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灾害会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产生重大影响,灾害频发有时会成为农户返贫、致贫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农户贫困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理环境是影响农户脆弱性最主要因素:云南省北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明显高于南部、全省海拔较高地区的脆弱性相应也较高;其次是保障水平:经济实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地区脆弱性较高。文章最后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提出:要结合不同地区脆弱性的差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提高当地保障水平,增强各市州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降低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Tapio脱钩弹性测度云南省能源消费相关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程度,结果表明,有6个年份云南省碳排放量的GDP弹性介于0~0.8,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弱脱钩状态。极少年份,如2000、2008、2013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出强脱钩的现象。总体而言,在2000~2014年,云南省碳排放与GDP的脱钩指数为0.303,表现为弱脱钩状态。这说明随着云南省经济的不断增长,碳排放也在不断增长。运用脱钩分析,可以很好了解云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探寻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及其相互抵消程度。论文基于洛伦茨曲线的贫困弹性建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和人均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POCVAL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弹性是随着最初的贫困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分配政策对于贫困的进一步减少至关重要。同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也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的理想结合,更好地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是各国各地区面临的重要的问题。云南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省份之一,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任务尤其艰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协整方法分析了教育对云南省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从数量上比较了教育投资与资本投资的相对重要性,评价了云南省各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结论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资本投资大得多;在云南经济发展现阶段,加强中等及其以上层次教育以适应经济结构升级已经成为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景章  谢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2-13763
采用Lorenz曲线和Shapley贫困分解规则,对中国农村贫困规模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弱绝对意义上益贫,而在相对和强绝对意义上非益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并不能自动缓解贫困,在今后发展中政府部门需更多地关注贫困、分配不平等和通货膨胀,让经济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6.
姚毅 《甘肃农业》2011,(10):11-12,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贫困问题不再是二种单纯经济现象,而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贫困研究的视角也经历了从从经济增长到人力资本再到社会资本的转变。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于“社会资本与贫困的相关性”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贫困的作用机制”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以期对于贫困研究的深入和相应反贫困政...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贫困问题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贫困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特别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贫困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自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但在中国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还处于尚待解决的阶段。云南省是中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云南省兰坪县河西乡普米族进行实地调查,阐述了普米族农民的贫困现状,并且针对普米族摆脱贫困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贫困户走访调查,在分析其农村贫困状况和特点基础上,针对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情况,总结分析了现行云南省贫困县退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及对策,进一步探索贫困退出机制,为云南省后续计划退出的贫困县建言献策,推动精准扶贫和脱贫工作良性发展,以促进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翠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56-5959
利用FGT贫困测度指数,采用Datt和Ravallion贫困变动分解方法分析了1995~2007年间新疆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动原因。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期内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与平方贫困距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自2004年以来,新疆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缓慢,贫困距指数相对稳定,平方贫困距指数从2004的1.00%上升到2007年的1.38%;影响新疆农村贫困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90-191
利用中国农业部的微观面板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云南省农户教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通过计量模型得到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云南省农村居民的经济增长影响有比较明显结果,云南省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是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的经济不发达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1/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科技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科技进步,是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云南省实施〈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全面落实《云南省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依托有关科技计划和专项工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脆弱与贫困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也决定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必须统筹兼顾.本文通过分析课题调研点乌蒙山区及大理州南涧县生态环境建设与贫困之间关系,从既要修复生态系统,又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出发,提出建设构建生态工程、打造生态旅游区以及创新劳动力转移模式等具体措施,为切实解决云南省县域贫困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业》2014,(5):9-10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东岸,全县总面积3245 km2,岩溶面积1520.68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86%,其中石漠化面积514.66 km2,是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长期以来,巧家县岩溶地区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成为了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在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只有保证水稻高产优质,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但从近年来云南省的水稻种植情况来看,并没有实现高产。所以,要针对云南省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积极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云南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最终达到促进云南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何悦  朱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339-634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显现,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家庭和个人全面发展的阻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城市反贫困的途径,旨在为我国的城市贫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边境地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跨入“十二五”的关键历史时期,这些地区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思路的调整.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环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影响、社会保障不足、沿边优势不够凸显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地区的贫困态势依然严峻.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设置贫困识别系统、设立改革实验区、转变教育体制、完善小额信贷、加快小集镇建设等方面提出新时期云南省边境地区的扶贫开发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林业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就业和推动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基于1997年—2014年云南省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实证研究林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此反应林业产业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总产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276503,表明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增长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77%。并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林业产业体系和依靠科学技术的角度为强化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现代农业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纽带和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解决农业是"四化同步"短腿的主要办法。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的现实需要和重要途径。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和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州。肉牛产业是文山州发展农村经济中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产业,也是云南省发展山地牧业的重点发展区  相似文献   

19.
在运用区位熵的方法上测算1997—2014年云南省林业产业集聚水平,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林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业产业集聚的弹性系数为0.167 987,表明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业产业集聚水平每上升1%,经济增长将上升0.17%。在控制变量中,实物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实物投资每增长1%,经济增长0.16%;人力资本投资的弹性系数最高,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每提高1%,经济增长将提高0.55%,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的因素。在实证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此推动云南省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直接的福利增加增长模式为当代世界经济增长的三种模式。社会存在"强者"与"弱者",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则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强者"与"弱者"理论倡导的正是以减少贫困为先导的增长模式。在这种视域下的城乡差距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重点关注农民工群体等措施予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