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罗亚毅 《农电管理》2009,(2):F0004-F0004
常年在外打工的肥西县山南镇龙嘴村王姓村民一家于1月7日返回家乡,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上午肥西供电公司山南供电所工作人员就来到他家中,为其免费检查维修开关、闸刀、灯头、电线,在第一时间送上了电。他说:“我特地买了几只蜡烛,准备改天再去供电所申请恢复用电,没想到这么快灯就亮了,蜡烛看来用不上了。”  相似文献   

2.
近来,洪泽县接连发生几起因夜晚偶尔停电后,用户点亮蜡烛照明不慎,而引起火灾,烧毁家用电器等财产的事件。下面从中列举二例。 一次是高良涧镇邓码村朱某在停电后,随手将一支蜡烛点亮后放在电视机上面,就在蜡烛快烧完时,电视机的外壳被燃烧起了火,待家人发现后,火虽然被扑  相似文献   

3.
那年过年的时候,我在花市买了两盆郁金香。那时它们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候,每一株都站立得笔直,娇艳的花朵在寒风中微微颤动着,让人心中不由得泛出一种柔柔的怜爱。 拿回家中,把它们放在书桌上,看书累了就看  相似文献   

4.
日光灯在工作时,镇流器有时会发出“嗡嗡”声,这是镇流器振动发出的声音。要消除这种故障,只需打开镇流器盖,将燃着的蜡烛倾斜,让蜡烛  相似文献   

5.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江苏农机化》杂志也点燃了她15岁生日的蜡烛。点燃蜡烛时,我们心潮澎湃,怀着与所有人都同样的对过去的眷恋之情,想到了我们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伴着《江苏农机化》杂志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5年,心中涌起了一种付出后得到某种回报的满足感和光荣感。我们在想,15岁对人生来说还只是一个充满希望又十分懵懂的青春少年,但对一个肩负着历史重任的行业杂志来说,应该是已经走向成熟。在吹灭蜡烛时,杂志社  相似文献   

6.
父亲和书     
父亲爱看书,从我记事起,就记得自己有个手爱捧书的父亲。现在,父亲尽管年过七旬,但生活里的多数时间却依然端坐在书桌前。书,已成了父亲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幽默     
《农村电工》2007,15(2)
加付电费旅客:什么?一晚要50元。瞧你这破床破被,告诉你吧,昨晚我没法睡,通宵都在看书。老板:那好,请你再加付5元电费。  相似文献   

8.
感悟时间     
朋友来家作客。我问道:“最近在看什么书?”朋友答:“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哪有时间看书?”文友见面。我问他:“这些日子在写些什么?”文友回答:“写什么呀!正经事都忙不完,哪儿有时间!”  相似文献   

9.
焊接小经验     
无论是电机绕组的维修,还是各种铜线之间的互相连接,均需用锡焊接或是镀锡.万一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电,或是电烙铁坏了就会影响工作的进度.怎么办?只要在自己的工具包或箱内常备有几支蜡烛就可解决.首先将焊接部位用电工刀或其他工具打磨干净,对接绑扎好后将焊接部位水平摆好涂上焊锡膏,上面一定要多涂.然后,一手拿点燃的蜡烛,一手拿焊锡丝,蜡烛要慢慢均匀的烧烤涂在焊锡膏的部位,待焊接部位焊锡膏出现沸腾丝丝  相似文献   

10.
永恒的美丽     
周日,去图书馆看书.在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几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画像,我紧挨着"居里夫人"而坐.画中的居里夫人,容颜清新、气质朴实、笑容淡定,而她在<我的信念>中的名言更是在旁边印证着这种超越尘世的美丽:"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相似文献   

11.
我的“悦读之乐”,是从前几年才体会到的。虽然学生时代我也爱看书,但那时都是“浮光掠影”地凑个热闹。参加工作之始,为生计奔波,我从未静下心来深读过一本书。清闲下来,周遭的哥们姊妹大都在“砌长城”、玩纸牌。我却厌倦那种吆五喝六的大呼小叫,所以,我就索性捧起一本书,在绿树婆娑的公园里、在月光倾泻夜深人静时、在蜂舞蝶翩的山中沟壑中……潜下心来与书中人物细细交谈。  相似文献   

