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治理作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环节,至关重要。南京市L社区基于深厚的社区文化底蕴,通过对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的优化,在"乡贤+社工"模式的带领下,在共建单位与商户的支持下,搭建了社区居民自治的舞台——贤爱堂,社区居民自治初见成效,社区治理模式得以创新,乡贤文化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治理理论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在主体认同感、协同整合性、信息化运用、公共服务终极目标等方面与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契合性。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居民自治存在制度自身缺乏整体性、主体间整体性协调不足、参与渠道不够畅通、整体性参与不足等问题。解决对策有:围绕“两委”以及“乡村”关系开展协调机制构建;围绕参与自治的信息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激励构建整体性参与机制;围绕传统道德习俗、村规民约、“微自治”构建农村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传统以单位为中心的党建工作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社区党建进入党组织工作视野。同时,作为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是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区域,更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地方。在社区治理中,党组织能发挥自身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人们提供服务,在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建工作能在社区治理中将群众与治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实现党的社会领导。因此,要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也要重视党建工作,使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多元合作共赢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巫溪县社区居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巫溪县社区居民自治的实际对策。对于提高巫溪县社区居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该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12-113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地城镇化"的产物,其社会治理必将是下一步社会治理的重心。然而,政府的治理理念尚未完全转变、农民及社会组织的参与不充足、社区居委会的自治不尽如人意,新型农村社区的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政府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需要农民、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点在乡镇、社区。城市社区居委会由于自身的行政化,政府干预和居民的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实现社区自治。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从社区自治能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及完善法律法规角度深入研究居委会管理模式和转型的路径,对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8):216-21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方都依据实际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新方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以S市的居民自治项目为例,分析基层社区开展居民自治项目的运行机制及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研究发现,当前居民自治项目的运作虽然动员了居民力量,社区居委会、街道,甚至社区外的社会组织也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居民自治项目的运作依旧离不开政府的"手",居民的参与度和参与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5-257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社区及其治理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化"、改革开放后的"自治化"。这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新时代农村社区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极大变化,呈现出复合化特征,诸多因素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路向转换。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从价值目标、治理理念、治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纵观中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社区合作型治理模式;居民自治型治理模式。针对目前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互动模式主要体现为发挥社区居民的自治性权利,实现社区治理主体、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社区制度建构等层面的分权参与。基于和谐社区构建要求,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互动模式的路径选择主要在于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强化多元合作关系、重视公民社会的主体权威维护、构建和谐治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2018年12月,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社区普遍制定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1.
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阐述了"三社联动"机制的政策背景与治理作用,探索了关于"三社联动"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参与安宁区社区治理的运行模式,以及"三社联动"机制试点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自治运行机制的制度化建设等对策,以便于给"三社联动"模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可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9,(12)
<正>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和落脚点,其核心是人的自治意识、参与能力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桥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从社区治理基础、资源优势、管理水平、居民人文素质等实际出发,探索了"一社一品"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新路径。1.现状分析柯桥街道下辖27个社区,户籍人口5万余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采用案例研究法,从居民的满意度、参与度、社区认同感来研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结果表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主要是在参与社区活动程度、治理渠道、社区主体、社区治理制度方面。解决当前困境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健全和完善社区治理制度、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二是健全社区文化和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扩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三是组织开展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对社区组织的信任;四是培育融合性社会组织、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因此,改革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建设,从原有的准行政管理型模式逐步过渡到民主协商、合作型治理模式是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247-249
近年来,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到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被提升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上来,受到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具有行政化的性质,村民自治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在原来的"三社"(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基础上,加入社区志愿者,构建"四社"联动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对于实现村民自治、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回迁社区作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缩影,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场所。从空间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调查,发现K市Y社区面临居民交际网络破裂、心理适应不足、生活习惯矛盾等治理困境。基于此提出,空间重构策略是应对空间嬗变下矛盾与冲突的有力治理实践,空间的互动、多元的参与、文化的链接是实现社区和谐善治共治的重要行动逻辑,社区居委会可利用物理、心理、文化空间的拓展,强化居民认同。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临海农场社区是江苏垦区开发较早的社区之一,辖区内户籍人口5490人,常住人口3100余人。近年来,临海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将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构建厚德临海幸福家园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行居民自治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以“强化自治功能、提升治理水平”为核心,积极探索民情协商治理新体系,完善知民情、  相似文献   

19.
“村转居”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区别于城市传统社区和农村村落社区的"村转居"社区已逐渐成为容纳城市新增人口的承载器,如何对"村转居"社区进行有效治理也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中还存在诸如外部不利环境的阻碍、相关法律规范不健全、公民自身参与素质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突破外部环境阻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参与素质等几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内在要求,也是社区发展的动力和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有利于强化居民的责任感,加强社区成员间的邻里关系,增强公民间的凝聚力以及公民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