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猛 《世界农业》2005,(1):60-60
美国孟山都公司最近在市场上推出一种新型低亚麻酸大豆。这种大豆经加工后,能产出反式脂肪含量较低的增强型大豆油。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部的研究人员正在实施一项改良大豆品种的计划,目的在于生产更符合健康标准的豆油。该计划得到了美国大豆种植者行业联合理事会的资助。 新豆油的特点是饱和脂肪和亚麻酸含量都较低。大豆种植者联合理事会说,已经在食品行业征询过意见,发现这种豆油极受欢迎。对食品行业来说,最理想的豆油必须油酸含量高,而饱和脂肪和亚麻酸含量较低。 摘《农业要闻》  相似文献   

3.
大豆脂肪酸5种组分中亚麻酸含量是影响大豆品质主要因素之一,与其他4种脂肪酸比例直接影响大豆油脂品质特性及贮运加工,大豆油具有适宜亚油酸与亚麻酸比例。文章通过高效气相色谱法对品种‘合丰25’(高亚麻酸含量品种,5.94%)与加拿大稳定品系‘L-5’(低亚麻酸含量品种,2.75%)及其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取高/低亚麻酸品系各2份,盆栽试验分析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合KEGG中大豆脂肪酸代谢途径筛选与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候选基因,对筛选RIL群体后代品系发育各时期作实时定量PCR,分析其在‘合丰25’和‘L-5’及后代品系中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在不同品种之间对亚麻酸含量调控机制不同,不同时期基因表达量对亚麻酸积累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索大豆亚麻酸积累规律及其候选基因影响,选育理想脂肪酸组分比例大豆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亚麻酸相关基因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油脂组分决定着大豆品质和加工特性,其中亚麻酸含量关系到大豆油加工的成本和大豆油的品质特性.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析了大豆哈-89016和黑河18品种亚麻酸相关基因Fad3c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发育的籽粒中,低亚麻酸品种哈-89016的Fad3c的基因转录量明显低于黑河18,证实了大豆亚麻酸Fad3c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产生的低亚麻酸有关.在试验中又以哈89016和黑河18作为杂交亲本创造遗传群体,利用分子标记BSA方法,找到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标记Satt286,根据Satt286在大豆杂交后代群体中的池子个体带型和表型性状,计算得到控制亚麻酸位点的引物Satt286与控制低亚麻酸的基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亚麻酸的位点和引物距离9.5cm;T-测验分析Satt286引物标记分组的高、低亚麻酸个体的实际亚麻酸含量,得到的平均值分别为3.91%和6.36%,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Satt286引物作为筛选低亚麻酸品种的标记是有效的.在哈89016和黑河18后代(F4)群体中挑选出亚麻酸含量最低个体13个和最高个体9个,这些个体的带形和表型形状性状对亚麻酸含量控制基因符合率为82%,这...  相似文献   

5.
(据new.agropage.com网8月4日消息)杜邦公司说服了一名联邦法官改变部分判决,该判决曾裁定(杜邦公司)已经侵犯了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种子的专利.这种大豆具有耐世界上最畅销的除草剂草甘膦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给大豆的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近30年来河北省审定的41个大豆品种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和品种之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中的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亚麻酸,硬脂酸。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开育9号’,为56.89%;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是‘冀承豆3号’,为9.06%;不同大豆品种各脂肪酸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1.2%,最小的是硬脂酸,变异系数为4.64%,通过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子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其种子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大豆子粒中粗蛋白含量高于栽培大豆,粗脂肪、总糖、总异黄酮及粗纤维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均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含量较高,野生大豆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均检出16种氨基酸,野生大豆的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及赖氨酸含量高于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总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8.
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开花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及开花后各发育阶段长度与大豆化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大豆化学品质有很大影响。光照长度的作用不仅涉及光合时间,而且与光周期本身的机制有关。长光照下大豆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棕榈酸和油酸占脂肪的比例下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有所升高,硬脂酸含量存在处理间的显著差异,但与光照长度的关系复杂。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的光照处理均对大豆化学品质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化学品质性状与花荚期和鼓粒期长度关系密切,较长的开花后阶段有利于脂肪含量和亚油酸比例的提高。品种遗传特性对大豆化学品质性状的影响大于光照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受体导入花生全DNA。测定了39份D3代变异系的种子蛋白质、粗脂肪、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比受体对照增加14.92%,有31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比受体大豆明显下降,下降水平达极显著的分别有34份和22份材料,最高下降百分率分别达到11.44%和33.42%。  相似文献   

