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淮北夏播期间常出现旱、涝、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秋作物产量。本试验研究就是从农业角度作出最佳生产种植对策,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灾后秋作物生产的最佳效益,使受灾程度减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双辽市的农业生产连续遭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出现,并且时常接连不断,至使作物生长缓慢。其主要原因是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吸收养分能力降低,叶片光合强度减弱,使作物生育期延迟,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如何在作物的整个生育期减少灾害损失,及时补充营养,尽快恢复或促进其生长是一项关键性技术,而最经济、最迅速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3.
朝阳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常遭遇低温、冰冻、大风雨雪、连阴天和阴后骤晴等突发性恶劣天气,对设施蔬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就如何在这些灾害性天气下管理温室作物做了简单介绍。一、光照光照是作物生长发育和物质积累的基础,充足的光照是作物取得优质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施农业生产与天气条件息息相关,有利天气条件可使作物更好成长,能增收增效,不利天气会对作物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减收减产。基于此,通过论述多种灾害性天气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分析影响民勤县设施农业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提出趋利避害的有效对策,为进一步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的生产发展中,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灾害性天气的发生。灾害性天气不仅影响农业的生产,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灾害性天气面前,人们也无法改变。近年来,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状态下,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也开始逐年升高,使国家粮食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预防灾害性天气对农民的影响,在预防灾害性天气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特点和类型进行认真评估和分析。基于此,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湘西的气象灾害,对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类型作详细说明,为了使湘西的农业现状得到改变,最后提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对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王玉堂 《新农村》2011,(6):24-25,55
雹灾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作物遭受雹灾后,一般不要轻易改种其它作物,只要管理及时、措施得当,仍能获得较好收成。不同作物灾后的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冬季特殊天气日光温室蔬菜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如果遇到雾雪天气频繁,连续阴天就会增加,对日光温室蔬襞生产极易构成灾害性影响,不但影响作物长势,导致植株生长停止或减缓,抗病性降低,同时病害发生较重,还会造成产量下降,使菜农受到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雷暴天气频发期正值秋作物生长发育后期,灾害性天气在补给作物后期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阴雨、寡照、大风等对作物生长、林果业、设施农业以及养殖业均造成不利影响,雷击还可致使田间劳作农民伤亡。因此,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高短期中小尺度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眼下正是秋作物营养生长阶段,为确保秋作物生产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对各农业单位的秋苗长势、苗情、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防涝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10.
绿肥作物种植对江苏省生态环境的提升有着助推式的影响.近年来冬季绿肥生产受专用型绿肥种质资源紧缺、种植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制约,加之秋收秋种季节推迟、灾害性极端天气频繁等原因,种植环境较过去发生了大幅变化,对生产管理的技术要求也更高.通过总结近年来绿肥作物种植利用现状、制约因素以及高效种植技术措施,为江苏省稻茬绿肥产业可持...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的出现会直接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主要作物水分亏缺、生育期缩短、农作物产量下降,威胁粮食安全,同时还会改变我国现行农业种植制度和农作物布局。基于此,本文结合海西州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措施,以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7~9月正处于高温、强日照、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和作物病虫害盛发阶段,极端天气给蔬菜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露地基本无法实现蔬菜正常生产,导致蔬菜供应出现“伏缺”。大力发展塑料大棚、遮阳网、防虫网等夏秋季蔬菜生产设施栽培,是保障蔬菜周年供应的途径之一,对于克服蔬菜淡季和增加菜农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贺伟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63-15364
利用周口市夏玉米、大豆、棉花定点观测地段数据,结合大田调查情况,分析2011年9月5~20日周口市连阴雨对该市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提出生产建议。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伴随低温寡照不利天气条件,此时周口市秋作物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秋季连阴雨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灌浆进行,造成玉米出现早衰、百粒重下降、产量下降、收获期推迟,大豆产量稍受影响、发育期推迟,棉花品质较差、产量较低、发育期受影响较小。针对此次过程的影响结合周口市当地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以后的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防范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沁阳市处于黄河、沁河冲积平原,北枕太行,南瞰黄河,境内山地和平原并存,土地肥沃,秋作物种植面积2.53万hm^2。2019年,沁阳市秋作物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约4.27万hm^2次,防治面积约7.29万hm^2次。笔者根据2019年黑光灯诱蛾情况、天气因素和田间调查,将全市虫害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保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01-101,128
2011年秋季,叶县出现了严重的连阴雨天气。此次天气过程时间长、强度大,危害重,强降水有效补充了秋作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土壤墒情,有利于冬小麦播种,但对正处于灌浆成熟期的玉米和裂铃吐絮期的棉花危害较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和品质下降。通过对雨情和灾情的调查分析,提出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准确率、时效性为农民及时掌握天气信息、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晨楠 《北京农业》2013,(9):154-155
根据河南省荥阳市2011年9月4日-9月19日连阴雨天气分析,对此次连阴雨天气对当地秋作物生长发育和成熟收获以及后期播种等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防御对策和农事建议,为今后秋季连阴雨天气预报及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夏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属于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北方夏收作物生长发育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在做好夏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预报分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夏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对北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3年高唐县夏季的降水量及日照时数、气温等气候统计资料,分析了秋作物洪涝成因及相应对策。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降水异常偏多,是秋作物遭受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气温偏高、农田积水排泄不及时也与秋作物遭受洪涝灾害有直接关系。秋作物受灾后,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以减灾保产。  相似文献   

19.
霜冻是指在短时间作物遭受的低温危害,它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霜冻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不仅与温度降低有关,还与作物抗低温能力有关。所以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霜冻指标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已成为农技推广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分析了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类型、形成原因,提出了防御灾害性天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