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的繁殖状况决定奶牛场的生存和发展,有规律的繁殖,可以保障奶牛的泌乳性能,直接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规模化奶牛场繁殖规律和产犊管理目标,提出了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繁殖性能的繁殖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制约养羊生产的品种、营养、繁殖等因素,将高频繁殖技术与母羊营养调控技术、羔羊早期断奶和繁殖季节控制进行集成与试验推广,使每只生产母羊在两年24个月内产三胎,繁殖成活2.83只羔羊;与本县平均生产水平相比,每只生产母羊两年多繁殖成活1只羔羊,缩短了繁殖周期、改变了繁殖的季节性,增加了羊肉产量和生产效益,解决了现阶段规模化养羊发展中的繁殖问题。  相似文献   

3.
母猪繁殖障碍是影响母猪生产的致命因素。可分先天性繁殖障碍、机能性繁殖障碍、营养性繁殖障碍、疾病性繁殖障碍四大类。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母猪繁殖的各种原因和因素,并总结归类,以便将来在生产中及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繁殖性能是羊产业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养羊业生产成本和效率。羊的季节性繁殖特性导致其繁殖效率低,是羊产业高效养殖的主要瓶颈。在羊生产中,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综述了营养水平对发情、排卵、受孕等母羊繁殖过程和羊非繁殖季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精准营养调控母羊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葛藤作为一种优良豆科牧草,在生产中受种子硬实现象的影响,难以大量繁殖育苗。文章对葛藤种子繁殖、组织培养、无性繁殖等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葛藤未来繁殖技术手段进行了前景展望,旨在为今后葛藤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繁殖是动物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通过在合适的时间繁殖来保证后代的存活和生长,GnRH神经元对雌激素负反馈响应的显著变化是调节季节性繁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科学家对绵羊季节性繁殖的神经和神经内分泌调控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下丘脑褪黑激素及相关神经元的活动。本文综述了绵羊季节性繁殖的传入信号和神经通路,简要比较了绵羊和仓鼠季节性繁殖的相关研究,为绵羊季节性繁殖神经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鳝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简要介绍了黄鳝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等,在繁殖技术方面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自然繁殖及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8.
<正>生产实践中一般的繁殖技术主要涉及发情鉴定与配种技术。由于繁殖技术所造成的不孕不育现象,称之为繁殖技术性不育。近几年,牛繁殖技术性不育发病率有所提升,因此,养殖户更加重视牛繁殖先进技术的应用。为了解牛繁殖技术性不育的原因,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综述分析了牛繁殖技术性不育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1发情鉴定1.1发情鉴定错误据相关报道显示,发情鉴定错误是引起牛繁殖技术性不育的重要因素,而养殖人员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貉属于季节性繁殖的毛皮动物。只有在繁殖季节期间内才能发情、交配、射精、排卵、受精等。 1 貉的发情规律 1.1 成熟年龄 幼貉9~10个月龄生殖器官已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达到了性成熟。适宜的繁殖年龄为2~3岁。笼养繁殖幼貉经9~10个月龄有90%以上能投入繁殖,而有5~8%的幼貉不能正常繁殖。这些不能繁殖的幼貉并非是没有达到性成熟,而是由于日常饲养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灵长类养殖业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地的养猴场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种群繁殖,其中有自然保护区人工驯化繁殖、天然岛半放养繁殖、猴园繁殖和小群笼养繁殖等。尽管各种繁殖方式的管理细则有所差别,但原则是共同的。现以猕猴(Macaca mulatta)小群笼养繁殖(即一个笼舍养1♂与5—8♀常年同居配种)为例,现将管理体会介绍于后。繁殖猴群的管理大致可分为种猴选择、  相似文献   

11.
繁殖障碍的发生几乎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育种方法有助于减少各种繁殖障碍的蔓延,并且随着牛生产性状遗传进展的累积,必须将在经济重要性方面不低于产肉、产奶等性状的繁殖障碍纳入育种计划中。本文以上述观点为基点,综述了牛的繁殖障碍的遗传性影响因素,介绍了繁殖障碍的几种遗传学分析方法,阐述了控制遗传性繁殖障碍的4项育种措施,提议以寻求适当的标记性状作为繁殖障碍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指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暖季型草坪草的繁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健 《四川草原》1998,(3):33-36
暖季型草坪草的繁殖建坪方法,大致可分为种子繁殖法、营养繁殖法、草毯繁殖法。每种繁殖方法有自己的技术要求。本文就这些繁殖建坪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从而提高草坪的建植水平。  相似文献   

13.
繁殖性状是牛的重要性状之一,繁殖性能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因此,提高牛的繁殖效率是目前国内外养牛业研究的热点课题。作者综述了牛繁殖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从事繁殖配种的人员增多 ,繁育工作相应出现了各种问题。笔者就此对牡丹江市区个体奶牛户的繁殖配种情况做了调查。1 繁殖配种工作的基本情况1 1 繁殖配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牡丹江市从事牛繁殖配种的人员大约有 2 0人左右 ,受过中专以上教育的 4人 ,其它为受过短期培训而上岗的人员。繁殖配种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 ,繁殖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不多。进行配种只会简单操作 ,有的妊娠检查做不了 ,能进行繁殖疾病诊断治疗和指导饲养管理的人更少 ,素质普遍较低。1 2 繁殖配种方面经验缺乏牡丹江市区奶牛户共有奶牛大约千头左右。繁殖配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母猪的繁殖能力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了解母猪繁殖障碍的成因,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母猪的繁殖障碍,有利于扩大养殖场的养殖规模,提升养殖场的养殖效益。对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獭兔繁殖性状的遗传规律,试验对河北兴盛养殖公司饲养的獭兔进行了繁殖性状的测定,采用半同胞组内相关的方法估测了獭兔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各个性状的估计值在0.05~0.25范围内,符合繁殖性状遗传力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分别开展了南方短日照繁殖和北方长日照繁殖鹅种的反季节繁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了种鹅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光照程序分别调控南北方鹅种实现其繁殖活动同步化,将有助于建立南北方鹅种的杂交配套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种鹅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种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亚洲象的繁殖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动物园所饲养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于1997年首次繁殖成功,现已繁殖3胎3仔,幼象生长发育正常。在繁殖过程中,对亚洲象的发情、交配、妊娠、分娩、幼象发育等进行了详细观察,积累了亚洲象繁殖的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奶牛繁殖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奶牛繁殖性能都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限制了全球奶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华中地区奶牛繁殖性能,本文统计分析了华中地区6 000多头奶牛与繁殖相关的生产性能,发现整体奶牛繁殖性能较差。奶牛繁殖性能降低与人们一味追求奶牛高产及长期忽略奶牛繁殖性能的选育有关。因此,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奶牛的遗传基础;在对奶牛生产性状选育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奶牛繁殖性能的选育;在使用常规育种技术的同时,要注重运用先进的生物学新技术,以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自南非引入非洲白狮两对,2006年开始繁殖,实现了非洲白狮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首次繁殖和连续繁殖,截止2009年共繁殖了8胎,成活率为100%。该项工作为其他非洲动物的异地保护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