12.
熊琼 《农电管理》2012,(1):68-68
小时候,“电”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只有电灯和电视。从小随着父母居住在林场的宿合,那15瓦的灯泡虽然昏暗,但比起蜡烛的光要亮的多。记得每天晚饭后,一群大人和小孩总是争先恐后地跑到全林场唯一的一台黑白电视机前等待《霍元甲》等节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我的高中同学刘晓芬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应聘到一个公司做了文秘,平时她喜欢看书,文章也写得不错。做文秘的空闲时间,就自己写些工作中的心得感受。半年后,刘晓芬认识了男朋友兰科,兰科原来在一家电脑公司打工,后来自己成立了公司,每日辛苦奔忙。有一天兰科无意看到晓芬的笔记本,问她:你记录这  相似文献   

14.
江镇 《农电管理》2014,(9):70-70
<正>"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宁静来,然而委实不易"。这是鲁迅先生在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开篇小引第一段话。重读《朝花夕拾》已是凌晨两点,不知何因,当夜思如无缰野马,翻来覆去睡不着,居然很想看书。突然想起好一阵子没写散文,加之睡前  相似文献   

15.
电嫂的心思     
就你天天忙,供电所离了你就不行吗?咱家4天都没电了,妈的眼睛本来就不好,张丽、小虎每天晚上点着蜡烛写作业。你今天再不回来,我明天就打电力报修电话。正在马家山村负责农网改造的小河供电所员工张正山接到了妻子的电话,还没等他解释,妻子那边就已挂断电话。同事们心里清楚,老张已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回家  相似文献   

16.
母爱深似海     
正母亲毕生的心血和智慧都倾注于她所钟爱的事业和家庭,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她身上几乎集中了女性所有的优点,在我的眼里是个近乎完美的人。她是我们大家庭的擎天柱,是亲友们尊敬的热心人。母亲生于战火纷飞的20世纪40年代初,其父在芜湖市长街开了一家诊所,妙手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是当时芜湖的名医。  相似文献   

17.
我哥小时候患脑膜炎留下了耳聋的后遗症.可他从小爱看书,尤其是电器方面的书籍.1994年,他承包了我们组上的米面加工坊.虽然他服务周到,可电动机老出毛病,一年下来亏了2000元,他不知道以后怎么办.一次我进城办事,凑巧在朋友家里看到一本《农村电工》,看到她通俗易懂,简炼实用,正适合我哥阅读,马上把朋友家里所有的《农村电工》“洗劫”一空.  相似文献   

18.
<正>家里的台灯忽然不亮了,没有备用灯泡,只能点亮室内的大灯。忽然想起放了很久的旧台灯,在柜子的犄角旮旯中找出来,擦去上面的灰尘,插上电源插头,旧台灯竟然还能点亮,让我欣喜不已。说起来,这盏台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中。家里人多空间小,根本没有放置写字台的地方。晚上,母亲不做缝纫活的时候,我就挤在缝纫机上看书学习。缝纫机冲着窗户放置,为的是采光  相似文献   

19.
倪庆伟 《农村电工》2004,12(8):44-44
曾记得第一次登杆时的胆怯第一次收费时的羞涩第一次接到报修电话时束手无措的尴尬哭了吗看不清亦记不得在无数个风风雨雨中来去匆匆的影子如今我白皙的皮肤渐变成黝黑色柔嫩的双手被厚厚的茧包裹昔日高傲的杆塔已被我踩在脚下与白云相偎与山巅并驾这是属于一个勇敢者所能享受的快乐当又一次接到了报修电话到达现场后我从容不迫灯亮了这么快用户惊喜地说以后还会更快我的承诺掌声笑靥中捧上一杯热茶飘溢着乡情的芳菲这也是一个奉献者的收获当我把思绪拧结成生日蜡烛点燃噼噼叭叭的灯花仿佛在为我喝彩风的手也在拨弄着银线仿佛在为我演奏祝福…  相似文献   

20.
受山多、地少、缺水等自然条件限制.1978年花园村年人均收入仅为87元、人均口粮120kg。为改变村庄贫穷的面貌.让村里人过上幸福的生活.1981年村民邵钦祥会同二哥和老支书筹集资金1500元.在村祠堂里办起了蜡烛厂.尝试办工业帮助村里致富。蜡烛厂半年就赚了1500元。同年10月.邵钦祥等人自筹资金9000元.办起了花园服装厂.当年实现产值5万多元,获利7000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