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明代文臣在气节方面是其他任何朝代所不能匹敌的.形成他们这一性格特质有很多原因,其中科举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科举制影响明代文臣气节的四个特点:入仕必由科举、科举必由学校、程朱理学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主导以及八股取士的行文模式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2.
自秦汉实行官僚体制后,封建官吏的腐败一直伴随始终。封建官吏极度膨胀的私欲、监察制度的不完善、官场文化和选官制度的不合理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官吏腐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土地制度内容逐渐被丰富,土地所有制形式也不断扩充,从公社所有制到国家土地所有制再 到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其中呈现出一定的演变规律和历史特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各朝代主 要土地制度的梳理,找出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和历史特点,并试图从中获取对当代土地改革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国本土,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较晚的一个时期,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明王朝的统治者深谙要先治国必先治吏,因此为了巩固统治,建立起了一套细密而又完备的监察制度,是为任何朝代所不能比拟的。2019年10月31,中国十九届四中全会表决通过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此背景下,明代的监察制度无论是从其思想、制度、体系方面都对我国当代监察立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秘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黄帝时代的史官,历经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无论在任何朝代,秘书从业者都是古代文人中的一份子,其文化背景、心理态势、思维方式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秘书群体的影响,进一步指出现代秘书从业人员只有从传统文化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创新,才能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馆变迁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图书馆在我国的起源与发展,对各朝代的图书馆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说明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随时代的变迁而可自然分为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曾盛极一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均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高峰。南京玄武湖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见证了六朝的由鼎盛到衰败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六朝时期南京玄武湖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改造.以及周边皇家园林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研究玄武湖及其周边皇家园林对六朝都城格局变化的影响及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度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底层人民晋升的重要关卡,又是帝王选贤举能的重要途径。这一制度的诞生离不开必要的历史环境,在不同的阶段它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当然在推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一些弊端。渐渐地,一些读书人在对官爵的渴望和改变自身命运观念的驱使之下,为了对科举考试也想出了许多作弊手段,其方法之繁多之新奇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9.
<正>从唐宋元几朝房产限购的发展看,这些朝代对房产的"限购政策"呈现出条件越来越严格、程序越来越烦琐的态势。"限购令"是当前的热词,然而在中国古代,"限购令"早已存在。但古代的"限购"政策和当下的"限购"相比,其出发点和目的,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研究法考证先秦、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茶食文化发展异同,并作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茶食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分离出的,带有各历史时期特色的含茶或不含茶的特定食品,其功用最初为药用,后期转化为佐茶、零食,最终发展为茶宴菜肴,而其内容包括干果类、水果类、点心类、菜肴类。  相似文献   

11.
唐代户籍制度与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和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户籍制度是控制人口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十分重视户籍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制度必须适应需求,如果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必然为时代所抛弃.唐宋之际,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其主要驱动力即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制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试图将唐代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的转型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分析其变革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首作为一种法律行为,源远流长。追溯历史,可知自首制度从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演进过程。其中,唐代自首制度堪称中国古代自首制度的典范。本文分析了唐代自首制度的原则、种类以及刑事责任规定,并认为唐律某些做法对现代刑法自首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秦勇 《甘肃农业》2005,(2):71-72
亲邻先买权制度在我国古代以法律和习惯形式长期地广泛存在。国内的经济史学者异口同声地认为这一制度是“封建的” ,妨碍了土地的自由买卖 ,进而也妨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但通过经济分析的方法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重读李、杜     
由于长期受大一统的儒家化以及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封建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殊的“从仕”观念,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化品格上形成严重的单一性倾向,在社会角色上,由于作为一种权力的话语的拥有,具有较严重的“救世主”及“代言人”观念,杜甫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近体诗”,又称“律诗”的集大成及最高成就,也是唐以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仕化”的典型代表,又由于其伟大的诗歌创作成就,其思想影响了以的的历史诗和作家。李白则是一个例外,他亦以其创作和生活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一种另类的化品格,他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游离的分子,从严格意义上讲,李白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古代传统化,他于中国古代传统化而言只是一个过客。本试以李白和杜甫的部分作品及其生活经历,对两位诗不同的化品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5,(9):114-117
主要论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别,以及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的战略目标等研究领域。从广义上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和积淀,逐渐发展成各国之间进行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渠道,新丝绸之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与发展。在战略上以经贸活动为主,多维度推进,打造全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科举制与书院发展的历程,认为科举与书院共生、共存、共兴、共衰。科举对士子求学的刺激、中国古代重考不重教的政策、科举考试的政治性、权威性、统一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书院的科举化保证了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传递了主流文化,并保证了教学水平。对书院大师也受科举制约的历史现象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59-3861,3864
古代中国水利灌溉发达,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古已有之,其中就包含了一些水权制度的雏形。以环境法的视野来看,中国古代的水权制度特别是明代以后的水权制度,虽未明确提出水权的概念,但其所包含的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等具体内容却具有与现代水权概念相同的内涵,对完善我国现代水权制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人们流离失所,居无定所,造成人口管理混乱,政府对人口的管理始终处于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不同朝代政府的赋税增收,尤其当时一些豪强大族隐匿户口,截留赋税,使得大量户口未能够在政府的直接管辖之内。为此,不同朝代政府非常重视国家对户口管理工作,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控制,以期稳定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代人民调解制度产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并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成立而日渐成熟。另一方而,现代人民调解制度又建立在古代传统的法律文化之中,是对古代传统调解制度加以继承与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