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一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转移,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河南省家蚕良种的繁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河南省蚕种主要是由种场技术员指导原蚕点农民饲养原蚕,而后收茧制造的。蚕种场经济效益的好坏,取决于克蚁制种量。克蚁制种量则等于克蚁收茧量与斤茧制种量的乘积。从现有的情况看,一般蚕种场的克蚁制种量偏低。造成制种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常规技术处理未能达到要求外,还有部分技术人员素质差、原蚕点环境恶劣、桑园管理不好和原蚕茧处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一、克蚁制种量低的原因(一)部分技术人员素质差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6,(16):101-102
蚕病为害一直是农村原蚕点原蚕生产的最大威胁。秋蚕期多变的气象环境、低劣的桑叶品质、猖獗的病害敌害增大蚕病为害秋期原蚕生产的风险,必须针对秋蚕期迥异于春期的生态特点,采取强化消毒防病,切断传染途径;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育环境;防治桑园害虫,严防农药中毒;及时诊断病蚕,控制病势蔓延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秋期原蚕生产蚕作安全,谋取秋期原蚕制种量增、质优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总结提高原蚕区蚕种质量的措施,包括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强化防微意识,控制毒率;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质;注重生产中几个关键环节等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总结10年来苏州浒关蚕种场在常熟原蚕区蚕种生产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在蚕种生产中防治微粒子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对原蚕区的规范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家蚕白僵病是农村原蚕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这一威胁一旦酿成实质危害,不仅严重影响蚕种制种单位制种计划会否实现,更严重影响广大蚕农原蚕生产的经济收益。必须切实把握家蚕白僵病的病原特征及其为害规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贯彻蚕前彻底消毒,蚕体经常防僵,调好蚕室温湿,合理处理病蚕,着力防控僵蛹,防治桑园害虫等家蚕白僵病防治要法,有效控制家蚕白僵病对农村原蚕生产的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7.
农村原蚕点桑园冬季培护与管理是桑园四季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保持桑园持续稳产、高产、优质不可或缺的关键举措,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功效,对谋求原蚕生产多制种、制好种至为关键。为增强桑园生产后劲,夯实原蚕生产物质基础,本文提出"围歼越冬病虫,降低病虫基数;强化桑树养护,增强桑树树势;重视土壤培护,增强土壤后劲"等桑园冬季培护与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巨绘 《吉林农业》2011,(8):132-133
蚕种生产是整个蚕业生产的基础工程,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而原蚕饲养更是蚕种生产的源头,是蚕种生产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纵现我国众多蚕种生产单位目前普遍面临的困境如蚕种质量不稳定,蚕种繁育系数偏低,原蚕基地不好找,蚕微柱子病不好控制等,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生产源头即原蚕饲养出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须从小蚕饲养管理上抓起。笔者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浅谈一种较为科学的小蚕饲养形式,即小蚕共育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效果,着重分析了小蚕共育在实践生产中的优势、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措施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的蚕种是蚕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如何加强原蚕点管理,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是蚕产业的关键。该文介绍了海安县蚕业发展现状,分析原蚕点管理存在生产任务落实困难、桑园生产性能低效益差、基础设施薄弱、养蚕技术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研究并推广先进养蚕制种技术和加强桑园管理提高生产性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薄铭  宋小琴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81-81,86
论述原蚕管理的规范性操作,以达到稳定原蚕区生产,提高蚕种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桑蚕特殊用途品种渝黔黄茧的原蚕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特殊用途品种渝黔黄茧2个对交原种G101和Y101的性状,为品种产业开发贮备繁种技术,以全国指定白茧对照种的对交原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和871(中系)、872(日系)为对照,以常规养蚕方法饲养原蚕,以10蛾产卵调查方法调查原种产卵性状,对交原种G101和Y101的原蚕饲养与产卵性状研究.结果:G101和Y101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较稳定、抗性较强,产茧接近常规品种、茧质较优;10蛾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较少,产卵量接近常规品种,1 g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G101和Y101是1对产量性状接近常规品种、又具有金黄色蚕茧的特殊性状对交原种,中系G101和日系Y101原蚕各项性状与常规种相同或接近,正反交成绩差异小,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其组合渝黔黄茧已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的原蚕生产基地十分重要,而"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是构建稳定原蚕基地的新型合作体系,本文对此种新型制种体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从彻底消毒、蚕期预防微粒子病、回山消毒、桑园除虫、技术培训等方面介绍了农村原蚕区微粒子病的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微粒子病是家蚕5大传染病之一,也是蚕业生产上唯一被列为检疫对象的蚕病.历史上法国曾因发生微粒子病而使法国蚕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博士研究认定,微粒子病原体经食下和胚种2种途径传染.因此世界上蚕种塑育、普种改平附为袋制,进而原种改袋制为框制,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云南省蚕业、蚕种生产的迅猛发展,原蚕区制种的大幅度扩大,微粒子病在一些地区发生和蔓延,而且危害严重.防治微粒子病已成为当务之急,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研究被列为国家的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贵州农村原蚕基地建设与应用技术,包括:以科学的定位走势开辟原蚕生产基地;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以可持续发展为统领,形成基地管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优质蚕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种茧保护、制种过程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优质蚕种生产技术,以推动广西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蚕种质量是生产优质蚕茧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蚕种质量事关种场的生命,蚕种生产单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蚕种的综合质量,认为种茧育期间提高蚕种质量可从以下途径实施: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蚕种质量管理现代化; (2)加强桑园基础建设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 (3)加强原蚕饲养管理,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提高原蚕区蚕种质量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就提高江苏省原蚕区蚕种质量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原蚕后期败血蛹对蚕种生产的影响与危害,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败血蛹的一般发病规律及致病原因,提出了具体解决败血蛹的防治措施,对原蚕饲养与蚕种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贵蚕10号原蚕青·山(中系原种)、绿·水(日系原种)的性状,为其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对贵蚕10号原蚕的有关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蚕10号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稳定、适应性较强,茧型较大、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发蛾早、出蛾较集中;10蛾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少,产卵量(春秋蚕期,青·山分别达486粒/蛾和470粒/蛾,绿·水达445粒/蛾和442粒/蛾)接近或超过对照品种菁松(中系)、皓月(日系)、洞·庭(中系)、碧·波(日系),克蚁制种量(春秋蚕期分别为15.73张和15.76张)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贵蚕10号原种是一对好饲养、健康性好、老熟整齐、发蛾快且整齐、交配性能好、产卵量较多、产附好的限性原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