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耕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根据研究,棉铃虫一般在距地面2.5~6cm(深的可达9cm)处化蛹越冬,冬耕对越冬棉铃虫具有多种杀灭作用:①破坏蛹室,改变蛹体的自然状态,降低到春羽化率;②将部分虫蛹翻至地表而被于死、冻死或被天敌啄食;③将部分虫蛹翻人土壤深层,使其不能正常羽化出土而被闷死,从而减少越冬虫源。其技术要求是:1备耕时间冬耕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行,在大地封冻前(冻土层超过5cm)耕完,以延长风化时间,提高灭虫效果,并有利于多接纳雨雪…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越冬蛹的调查夏志贤(山东曹县植保站,274400)近年来棉铃虫在黄淮海棉区严重发生,因此调查好田间越冬蛹的存量,对翌年第一代棉铃虫发生的正确预报,至关重要。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田间的越冬蛹,除棉铃虫外,尚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草夜蛾、甘蓝夜蛾和粘...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棉铃虫越冬蛹滞育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以蛹滞育越冬。由于越冬蛹春季发育至眼点开始移动后,抗寒力明显下降,易受低温影响而死亡,故掌握其眼点移动进度和温度的关系,不仅可以提前越冬代蛾发生期的预测,还有助于分析春季低温对越冬蛹存活的影响程度,为该虫冬后有效虫源分析提供依据。李锦华等(1988)曾报道四川棉铃虫越冬蛹滞育解除与3  相似文献   

4.
耕锄灭蛹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王厚振,原永兰,许立瑞(山东省植保总站济南250100)(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棉铃虫蛹期对外界环境及不良因素的抵御处在被动状态,是一个世代的薄弱环节,采取灭蛹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者1994~1995年对耕锄灭蛹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表明,棉铃虫在甘肃敦煌棉区年发生3~4代,第4代为不完全代。明确了各世代的盛发期和主要寄主作物。阐明了棉铃虫在本棉区可以安全越冬。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且四周地埂是棉铃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冬灌可显著降低越冬蛹的存活率。结合多方面调查资料分析,初步认为本市棉铃虫虫源以本地虫源为主。同时,还在变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本地区棉铃虫各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6.
泰山1号昆虫病原线虫对棉铃虫幼虫和蛹的致死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报道了昆虫病原线虫对棉铃虫室内测试的致死效果。试验采用人工饲养的棉铃虫1-5龄幼虫和蛹。当益害比为80:1时,1-5龄幼虫2天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6.779%、70.968%、96.610%、93.750%和100%;益害比为40:1时,3天的校死亡率分别是21.818%、87.931%、98.333%、96.667%和96.667%。在含水量为6。591%,深度为5cm的沙中,益害比为200: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铃虫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新疆地区不同气候带棉铃虫种群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新疆棉铃虫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分布于-21.69 ̄-21.11℃,明显低于湖南省衡阳市种群(-17.11℃)、河北省南宫市种群(-19.19℃)和辽宁省锦州市种群(-19.13℃)。新疆棉铃虫不足育蛹在-14、-18、-20和-22℃下的50%个体致死时间分别为229、51、2.79和0.68h,其低温生存能力显著强于内地种群。土壤含水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江西棉铃虫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江西棉铃虫几乎年年大发生。本文提出适合江西棉区推广应用的棉铃虫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种植抗虫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冬耕、中耕和灌水灭蛹,整枝灭卵,杨柳枝把或高压汞灯诱蛾都是有效的综防措施。防治策略、防治指标和施药技术是化学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系统研究了黑纹粉蝶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越夏期间CAT活力处在低水平,CAT活力的降低与夏季高温密切相关,(2)越冬蛹在越冬期间CAT活力处在高水平,CAT活力的升高与冬季低温密切相关;(3)滞育肾的CAT活力比同期的非滞育肾明显要低,但在它们的幼虫期和预蛹期,CAT活力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生化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高温能够延缓滞育的发育,使越夏代成虫趋于分散羽化,而低温能够促进滞育的发育,使越冬代成虫趋于集中羽化,以及为什么越夏蛹的死亡率比越冬蛹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10.
对砍伐后存放了不同时间的杨树虫害木分别剖成厚度为1.0cm,1.5cm,2.0cm及2.5cm的木板,系统调查了木材内光肩星天牛幼虫及蛹的存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伐倒木存放7个月以上时,杨树虫害木内无任何天牛活虫态存在,可安全地制作不同厚度的木包装,并杜绝人为传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棉铃虫在甘肃省河西地区重度发生,严重阻碍了玉米生产。为有效防治棉铃虫,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本研究调查了玉米田棉铃虫发生规律,介绍了两种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并测定了两种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河西地区1年可发生3代。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中,占总越冬蛹量的55.56%,2016年玉米连作田平均蛹量200.10头/667m2。越冬蛹于4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为5月中下旬,1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7月下旬,2代棉铃虫羽化高峰为8月中旬。棉铃虫成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产卵习性不同,玉米雌穗吐丝后87.86%的卵着落在花丝上。29℃下,棉铃虫卵期4.53d,幼虫平均历期24.60d,蛹期9.93d,成虫寿命为10.07d,完成一个世代需49.13d。田间防治效果显示,高架喷雾防治效果优于无人机喷雾。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效果较Bt高,且速效性好。综上所述,河西地区棉铃虫越冬基数大,以2代棉铃虫为害最重,玉米吐丝期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喷雾防治时可优先选用高架喷雾方式。  相似文献   

