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类分析在卷烟配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卷烟配方中叶组配方的等级替代问题,对豫中豫南不同等级烟叶36个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及营养元素、烟气成分和感官质量评吸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0提供的方法进行层次聚类法,根据结果确定其在配方中的用途。结果表明,(1)大多数样本的品质指标存在相似性,少数样本则存在较大的差异;(2)属于同一类群样本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小,属于不同类群样本的品质指标差异较大;(3)进行卷烟配方时,当需要的某一等级原料不足或缺乏时,可根据烟叶质量的相似性,从相同的类群中寻找。  相似文献   

2.
烟丝的长度、宽度、结构分布、掺配物比例等结构因素对细支卷烟与常规卷烟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综述了烟丝结构因素对细支卷烟物理指标、主流烟气、感官品质、燃烧性和卷制过程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细支卷烟烟丝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卷烟品牌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为了进一步明晰低焦油卷烟产品的特点、保障产品的快速发展,首先需要对卷烟产品进行定位。从剖析低焦油卷烟的烟气品质和感官品质特征入手,通过分析10种低焦油卷烟的抽吸品质和主流烟气总粒相物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索低焦油卷烟增香保润需要进行烟气修饰的方向和物质,从而探索弥补卷烟降焦之后产生的香气损失、杂气显露和刺激性偏大等不足的原因,为最终探索低焦油卷烟增香保润需要进行烟气修饰的方向和物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卷烟机成型负压对黄山某规格卷烟产品品质的影响,采用4个梯度负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负压对卷烟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烟机成型负压的增加,①烟支内烟丝的碎丝率呈增加趋势,含水率、填充值基本无影响;②卷烟品质、吸阻、总通风率指标的稳定性,呈先升后降趋势;③卷烟感官品质得分,卷烟机A#呈下降趋势,卷烟机B#呈先升后降趋势;④成型负压对卷烟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等主流烟气指标释放量影响较小。在试验范围内,相对较低的卷烟机成型负压,卷烟产品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山东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之间的关系,探明影响山东烟叶质量提升的关键化学成分指标,对山东省6个地区代表性烟叶样品开展感官质量评价和常规成分、有机酸、生物碱、单双糖、多酚等5类23种化学指标测定,结合简单相关、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总糖、氯、绿原酸、降烟碱、柠檬酸/烟碱、油酸6个影响山东烟叶品质的关键化学指标,基于6个指标构建山东烟叶感官质量预测模型,验证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绝对差值0.43~3.88分,相对误差-5.66%~6.32%,平均误差3.18%。基于关键化学成分构建的感官质量预测模型可为山东烟叶质量的客观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研究将金银花作为辅料添加于卷烟以改善卷烟感官品质的可行性。采用在线热裂解技术,模拟卷烟燃吸状态,对金银花粉末样品进行热裂解,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金银花的有氧裂解产物。金银花在含9%氧气的氮氧混合气氛围中,快速程序升温的热裂解产物采用标准谱库检索结合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鉴定,结果共鉴定出80余种含量较高的裂解产物,主要是醛、酮、酯、酚、苯系物和一些其他化合物,其中30余种化学成分与卷烟感官品质关系较大。金银花有氧裂解产物中的一些化合物是构成卷烟香味的重要成分,可有效改善卷烟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粒状梗丝膨胀技术在卷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粒状梗丝膨胀(Expanded Sheredded Stems)梗丝的加工工艺和特点。对原梗丝成品烟、ESS梗丝成品烟以及添加不同含量比例的ESS梗丝的成品烟进行烟气指标(烟碱、焦油、CO等)和化学指标(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氯、钾、总氮等)测定分析,得出用ESS梗丝替代原梗丝后,对卷烟烟气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找出在成品叶组配方中添加ESS梗丝的合适比例;对掺配不同比例的ESS梗丝成品卷烟的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ESS梗丝可以有效降低焦油、CO及烟碱等烟气指标含量;对化学成分指标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掺配适量的ESS梗丝对卷烟的风格和感官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起LM-BP网络结构(5-M-1)模型,达到对土壤养分等级划分的目的,为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采用Levenberg-Marquardt (LM)训练算法,构建3层网络模型: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利用3层网络作为耕地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模型。利用土壤养分各级评价标准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此来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对歙县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M-BP网络结构对测试样本输出的预测值和实际参考值是一致的。最终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歙县土壤养分的综合评价结果与BP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相对比,发现也是基本一致的。LM-BP网络结构应用于土壤养分等级划分中,得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为智能算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pH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市售卷烟为试验材料,利用吸烟机研究深度抽吸条件下,卷烟烟气粒相物pH变化以及TPM、烟碱和CO释放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抽吸频率、减少烟蒂长度、增加抽吸容量均能引起pH以及其他有害物质释放量的增加,但并不呈线性。某一抽吸参数的变化,对主流烟气气粒相物pH影响较小,而对烟碱释放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辛夷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将辛夷滤嘴卷烟与空白样进行对比分析;用吸烟机捕集卷烟烟气,收集主流烟气的总粒相物,用超声波萃取方法对收集烟气粒相物的剑桥滤片进行萃取,分析烟气中的常规成分(烟碱、焦油、水分),并用GC/MS联用仪定量、定性分析烟气化学成分;与空白样对比,辛夷滤嘴卷烟对烟碱、总粒相物、焦油量有降低作用,降低率分别为8.14% 、12.62%和14.54%;对烟气中的一些有害成分,特别是促癌、致癌的酚类物质的截留效果比较明显,苯酚降低56.8%,对甲苯酚降低32.8%,4-乙基间苯二酚降低5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降低-29.0%;结果表明,添加辛夷的卷烟滤棒能有效的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符合“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某烟草品牌的某卷烟配方中按不同比例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开展主流烟气指标分析,研究影响趋势;选取2种HH牌号卷烟产品,对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前后的主流烟气指标开展对比分析,研究影响程度。检测结果表明,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后,卷烟样品主流烟气在总粒相物中水分和一氧化碳含量等指标方面变化不明显,在烟气烟碱量、焦油量和抽吸口数的指标方面均比对照样品低,且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对比添加造纸法再造烟叶前后2种卷烟试验样品,添加后的样品烟气烟碱量分别降低了9.75%,9.77%;焦油量分别降低了8.76%,5.22%。  相似文献   

