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掌握我国杧果中甲氧基丙烯酸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残留的风险水平,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并运用点评估法对儿童和成人的长期及短期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4,定量限 (LOQ) 为5 μg/kg;在5种不同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6%~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14%。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国杧果主产区和消费城市1056份全果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有吡唑醚菌酯 (22.6%)、嘧菌酯 (18.5%) 和苯醚甲环唑 (15.5%)。运用杀菌剂50th和97.5th百分位点的残留值分别计算对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杧果中吡唑醚菌酯等13种杀菌剂对成人和儿童的长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5%和0.01%~0.3%,9种有急性参考剂量的杀菌剂残留在成人和儿童中短期暴露风险商分别为0.01%~7.2%和0.02%~28.9%,通过杧果摄入13种杀菌剂对人体产生的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根据上述杀菌剂在我国杧果上的登记情况、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膳食评估结果,建议加强对醚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氟硅唑、腈苯唑、氟环唑和三唑醇7种杧果上未登记农药的监管,修订吡唑醚菌酯及制定肟菌酯等杀菌剂在杧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  相似文献   

2.
卜丽芳 《植物医生》1996,9(6):42-42
绿得保果树的主用杀菌剂卜丽芳(辽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110200)绿得保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保护性杀菌剂。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并含有钾、钙、镁、锌、铁、硼等多种营养元素。目前已被国家农业部植保总站列为国内果区重点推广的产品,也是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3.
龚标勋 《植物医生》2003,16(5):31-32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常因多种病害危害造成烂果。其中最主要的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炭疽病、褐斑病和桔火病等 ,对于此类病害应掌握好合适时机进行防治。1 杜绝病源采收后 ,贮藏前要严格选果 ,去除带有病菌及伤口果实 ,以减少病源。2 适时采收远程运输、贮藏的果实不必要求全熟 ,采收期以果实八成熟度为宜。因为这时期 ,柑桔果实内在品质已达到商品要求 ,含酸量较高 ,含糖量略低 ,耐藏性好 ,不容易发病腐烂损失。3 浸果处理柑桔果实采收后应及时用杀菌剂浸果处理 ,以杀灭果实表面上的病菌 ,杀菌剂可选用 5 0 %施保功…  相似文献   