12.
苹果金纹细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在鲁中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苹果落叶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是开始再现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达盛期。成虫羽化后于次日清晨5:00~6:00开始交配,持续交配1.5~3h,交配后不久在叶片背面产卵,单个散产,平均单雌产卵40余粒。幼虫孵化后直接景入叶片内取食叶肉,并非苞内化蛹。在15~30℃,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1发生情况简介澳大利亚棉铃虫有2个近似种,一个是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另一个是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以棉铃虫发生为主,周年可以发生为害。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从春季到秋季,两个种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萌发力及其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年系统测定试验,稻曲病菌越冬厚垣孢子在室内和水泥池的土中可以存活5-6月。在种植油菜、苕子、蚕豆、小麦的露天水泥池中,越冬的厚垣孢子均有萌发力。在油菜、苕子、小麦3种越冬作物大田土中越冬的厚垣孢子的萌发率以油菜田最高,为2.04‰。越冬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数量大,萌发率可达0.4%-2.97%。稻茬中越冬的厚垣孢子和在3cm浅土中的厚垣孢子,其萌发率分别较冬闲田或科作田土中和15cm深土中高。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雄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7年棉铃虫在宁夏垦区大面积发生,成为为害农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害虫。为了摸清棉铃虫在垦区的发生动态及分布规律,在农垦暖泉农场、平吉堡农场主要农作物种植区设置10个监测点,通过冬前/冬后越冬蛹调查和连续2年性诱监测,对棉铃虫的越冬习性和成虫发生世代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垦区棉铃虫越冬场所主要集中在玉米田,冬前深耕和冬灌可有效破坏棉铃虫越冬、降低其存活率;越冬代、1代、2代成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1、2代幼虫为害灌浆期小麦、吐丝灌浆期的玉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新乡棉区棉铃虫出现完全五代王武刚,梁革梅,李修立(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依据有关文献报道,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有些年份四代非滞育蛹虽能羽化为成虫,但这些成虫所产第五代卵孵化的幼虫,因后期天寒被...  相似文献   

19.
警惕美洲斑潜蝇传入赵守歧,王春林(全国植保总站,100026)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uaeBlanchard)是一种严重为害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检疫性害虫,异名为L.pullataFrick,L.canomarginisFrick,L.m...  相似文献   

20.
以低剂量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Var.hurstakj)饲喂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ubner)三龄幼虫和成虫,结果发现B.t.以幼虫及成虫存在明显后效作用,即幼虫和成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