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选择优质饵料选择优质而新鲜的饵料投喂很重要,切不可用腐败变质饵料投喂。夏季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十分重要。对于同一种鱼类,蛋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新农村》2010,(4):32-32
1.饵料选择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鱼类饲料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目前鱼饲料没有统一的营养标准,蛋白质含量参差不齐,故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要求配方科学,配比合理。如果使用鲜活饲料(小杂鱼虾等),要求品质新鲜,无毒无害。  相似文献   

3.
一、饵料投喂 1.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蛳、花白鲢、玉米、小麦等饵料。 2.投喂量早期(4-5月)水温较低,加上养殖苗种刚投放.投喂饵料种类要精细.量偏少。以投放的鲜活螺蛳等贝类为主.配合投喂部分套养的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左右:中期(6-8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
一、饵料投喂 1.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蛳、花白鲢、玉米、小麦等饵料。 2.投喂量早期(4-5月)水温较低,加上养殖苗种刚投放.投喂饵料种类要精细.量偏少。以投放的鲜活螺蛳等贝类为主.配合投喂部分套养的花白鲢.日投喂量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左右:中期(6-8月)水温适宜.中华鳖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5.
《当代农业》2011,(15):45-45
投喂次数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类的生长。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高;投喂次数太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加大,饲料损失率也大。一般情况下,同种鱼类,鱼苗时期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次之,成鱼可适当少些。  相似文献   

6.
吴凡 《农家致富》2004,(24):42-43
强化投喂 在蟹种进入越冬休眠期间,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能量,以供其休眠期的消耗。投喂多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海(淡)水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鱼粉、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等,也可投喂添加了动物性饵料的人工配合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整体摄食量下降而过早停喂。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2013,(14):39
一、掌握投喂标准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应防止剩料。二、区别养殖种类不同种类的鱼,在高温期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喂量与投饵料品种也应有区别。三、把握吃食时期高温期原则上以喂七成饱为佳。选择定点投喂观察,一般以投喂后1~2小时吃食情况而定。如1小时内吃完表明要加料,2小时还没吃完,则要适当减量。如果经过较长时间正规投喂,鱼类吃食时间突然减短至2小时,说明鱼体已增重,应调整投喂标准。  相似文献   

8.
谢刚  于丰 《新农村》2005,(8):20-20
近年来,随着养鱼技术的不断提高,用全价颗粒饵料养鱼的方法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由于不少养鱼者对投喂驯化不得法,使所驯鱼类迟迟不能上饵料台,不仅影响摄食,耽误生长,也增加了工本,影响养殖效益。下面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两种简单易行的驯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种类、不同组合开口饵料及其投喂方式对台湾泥鳅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不同的开口饵料(蛋黄、豆浆、小球藻、卤虫、配合饲料)进行单一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处理和蛋黄处理的效果较好,配合饲料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75.27%、存活率为81.00%,蛋黄处理台湾泥鳅仔鱼的增重率为307.53%、存活率为82.00%。在单一饵料试验的基础上,选取5种不同组合型(蛋黄+卤虫、蛋黄+卤虫+小球藻、蛋黄+配合饲料、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蛋黄+卤虫+配合饲料+小球藻)的开口饵料进行组合饵料试验,结果表明,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增重率为597.85%,存活率为89.00%。在组合饵料投喂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分别每天投喂2、3、4次进行不同投喂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最优组合(蛋黄+配合饲料+小球藻),按最适投喂频率每天投喂3次,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投喂量为蛋黄60 mg+配合饲料100 mg+小球藻105个/m L处理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达到最高水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不少养鱼户投喂鱼饵用全池泼洒的方法,既浪费饵料,又污染了水质(投喂豆浆或投施粪肥除外)。正确地搭设食台,可以避免浪费,节约饵料.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还能使鱼养成定点吃食的习惯,缓解拖食现象。为此,应根据不同养殖对象和饲料种类采用不同的食台。  相似文献   

11.
赵振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60-8562
近年来,随着动物应激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鱼类应激生物学的研究。阐述了应激的概念、鱼类应激的发生及危害,主要包括应激反应对鱼类的生长、行为及机体健康的影响。从饲料投喂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最后,分析了饲料投喂与鱼类应激反应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水产健康养殖及鱼类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勃 《农家致富》2006,(9):39-39
饲料与驯化 驯食在夏花放养后第2天即开始.用于培育冬片鱼种的人工饲料主要有鱼粉、蚕蛹粉、豆饼粉,常规鱼类颗粒粉碎料亦可.要求蛋白质含量较高(38%以上)。日投量:体长3厘米的鱼苗250~300克,万尾:体长5厘米的鱼苗500~600克,万尾:体长6厘米的鱼苗1—1.2公斤,万尾:体长7.8厘米的鱼苗1-5公斤/万尾。一般日投饲料2次(上午、下午各1次),可在池塘周边泼洒投喂(上风处多投),也可在池塘边搭多个食台投喂。开始驯化的前10~15天.采用较细的粉状饲料(30目左右),随着鱼种个体的生长,粉状饲料的颗粒逐渐加粗。日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鱼吃食及生长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4.
1选择营养物质合理,均衡、品质好的饲料。饲料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本,饲料品质好,鱼类吃食后可消化吸收的部分高,鱼类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反之,用品质差的饲料养殖鱼类则会大大加重养殖成本。2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减少饲料浪费,控制饲料成本的有效途径。投饲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承旭 《新农村》2001,(3):18-18
1.饵料的多样性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载足够的水茛覆盖率在40%以上 水  相似文献   

16.
徐承旭 《新农村》2008,(9):24-24
1.投足饵料 饵料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粉等;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瓜果、玉米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日投饵量一般为池蟹总重的5%~8%,每天投喂2次,其中傍晚投喂量占投饵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17.
江辉 《湖南农业》2007,(9):19-19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文彬 《农技服务》2006,(11):37-37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19.
牟水元 《新农村》2008,(4):24-24
确定投喂量,既要满足鱼类生长需求,又不能过量。过量投喂不仅增加成本,且污染水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鳜鱼配合饲料适宜投喂频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进而促进鳜鱼养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试验设置5种投喂频次(分别为每天1次、2次、3次、4次、5次),研究不同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对鳜鱼生长发育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显著影响鳜鱼体重增加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饵料系数,均在每天投喂3次和4次时取得最大值。鳜鱼肌肉品质指标中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整体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则随着投喂频次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在鳜鱼养殖中,投喂频次每天3次和4次是鳜鱼配合饲料最适宜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