4.
使用农药后 ,农药对作物产生的不正常的生长发育或生理障碍现象 ,称为药害。化学杀菌剂在农业生产上已广泛应用 ,但使用农药不当等造成药害事故也屡屡发生 ,虽然它远没有除草剂和杀虫剂那么严重。蔬菜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也常受杀菌剂药害困挠 ,损失巨大。一、杀菌剂药害的症状蔬菜作物遭受杀菌剂药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是蔬菜的叶、花、果等部位出现各种斑点、花叶、穿孔、心叶卷曲、僵化、溃疡、焦枯、落叶、落花、果实僵硬、落果 ,甚至整株死亡 ;生长发育迟缓、矮化等症状也很普遍。此外 ,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时引起种子发芽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中生菌素防治苹果轮纹病和苹果叶斑病的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2-1993年在河南省试验的结果表明:以中生菌素替代果园常用杀菌剂退菌特、多菌灵等,与波尔多液交替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防效相当于化学药剂处理,大面积使用病率控制在5%以下。对叶斑病类防效突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化学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常用杀菌剂单剂及混配对杧果叶片的安全性和对叶部病害的防效,选择17种杀菌剂,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34个单剂处理,并根据当地防治习惯设计29个混配组合,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58组混剂处理。施药后调查杧果叶片药害情况及各处理对叶部病害的防效,发现34个单剂处理中有7个产生了药害,58组混剂处理中有14组产生了药害。多数混剂组合对杧果叶部病害的防效表现出增效作用,个别组合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果炭疽病菌和果蒂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咪鲜胺.异菌脲对炭疽菌的毒力最高,EC50和EC75分别为0.12μg/mL和0.27μg/mL、其次为咪鲜胺。而与果炭疽病菌相比,4种杀菌剂对果蒂腐病菌生长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异菌脲对蒂腐病菌的毒力较高,EC50和EC75分别为0.35μg/mL和0.82μg/mL。采后病害防治试验表明,267μg/mL咪鲜胺.异菌脲常温浸果3~5 min,贮藏15 d,对炭疽病的防效达91.07%,防治效果最佳。供试4种杀菌剂对蒂腐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仅有1 250μg/mL异菌脲常温浸果1 min对蒂腐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经综合评价,咪鲜胺.异菌脲对控制果采后病害发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杀菌剂混剂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作用机制不同或相同的杀菌剂混合后能产生增效作用的理论与实践是开发新的杀菌剂混剂的基础。本文讨论了杀菌剂混剂增效作用的评价方法,不同类型杀菌剂混合后的增效作用,混剂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下的增效作用以及杀菌剂混剂增效作用的机制,为杀菌剂混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施保功杀菌剂施保功(sporgon)是丙氯灵(prochloraz)和氯化锰复合制成的50%可湿性粉剂,是德国先灵农业化学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对子囊菌引起的各种作物病害有特效。其作用方式是通过抑制淄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尽管其不具有...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两年室内药效测定 ,初步建立起部分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烂果病菌丝抑制作用的毒力档案 ,选出防效较高的几种单剂 ,并通过两年田间用药技术研究 ,明确果实生长前期 ,喷洒多菌灵、苯菌灵 ,中后期波尔多液与多菌灵、苯菌灵、福星等加三乙膦酸铝交替使用 ,对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同时探讨了只在果实潜伏侵染病菌开始活化扩展期喷药 ,对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以氟啶胺为代表的解偶联剂具有低毒、广谱和高效的特点,对病原真菌、卵菌和细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然而随着杀菌剂频繁而大量的使用,有害生物发展出越来越严重的抗药性。开展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研究,能够有效预防或治理病原菌抗药性。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机制解析方法通常以杀菌剂的靶标蛋白为线索展开,但由于氟啶胺这类杀菌剂在病原菌体内可能不是通过与靶标蛋白结合而产生的抑菌作用,使得通过寻找抗性突变体中发生变化的氨基酸位点,进而进行抗性机制解析的方法难以奏效。本综述以氟啶胺和我国自主创制的杀菌剂双苯菌胺为研究对象,对其作用机制及病原菌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这类杀菌剂的田间科学使用提供参考,同时可为病原菌多药抗性机制的解析提供借鉴,丰富杀菌剂抗性研究体系,并能够在实践中为病原菌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防治梨黑星病,各个果园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多次施药,但有的果园并未取得好的防效。究其原因有多种可能:①用药不当,未在关键时期施药,病害失控;②病菌对有些杀菌剂已有抗性,虽按要求施用,防效下降;③对新的高产内吸杀菌剂品种应用技术未能深刻领会。实质是对病原菌的越冬、早春初发生、流行的气候条件等所知不多,抓不住防治关键,再加上对药剂使用技术不精等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2022,24(5):904-920
杀菌剂毒力是化合物具有开发和应用价值的固有生物学性状,不仅是农药登记部门予以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而且也是反映杀菌剂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技术参数。本文明确了杀菌剂毒力术语的定义,强调了杀菌剂可能的未知作用方式及通过与病原菌、寄主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病害及流行防控效力在杀菌剂毒力评价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化合物与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异性和精确性及干扰靶标蛋白功能的毒理学机制,揭示了杀菌剂毒力的选择性原理。综述了杀菌剂毒力生物测定及其结果分析方法,分析了可能影响毒力测定结果评价的常见因素。本文所述内容可为从事农药创制、加工、应用、毒理与抗性及分子互作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杀菌剂使用不规范、面源污染风险高等问题,依据在蔬菜上登记杀菌剂的推荐剂量、杀菌剂毒性、水溶性以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等数据,采用赋权Borda综合分析法筛选出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菌剂,意在减少丹江口水源涵养区蔬菜杀菌剂的使用量,减少蔬菜和土壤以及水源中的农药残留量,在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确保"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开发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20年来世界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进展,并介绍了杀菌剂工业发展的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梨和苹果种质对阿太菌果腐病菌Athelia bombacina的抗性以及筛选防治其有效杀菌剂,采用离体菌丝块有伤接种方法对40份梨种质和154份苹果种质进行病斑直径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对不同种质进行了抗病性分级,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常用杀菌剂对阿太菌果腐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根据聚类分析法和平均病斑直径法均可将梨和苹果种质划分为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5类。与平均病斑直径法相比,梨和苹果种质分别以欧式距离为14和10作为最佳聚类分割点时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更加科学地划分类别,从40份梨种质中筛选出金锤子梨1个高抗种质,仅占总数的2.50%,从154份苹果种质中筛选出垂丝海棠、莫斯科透明、新疆苹果、路边石、伏帅等32个高抗种质,占总数的22.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腈菌唑、咯菌腈和噻呋酰胺对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27、0.048、0.054和0.095 mg/L。表明梨和苹果种质均可被阿太菌果腐病菌侵染,但不同种质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戊唑醇是采前防治阿太菌果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7.
全球农药新品种开发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令 《新农药》2006,10(1):12-16
2000年以来国外报道的杀菌剂品种共有24个,其中自粉病、锈病等10个,卵菌纲病害7个,稻瘟病2个,广谱杀菌剂4个,防腐剂1个。  相似文献   

18.
5%氨基寡糖素对香蕉黑星病的抗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对香蕉黑星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化学杀菌剂结合使用,可促进和提高对黑星病的防效,并对香蕉营养期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改善蕉果外观品质,提高单产,增产率达9.79%,增收效益显著,值得在香蕉等农作物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5种化学杀菌剂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体及芽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顽固性土传病害, 已遍布我国各大棉区。目前人们防治黄萎病主要以化学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或生长期喷雾防治,但防治效果很不理想。Kattan等提出用化学药物弱化病原菌后有利于生防菌的进攻,并以此作为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方法。综合利用生物和化学的防治措施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微生物制剂与化学杀菌剂正确联合,既可降低二者的用量,提高杀菌效果,又能防治一些对微生物制剂不敏感的病害,起到兼治作用;同时,可减少化学杀菌剂对环境的污染,还可避免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化学杀菌剂而使病害产生抗药性。由于二者混用时化学杀菌剂因其本身及制剂中的助剂对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20.
辣(甜)椒几种烂果的诊治徐刚,徐华坤(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农技站255416)辣(甜)椒烂果是多种病害的共同症状,但病原不同,症状各异,防治方法也不一样。笔者根据多年来诊治蔬菜病害的实践对辣(甜)椒几种烂果的诊治分述如下:1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