12.
卷烟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卷烟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氨的影响,采用不同叶组配方卷制卷烟,通过离子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氨的含量。结果发现,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三丝(膨胀丝、梗丝、薄片)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氨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氨的释放量整体水平比国外烟叶低;中下部烟叶氨的释放量较小;膨胀梗丝、膨胀烟丝和薄片掺兑量与氨释放量显著相关。提高国内烟叶、中下部烟叶、膨胀梗丝、膨胀烟丝和薄片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氨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更准确、更合理地判定烟叶原料是否满足品牌卷烟的生产要求,将危害性指数、代表润感的关键性化学成分和烟叶内在品质指标纳入评价方法,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法和非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烟叶原料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所建立模型预测标准差RMSEP为0.73,平均预测相对偏差为7.3%。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准、偏差较小,可为烟叶原料的适用性评价和烟叶原料采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 SPA-RBF神经网络的小麦蛋白质含量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半微量凯氏法测量小麦蛋白质含量繁琐费时,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SPA-RBF神经网络对小麦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采用SPXY算法划分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运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一阶微分和SNV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提取敏感波点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SPA-RBF神经网络校正模型.模型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和预测相关系数可达到0.26576和0.975,预测效果较好,基本上可以完成粮食储备和食品加工行业对小麦及其制品品质的划分以及育种上的前期世代筛选.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SPA-RBF神经网络可实现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小麦无损、实时、大量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挥发油,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成分分离和鉴定的4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标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等。卷烟加香试验表明,川芎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品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神经网络提取棉花叶片数字图像氮素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6种输入向量组合,利用线性网络、BP网络以及径向基网络等3种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筛选最适宜网络模型和最佳输入组合,建立叶片数字图像彩色信息和叶片氮含量的关系模型,探索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获取叶片数字图像信息的方法。结果表明,径向基网络在利用数字图像(B,H,G-R,G/R)指标作为网络输入向量时,能够实现获取棉花叶片数字图像氮含量的目标。径向基网络训练的180组样本的训练精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 = 0.9022**),30组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也达到极显著相关(r = 0.8674**),径向基网络和(B,H,G-R,G/R)向量是一种适合本研究的数学模型。对利用神经网络提取棉花叶片数字图像氮含量技术的初步探索,拓展了神经网络和数字图像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微波膨胀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微波膨胀烟梗制丝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以某品牌卷烟的烟梗配方模块(上部烟梗配方模块U、中部烟梗配方模块M和下部烟梗配方模块L)为研究对象,对微波膨胀梗制丝工艺的7 个关键工艺进行均匀实验设计,建立了微波膨胀烟梗工艺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3个部位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仿真、优化;从仿真结果中分别筛选出上、中、下3个部位烟梗模块的高、中、低3个档次的感官评吸总分及其对应的工艺组合,然后根据筛选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微波膨胀梗丝的中试生产和感官评吸验证;选取按照中试生产的微波膨胀梗丝,并根据混料试验设计方案进行组配,把微波膨胀梗丝样品混合均匀,以某3类烤烟型卷烟叶组为背景,等比例替换叶组中的常规梗丝,并以正常生产的某品牌卷烟为对照进行感官评吸,挑选出不同部位烟梗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及不同部位烟梗的混配比例。  相似文献   

18.
朱春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279-283
针对目前农业产业集群评价研究现状较少状况,尝试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指标数据运用隶属度函数处理,以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作为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输入,再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评价,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处理能力使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更加科学化,并以连云港农业产业集群评价为例给出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北方烤烟钾氯含量及其与吸食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目的】为明确我国北方地区烟叶钾、氯含量基本状况及其与卷烟燃烧性、吸食品质的关系;【方法】采集北方5省295份烟叶样品,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鉴定其感官质量,另测定50份烟叶样品的自由燃烧速率;【结果】东北三省烟叶氧化钾含量、氯离子含量、钾氯比的离散度都比较大,辽蒙、山东、黑吉烟叶氧化钾、氯离子含量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氯离子含量是制约辽蒙烟区烟叶吸食品质提高的首要因素,主要影响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4项指标得分;氯离子含量是影响山东烟区烟叶香气量、刺激性、评吸质量3项指标得分的首要影响因素;氯离子含量对烟叶燃烧性起决定性的负作用;【结论】辽蒙地区烟叶氧化钾、氯、钾氯比适宜范围为>1.0%、<0.6%、>1.5;山东地区烟叶氯、钾氯比适宜范围分别为为<0.6%、>3。  相似文献   

20.
普洱市不同生态区域的烟叶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发挥普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断生产出能满足中式卷烟发展需求的优质烟叶原料,对普洱市全部6个植烟县区、10个乡镇烟叶质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不同植烟区域烟叶品种进行了相似性比较。研究得出:普洱10个试验点烟叶化学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烟叶主要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除了下部烟叶(X2F)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偏高外,总体表现为两糖差小、钾氯比高;各试验点烟叶香气物质含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试验点的各部位烟叶的感官质量指标差异不大,其中下部叶以九甲乡的综合得分略高,中部叶以云仙乡的略高,上部叶以鱼塘乡的略高。以10个试验点的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分析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普洱各试验点各部位烟叶均可分为3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