10.
大豆脂肪 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国内外有关大豆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脂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大豆脂肪、蛋白质以及含硫氨基酸的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排除或降低营养抑制因子等方面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高油酸、低亚麻酸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利用高油酸大豆N98-9445A与低亚麻酸大豆哈91016杂交获得的F2代群体,用500对SSR引物对油酸和亚麻酸进行基因定位,其中多态性标记有124个。QTL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大豆油酸含量的QTL位于连锁群MLG G、MLG D1b上的Satt394和Satt172上,其LOD值分别为3.2436和4.0158,Satt394与Satt012的距离是12.01cM,Satt172与Satt274的距离是14.01cM;其对油酸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和14.86%。控制大豆亚麻酸含量的QTL位点位于连锁群MLG K、MLG A2上的Satt381和Satt424上,LOD值分别为2.65和3.01,Satt381与Satt394的距离是18.06cM,Satt424与Satt097的距离是5.13cM;其对亚麻酸的贡献率分别为11.03%和7.89%。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新品种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在生殖生长初期增长明显快于老品种,且R4到R6期叶面积维持相对稳定。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下降趋势;油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上升趋势,新老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其含量为老品种高于新品种;硬脂酸含量老品种呈现为中上层高、下层低,新品种为上层高、下层低。在整个生殖生育期,大豆籽粒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叶面积与籽粒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生育后期,通过增加大豆植株叶面积来改善光合能力,能够降低籽粒中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大豆籽粒油脂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大豆脂肪酸组分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常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合丰25与亚麻酸含量仅为3%的突变品系C-14杂交,利用亲本以及杂交后代群体进行5种脂肪酸含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农艺性状分析间接筛选出优良脂肪酸组成的稳定大豆品系。  相似文献   

14.
据农业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公司表示。在8月22日召开的巴西全国技术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上.孟山都公司研发的2型生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已经获得在巴西种植的批准。  相似文献   

15.
扩大先前达成的许可(协议),将增加农民获得和实验性种植孟山都公司新一代、更高产量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新型全蛋白香肠的制备及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bean Protein)代替部分猪肉制备新型全蛋白香肠是大豆组织蛋白加工利用的重要途径。这种新型全蛋白香肠口味佳良,营养物质比例适当,其中蛋白质含量(按绝干物含有计算)可较全肉肠增多8.67%;脂脂含量较纯肉原料的香肠含量降低4.12%,胆固醇含量也少于同原料的肉肠降低35—45%;并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但含S的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猪肉。 全蛋白香肠不但营养丰富,其外观形状与色泽也不亚于全肉肠,品尝认为,新型香肠不油腻、有回味。由于采用了低廉的原料,使成本价格降低10%以上,是食品工业中大有前途的新型产品。  相似文献   

17.
<正>孟山都公司,成立于1901年,经历百年的历史长河,数次战略转型,如今的孟山都公司已经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农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种子和除草剂,是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2012年福布斯500强排名中,孟山都公司位列224位。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是锋芒毕露。现在孟山都公司被提及时,大多与一些负面的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2%~40%。生大豆中蛋白质多属于水溶性蛋白质(约90%),加热后溶于水。氨基酸组成良好。植物蛋白中普遍缺乏的赖氨酸含量较高,如黄豆和黑豆分别为2.30%和2.18%,但含硫氨基酸较缺乏。大豆脂肪含量高,达17%~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亚油酸和亚麻酸可占其脂肪总量的55%。脂肪和代谢能约比牛油高出29%,油脂中存在磷脂质.约占1.8%~3.2%。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小粒大豆与大粒大豆某些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吉林省小粒大豆进行了多项生化品质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粒大豆品种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上均高于大粒大豆品种,平均分别高出2.82%和1.54%;脂肪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各品种,但小粒大豆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比大粒大豆平均高出5.09%,小粒大豆亚油酸与亚麻酸配比合适;2.小粒大豆的总糖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其还原糖含量却高于大粒大豆,平均高出0.61%;小粒大豆各品种粗纤维一高于大粒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大豆后熟期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2个大豆品种后熟期前后的脂肪酸进行检测。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得出硬脂酸、油酸、顺-13-十八烯酸、亚麻酸、花生酸、山嵛酸相对含量在大豆后熟期前后无显著差异,肉豆蔻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相对含量与大豆后熟过程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相对含量与大豆后熟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