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分别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城镇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最终将这两项制度整合成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文章根据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个人账户支出、退保金支出以及基础养老金支出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2011年的基金收支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从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两方面客观评价了影响基金收支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各城市基金收支状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17.0软件,调查分析云南省泼机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泼机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偏低;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缺乏了解;可支配收入少;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养老观念陈旧;政府补贴不具有激励性。为促进泼机镇城乡居民选择更高的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应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养老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因素,通过建立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对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运用泰尔指数法分析我国东、中、西及东北部2010-2015年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的区域差异。结果认为,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水平总体差距较大,各个区域间差距和区域内部差距表现较复杂,且区间差异占整体差异的比重较小。同时,运用面板模型分析造成城乡居保养老金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尽快使养老基金实现全国统筹、完善制度的参保激励机制、加强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差异化策略组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29-230
为了解目前参保居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认可和评价现状,选用满意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89位参保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率为62.3%;自我评价家庭经济状况和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参保居民是否满意的影响因素;待遇问题是参保城乡居民最担心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宣传、通过立法实现制度长期稳定的实施、扩充基金来源、增强基金投资运营以保证未来待遇,提高参保居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周冰  索志林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204-206
选取1990—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关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的投入要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二元经济结构系数的增大,反而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非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非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业比和工业化并未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疫情冲击下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增长率波动存在差异。使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2020年分季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及其波动进行统计检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在90%的置信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SC结构变动冲击不显著;在93%的置信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波动幅度存在显著SC结构变动冲击,在疫情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波动幅度较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波动幅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167-168
为提高农村老年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作为调整依据,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正常调整机制,进一步解决农村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充分彰显制度设计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定量分析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出游率、人均花费之间的关系,探究收入因素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对比城乡差异,结果表明:收入高低是影响居民旅游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体水平高于乡村,但是边际旅游消费倾向低于乡村;乡村旅游消费受偶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课题.由于历史沿革,云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该研究对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进而对198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测算出各因素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均GDP和产业比是造成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缩小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GDP;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云南省第一产业升级;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对农村的公共政策倾向.  相似文献   

11.
从3个维度选取15个反映2013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市城乡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的地区GDP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表现较好,西部省份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上表现良好。西部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在缩小,西部省份内部差距明显。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结构老化和财政支持力度是影响制度财务可持续的直接原因,而地区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筹层次过低,因此,解决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牛鼻子在于打破利益藩篱,尽快提高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12.
李飒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3):195-199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其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始终没有一套清晰的常态化调整机制,存在无法担当保障城乡老年居民基本生活需要之责、未能发挥养老保险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作用的问题.基于此,依照底线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采用物价上涨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增长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3个参数设计调整方案,对调整系数进行...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6,(5):103-106
在城市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是想促进经济增长求得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化建设[1],借助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利用1993—2013年共21年的数据,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持续收入、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3个因素利用回归模型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都比较接近1,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居民银行存款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6~2015年甘肃省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构建ARIMA模型分别对"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预测,得出"十三五"期间的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庆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对湖南省参保人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保人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户口类型、性别、待遇水平主观评价三个因素对参保人关于制度公平性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而年龄、缴费档次、政治面貌、年均可支配收入、缴费水平五个因素对参保人关于制度公平性的评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该文基于CSS(2017)的7378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从个体基本情况、个体公平感、个人信任感、个人安全感、个人满意感5个变量分析了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的满意度。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参加养老保险情况、家庭人口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呈正向显著;教育年限、政治面貌、主观社会阶层、婚姻状况、户口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呈负向显著;个人的满意感、信任感、公平感都在低水平正向显著影响对养老保险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张勉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4):210-212+232
养老保险是影响农民流动的因素之一,从安徽省统一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其对流动农民产生的影响,并从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宗保 《甘肃农业》2008,(10):14-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这一因素也日显重要。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特别是对造成差距过大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16-217
基于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农民工群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认为农民工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充分、经济承受能力差、参保责任意识不足,以及养老保险政策设计缺陷、政府和企业执行不力,是影响农民工"断保"、"弃保"的主要因素。提升农民工群体可支配收入、加强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责任,是推进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