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96-198
基于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涌现的失地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结合国家最新的相关政策措施,联系我国城镇化实践,对现有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迅速发展,大量征地造成失地农民剧增。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致使因失地引发的恶性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失地农民问题,已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基于此,通过对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的探析,力求为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阐述单一的货币安置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及失地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征地补偿应合理化、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策建议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以有效地防止新贫困的发生,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高速公路建设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以贵合高速(浦北段)建设为个案研究,结果发现存在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失地补偿金发放过程混乱、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保障好失地农民权益,应当因地制宜,通过综合各方意见,合理制定失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资金发放程序,完善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长远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县、区)城郊范围内大量耕地被征用,致使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这些人失去了土地,最基本的生产生活也受到限制,政府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有关政策、措施也不具体。失地农民已成为困扰城郊乡镇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更成为城郊乡镇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和热点。为真实了解全市失地农民现状、探索解决办法,近期我们对全市7个县(区)的失地农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失地农民的数量快速增加,而农地产权的二重属性,又造成大量失地农民自身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指出了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分析了太原市各县、区的城镇化阶段与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县,从事农业的人数越少,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地区,基本不存在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问题;城镇化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强,则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越需要保护。最后,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其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尤其针对近几年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日益扩大土地征收规模已是应有之义。但就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而言,失地农民权益还难以得到有力保障,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国家及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经济损失及相关社会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权益保障法律意识薄弱、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征收程序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应当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规范土地征收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蔡娟 《农业考古》2005,(5):70-74
农民失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能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城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最根本的路径是制度规范化.首先,明晰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失地农民的财产权,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首要前提;其次,改革征地补偿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应得利益,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第三,健全就业培训制度,促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重要环节;第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一些重大项目的不断上马,土地征收的节奏也在加快,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部分失地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受到严重侵害,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同时,由于补偿和保障机制的缺失,也失去了生活来源,酿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广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加大了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由政府主导的土地交易体制,致使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与失地农民权益分配不均,进而引发征地矛盾。从康芒斯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承认政府与失地农民利益冲突与主体依存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剖析了不同博弈主体之间冲突的症结所在,并结合康芒斯交易、财产权利、未来性等分析工具,试图化解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的冲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与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是实现'人的城镇化'所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失地农民中失地老年人的城市融入与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山东省济宁市甄庄村小区进行的实地调查,揭示了失地老年人存在的身份归属尴尬、权益保障归属尴尬和文化与心理归属尴尬的现状,由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消失,生活环境变迁带来的养老成本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征地补偿金的养老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难度加大及失地老年人养老保障与现有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障未进行有效过渡与衔接等带来的养老困境,并就解决失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处于集中式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失地农民基本的食物保障、收入保障和住宅保障构成了威胁,从而使部分失地农民陷入贫困,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应该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协调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失地农民也应该积极择业和创业,以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谢庆 《湖南农业科学》2012,(17):137-139,1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失地农民成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弱势群体。通过对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失地农民的实地调查,介绍了当前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社会就业等现状,在分析了失地农民失地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被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在当前我国实行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并没有包含失地农民,因此,失地农民是我国所应当关注、弱势群体之一。纵观我国各地农村失地农民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可以发现,其当前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对农村土地的影响,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失地农民保障建设情况,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一套针对性强、长期有效的农村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在当前城市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有效地处理我国农村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农民利益保障的内涵,从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促使农民土地意识变迁、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在农民利益保障中的作用,分析了河南省"三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提出了保障措施及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住宅、公共设施用地需求急剧增长,城镇周边大量耕地被占用,失地农民问题越显严重。该文通过分析征地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元博弈,探讨失地农民、政府及开发商之间矛盾冲突的成因,并提出保护土地合法权益、建立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实现利益动态平衡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