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参栽培史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群 《人参研究》2001,13(4):46-48
本文主要从中国浩瀚文献史料对中国人参的栽培进行考证,论证中国是世界上人参人工栽培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参栽培始于西晋,盛行于唐1宋、元,成熟于明、清,说明我国古人已掌握了人参的生态习性。且各个时期栽培的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双透棚栽参试验与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东北的人参栽培绝大多数采用单透棚。双透棚栽培人参早在七十年代就已试验成功,但生产上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几年来新宾、通化、集安等地的部分参农,采用了双透棚栽培人参、西洋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人参需肥特点,人参栽培中常用的肥料特点,常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施肥,从而提高人参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边条人参主产于吉林省集安市,它的独特栽培方式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边条人参体长、腿长、分枝明显,外形美观等。生长周期长,药用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加工“新开河”红参的主要原料。它的栽培体制与普通人参不同,是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栽培体制下,经过两次下须整形(三、二、二或二、二、二制)两次倒栽培植而成。  相似文献   

5.
人参是我国东北三宝之首 ,被誉为百草之王 ,多年来我国人参在栽培、加工、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韩国也是世界上栽培人参的主要国家 ,“高丽人参”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人参的忌地性很强 ,种过一茬人参的土壤不能再用做人参栽培之用。在我国主要是采用伐林栽参 ,这种做法 ,人参产量高 ,病虫害少 ,但却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世界上韩国、朝鲜、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采用农田栽培人参和西洋参 ,他们的人参产量相对低 ,并且病虫害比较严重。为了解决人参栽培…  相似文献   

6.
人参种植在阔叶林皆伐后的土壤里,种植一茬人参得砍伐一茬林木地,传统上需要30-50年的恢复后才能再种参。由于人参需要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土壤,从栽培人参开始至今,都是靠毁林开地来发展人参种植的。人们常常在林中选择最好的地形、土壤、植被来开垦参地;人参具有强烈的忌地性,  相似文献   

7.
在人参栽培后的老参地中栽培黄芪,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在栽参后的老参地理。栽培黄芪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参业自1989年价格大幅度下跌至今有六年.六年来,人参的栽培面积较1989年高峰期下降了55%,做货面积减少37%,水参总产量减少30%.1994年我国的人参业开始复苏,95年水参和成品参价格均已大幅度上涨,水参价格超过1988年高峰期,从而使我国人参业有大病初愈之感觉.在人参栽培业滑坡的同时,西洋参的栽培业却生机蓬蓬地发展起来,自1990年开始,栽培面积以很快的速度发展,有栽培人参的地方均有西洋参,并大有取代人参之势.我国人参主产区的吉林省集安市部分村屯人参就已绝种,全部用西洋参取而代之.然而在西洋参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其市场价格却成倍地下降.所以,我国的西洋参业亦有重蹈人参覆辙之忧.我们认为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1989年人参价格大幅度下跌是生产过剩造成的.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各行各业都迅猛地发展.各级政府为尽快地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在贷款、参业用地,栽培技术等方面都积极地扶持参农大量栽培人参加之高额利润的刺激,参农栽培人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栽培面积成倍地增长,从而造成了产大于销,价格下跌的局面.二、五年时间方有起色,这是由人参生  相似文献   

9.
韩国人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栽培人参有千余年 ,一直采用伐林栽参的生产方式 ,由于人参忌连作 ,砍伐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以至造成参、林矛盾 ,水土流失严重。韩国从本世纪 4 0年代开始采用农田栽参 ,其方法便于施肥改土、灌溉和其它田间管理 ,也便于实现参业生产机械化 ,有利于人参产业化生产。现在退耕还林人参下山势在必行 ,集国内 5 0年人参生产经验 ,引进了韩国现行栽培方法 ,推广平地栽参 ,是当务之急。高丽参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 ,其特点是 :平地栽参、人工施肥、栽培期短、质量好、产量高。韩国人参栽培有直播栽培和移栽栽培两种方法 ,直播栽培是把催芽的种…  相似文献   

10.
老参地、农田地土壤及作货人参、西洋参农残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参地 ,即栽培过人参的土地 ,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再栽培人参、西洋参。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态意识认识的增强 ,在广大人参栽培区已不允许再毁林栽参 ,这样就导致了栽培用地日益紧缺 ,现已影响到人参业的生存和发展。由吉林人参研究院承担的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参地土壤改良及永续栽参研究”项目 (合同编号 :吉科合字第2 0 0 0 0 2 0 3 -0 4号 ) ,其研究内容就是利用处理的老参地、农田地栽培人参、西洋参 ,现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该项目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土壤改良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和人参、西…  相似文献   

11.
人参栽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人参不能连作而导致很难找到适宜人参生长的栽培地,以前在老参地种植人参需要30年才可种植,专卖公社也需15年以上。从韩国人参烟草研究所成立以来,对根腐病原菌进行的深入研究,目前在老参地7年后就可种植人参。种植人参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连作的原因是人参短期内进行连作会出现根腐病及生育不良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嫁接技术在果树栽培上,已广泛应用。探讨人参与其近缘植物嫁接,对研究人参生理、人参育种、人参栽培及人参组织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参与西洋参、龙芽檧木、刺五加的嫁接试验,初步证明人参与西洋参、西洋参与人参嫁接,亲和性好,嫁接成活后可正常生长。龙芽檧木顶芽采用平切贴顶与人参嫁接可成活,人参劈接在龙芽檧木根上可愈合。刺五加与人参嫁接可愈合。  相似文献   

13.
《人参研究》2009,(4):F0004-F0004
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原集安市新开河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1年)成立于2009年4月,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集人参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专业人参制品企业。公司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围隔鸭绿江相望。新开河两岸宜参地资源丰富,人参栽培历史悠久,是国际公认的优质边条人参的主产地。  相似文献   

14.
《人参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人参专业科技期刊。 《人参研究》主要报道人参、西洋参和长白山药用植物的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力法、药理植化研究新成果、加工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 《人参研究》开设“栽培研究”、“药理研究”、“测定分析”、“加工技术”、“新产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院落栽培林下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华  来颖 《人参研究》2005,17(3):31-31
本文主要介绍利用自家院落栽培人参的技术要点,为林下参移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参药用史的再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参史,应包括它的自然史、药用史、采掘史、栽培史、文化史等。  相似文献   

17.
在长白山区自古一直采用皆伐林地栽培人参,而且只能栽培一茬人参,土地利用率很低、至今老参地大多荒废,参后还林也是近几年才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老参地再栽参问题已是人参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人参栽培技术,参地不使用肥料,怕烂参,但近十几年由于透光棚等一系  相似文献   

18.
人参红皮病,亦称红锈病。在人参栽培区普遍发生,是困扰人参生产、影响人参产量及质量的主要因素,轻者发病率达10%,重者达到40- 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为首次采用日光温室栽培的新品系人参的质量和前景提供理论依据、指出该地区是否适宜推进日光温室栽培模式及日光温室栽培人参是否达到《中国药典》标准。实验中对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6个不同种质来源人参的20种单体皂苷及16种氨基酸进行测定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日光温室栽参品系间差异较大、品系内差异较小。野参I的皂苷总加和值和氨基酸总加和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是较有前途的品系。从测得的各项数据均呈现较高且稳定的态势可得出结论:该地区较适宜推进日光温室栽培人参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参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人参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土壤改良技术进行综述,从传统的伐林栽参、农田栽参、林下参栽培等方面阐述了人参土壤在改良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