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棉花1.1目前我县棉花播种工作已经结束,棉花管理全面转入了苗期管理阶段,据农技部门调查,我县棉花苗情较好,出苗率91.25%,部分早播棉田棉苗已经进入三叶一心期,略好于历年。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1.1部分棉田地块、林带、道路废膜较多,"白色污染"依然存在许多死角。1.1.2棉花长势不均匀,大小苗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晚播棉田。1.1.3部分棉田双株较多,棉农没有及时查苗、放苗、定苗。  相似文献   

2.
前言棉田地膜覆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新技术,通过本调查和防治实验,试图了解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对苗期病害的影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棉田棉苗病害的消长规律以及种子消毒在地膜覆盖棉田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年多点试验证明,棉花地膜覆盖采用膜侧种植方式,有利于棉种发芽出苗和棉苗生长发育,能较好地解决前旺后衰的问题,是我省现有肥水地棉田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南疆机采棉产量、经济效益和地膜回收的影响,本研究于2021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棉花地开展试验,以裸地(CK)为对照设置2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即高堡膜覆盖(GB)和普通PE地膜覆盖(PE),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下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堡膜在棉花苗期(播种后20 d)能够显著提高棉田0~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0.78℃和2.19℃;保水率(第30天)较普通PE地膜提高2.51个百分点,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高堡膜覆盖可显著增加棉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籽棉产量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分别提高9.91%、33.13%,高堡膜覆盖和普通PE地膜覆盖的利润较裸地分别提高55.77%和27.22%。此外,高堡膜在使用前后的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普通PE地膜,一次性机械回收率高于80%。研究表明,高堡膜在南疆机采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较普通PE地膜和裸地更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且其回收率较高,可在南疆棉田优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棉花地膜覆盖面积占总埴棉面积的70%~80%.每年每亩棉田用膜量为1.5公斤-2.0公斤。若接连续10年使用即使接每年残留量30%计算.每亩棉田地膜残留积累也达到4.5公斤-6.0公斤。数据表明.地膜覆盖棉田污染问题在棉花产区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6.
一、安阳市地膜覆盖应用现状及技术模式目前,安阳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在棉花、花生和蔬菜上应用较为广泛,在果树上也有少量应用。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汤阴县、滑县和安阳县。棉花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提前播种,延长生育期,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滑县地膜直播棉播种方式一般采取先播种后覆膜的方法,按照麦棉配套的  相似文献   

7.
1双膜覆盖棉花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水、保肥,前期免耕省工,播种时间提早,幼苗早发10~15d等优点,湘杂棉3号F1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比普通棉提高单产50kg以上。1.1移栽方法。可采用先打眼、再盖膜、最后移栽,或者先盖膜、再打眼、最后移栽2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1出苗管理1.1放苗在棉苗出土后3天,子叶完全变绿后将苗放出。放苗时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抓紧放,晴天躲中午"的原则。放苗后及时盖严膜孔。1.2补苗棉花放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应及早移栽补齐。未出真叶的棉苗,可采用苗龄在7天以内的芽苗移栽,出现真叶的苗要带土移栽,填实缝隙,栽后适量浇水,以缩短缓苗时间。1.3定苗棉苗拥挤容易形成弱苗,就会降低棉苗的  相似文献   

9.
正本市棉花主要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苗蚜、棉叶螨、棉盲蝽、烟粉虱、地下害虫、棉苗病、棉铃病、杂草等。为切实做好棉花病虫草害防治,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我省2018年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请各地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着力抓好关键措施落实,科学有效控制棉田病虫为害。1播种期1.1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推广"秋耕深翻,压盐保墒,培肥地力"等健身栽培技术;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块要与非锦葵科作物  相似文献   

10.
<正>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耕地面积5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约3亩。棉花是我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常年植棉面积4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96%,年产籽棉12万吨,人均商品棉贡献率名列河北省之首。邱县棉花绒长、低糖,棉花产量位居河北省前三强,被河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棉花之乡",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棉花50强县,素有"冀南棉海"明珠之誉。今年我县植棉面积39.8万余亩,全部是地膜覆盖抗虫棉。一、棉田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近几年,我县棉田病害主要有棉花苗病、棉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棉花播种以来河北省棉区降雨频繁,气温偏低,光照不足,致使部分地块出苗不齐,棉苗生长缓慢,苗小苗弱,不整齐;立枯病、炭疽病普遍发生;部分棉田已有蚜虫发生。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当前棉苗长势,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管理,在培育壮苗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梅青 《北京农业》2012,(19):42-43
正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棉苗病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  相似文献   

