m2产量1800kg,产值75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播种育苗①浸种催芽播种期10月中旬。将种子放入30℃的温水中浸泡2~3h,捞出晾干,用湿毛巾包好,…  相似文献   

17.
在冀中地区,“菜立方”式竹木结构大棚已经使用超过30 a(年),钢架连栋结构大棚、钢架保温型大棚、钢架双拱双膜保温型大棚等适宜不同用途的新型塑料大棚近年来得到推广应用,可根据大棚结构、早春和秋末冬初棚内温度特点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合理安排茬口,错季上市,取得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设施西瓜后茬秋慈姑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西瓜后茬采用设施春提前栽培刚采收慈姑的粗壮顶芽,顶芽长7 cm 左右,基部粗1 cm 以上,不经过育苗环节而直播大田,株行距为0.55 mx0.3 m,配套水肥管理。在设施栽培管理中,夏季覆盖顶膜,两侧通风或在秋季及时覆盖顶膜防霜,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全覆盖,可以实现大棚西瓜后茬秋季慈姑较短生育期条件下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种植无公害大棚西瓜逾2 000 hm2,年产值5亿多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当地瓜农采取"大棚膜+二膜+双拱棚膜+地膜覆盖"的早春冷棚5膜覆盖栽培模式,将育苗时间提早到12月上旬,2月上旬完成定植,4月中、下旬头茬瓜收获,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 d,经济效益显著。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棚膜覆盖技术大棚南北向,长40~60 m,东西跨度12 m,高2.6 m。大棚薄膜要求透光性、消雾去滴性要好。扣大棚膜时先将2幅宽2 m的膜分别放在东西两侧,  相似文献   

20.
旱作马铃薯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技术是在推广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保墒效果显著、免耕、地膜一次覆盖用两年、投入少的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技术,现已在海拔2000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扩大该技术的推广区域,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开展了全膜双垄一膜用两年种植马铃薯的试验研究,其主要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