13.
尉犁县棉田苗期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蚜刺吸棉花叶片,造成卷叶,使植株生长停滞、发育迟缓,严重影响棉苗正常生长。棉蓟马危害棉花叶片和棉株生长点,造成植株畸形,出现无头棉或枝叶丛生的多头棉,导致棉田减产10%以上。本文概述了棉田苗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供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种植地膜棉的优越性很多自不必说,也有一些让人费工费力的麻烦活急待改进解决。棉花放苗压土就是其中之一。前几年,地膜棉播种后5~7天开始出苗,出苗后的苗子在膜下生长2~3天,就要及时破膜放苗。手工放苗一天下来,往往搞得人们腰酸腿痛,由于棉花播种质量问题不能同时出  相似文献   

15.
魔芋地膜覆盖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魔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破膜放苗用工多、工序繁琐、开孔大、易烧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研究出了一种魔芋地膜覆盖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该技术利用细土层的重力作用及魔芋幼苗的向光性,使魔芋苗自然顶破地膜并出土,免除了魔芋地膜覆盖栽培中人工破膜放苗的工序,魔芋出苗及时,不烧苗。介绍了魔芋地膜覆盖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中选地与整地、种芋选择与处理、播种方法、膜上覆土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殷都区在棉花生长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化学调控技术,促进了棉花早发稳长和棉花产量的提高,应用效果十分显著。1、化学调控技术在各生育阶段的应用及效果1.1播前浸种。高肥水条件下的地膜覆盖棉田、两熟棉田和营养钵育苗的苗床,在播种前用0.1—0.2g/kg缩节安浸种,比对照种子发芽率高2%—8%,出苗早1—2天,棉苗出土后,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根须数量明显增多,达到了壮根壮苗的目的,但包衣棉种不宜浸种。  相似文献   

17.
<正>棉苗病害是棉花上的主要病害,整个苗期均可发生,种类很多。其中,立枯病、红腐病、茎枯病在冀南棉区发生较为普遍。棉田覆膜打眼播种,可以增温保墒,但棉花出苗较早,遇低温几率大,膜下湿度又大,为病菌的发生和侵染提供有利条件,这些病害发生危害更为严重。棉苗受害,轻的引起僵苗迟发,重的造成缺苗断垅,甚至成片枯死,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1危害症状1.1立枯病。棉苗出土前被侵染,造成烂种和烂  相似文献   

18.
<正>一、膜下滴灌增产机理每年4月,农1师各植棉团场经常遭受大风袭击,田间棉苗损失严重,利用膜上点播膜下滴灌技术,可有效减轻风灾损失。膜上精量点播和膜下滴灌相结合,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又提高了出苗率。覆膜种植,前期有明显的增温作用,有利于棉花早出苗、出全苗。滴灌棉田属无埂渠农田,可节地5%~7%,每667米2增加收获株数1000株左右。滴灌采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强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指导,根据不同棉区生产情况和特点,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各地应结合当地气候变化、棉苗长势等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力争夺取今年棉花优质高产。西北内陆棉区根据气候预防棉蚜虫等虫害北疆4月下旬至5月低温雨水天气连续发生,导致棉苗生长发育缓慢,棉田补种、翻种较多;南疆部分棉田遭受大风、冰雹灾害,棉蚜虫、棉蓟马等虫害偏重。结合当前棉花生长情况和气候特点,提出指导意见:肥水。苗期后第一次浇水宜在初花时期,随后采取周期性滴灌,6-10天滴灌一次,亩灌量为25-30立方米。根据土壤肥力、棉花长势、目标产量,每次随水亩施棉花专用肥或尿素、磷酸铵混  相似文献   

20.
棉花进入蕾期以后,各地要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一类棉田,棉株营养生长旺盛,要合理调控,塑造理想株形,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二类棉田要促控结合,促使棉株早搭丰产架子;三类棉田发育晚、长势弱,应采取水肥齐促的办法,促使棉苗早发棵。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抓"四抢"管理麦田套种棉田收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