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先秦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挖掘先秦儒家和谐的思想精髓,对实现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礼记》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生态伦理以礼法自然的礼仪生态价值观为基础,以人对自然的崇拜、领悟和效法为礼仪的重要理性根源。《礼记》发挥儒家礼制思想,强调人要敬畏天道、爱惜万物、保护自然,不仅提出了生态伦理三大层次即宗教生态伦理、农业生态伦理和礼俗生态伦理,也提出了时禁、无伤、时中的生态伦理规范,体现出传统礼仪不仅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且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神。这种生态伦理是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实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从园林的选址到园林的构建都重视自然,贴近自然,注重园林与整体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是"以和为美"。文章论述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的起源,儒家、道家学派对传统"和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和合"文化为锲入点,深入分析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与城市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提出的君民"舟水"关系说,它是以人民作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通过对先秦民本思想的阐述可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同时也是传统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民本思想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瘐思想源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之下,现代治理中府民关系的重塑可以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在民有、民享基础上实现共治。从而推进实质民主向实质与程序民主共同发展转变,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新型府民关系。  相似文献   

5.
"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中国文化系统中其他基本概念纵横交错、互为渗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属于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活动、法律制度、日常生活有着深刻影响,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6.
大学适应期礼仪文化教育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文明演化进程中文化层累的重要产物,它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文明行为,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不断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过渡期和调适期。根据这个适应期的不同阶段,结合礼仪文化教育的紧迫性,采取适当的礼仪文化教育路径,并做好礼仪文化的延展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道家都注重形、神兼养的整体养生思想,主张动静结合、节制嗜欲、修养道德以养生。但先秦儒、道养生思想又存在异同,儒家重养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抱负,道家重养生是为了保全人的生命价值;儒家养生重在修养道德,道家养生重在顺应自然;道家养生偏静,儒家偏动;儒家养生重在怡养情志,道家养生主张保精守气。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彰显着中华民族聚落发展历程,承载着先祖的思想和智慧,是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村落物化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理念等方面的体现。山东省传统村落蕴含着孝、敬、仁、和、义、礼等儒家伦理思想,因地制宜、负阴抱阳、天人和合的建筑理念,鲜活的历史文化价值,儒教齐家、诗书治世的家族文化风尚等。其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价值极高。调查研究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发掘其文化内涵与价值,科学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处理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有其独到之处,其中"仁"礼"和合"等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在古代的祭祀文化的语境下产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传承和规范祭祀文化为已任。他们从修德配天、神人分治的宗教信仰出发,特别注重祭礼作为治人之道的社会作用,尤其是祭祀的政治文化整合功能和普遍的道德教化功能。同时,他们认为祭祀也具有文化传承功能和社会交往、集体团聚的功能。他们将祭礼的核心规范为"敬",从而将祭祀的根本目的从传统的禳灾祛病、求福避祸转换为培养人们的诚信忠敬意识,并且主张用情智统一的态度去祭祀已故亲人,构筑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传统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先秦儒学、汉代宇宙论儒学到宋明理学发展形成的长时段(Longue duree)中,"天"与"人"的关系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变化演进的过程,从社会结构、文化融合、环境变化等多方面探究儒家意识形态并不随社会结构的解体而瓦解,而是于大动乱社会中自我改造、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同时分析其实现自我重建及对社会具有修复功能之本源所在[1]。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思想从社会个体入手,层层展开,由个体推及社会直至国家,终极目标在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目前我国社会资本下降,导致重重社会危机,挖掘儒家伦理思想中深刻的理论资源,对于我们消弭这种危机,实现社会“善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泛法治主义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引起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反思,法律的显性社会控制功能具有局限性,需要宗教、道德等隐性社会控制形式的弥补。礼仪是道德的精华与核心,礼仪文化是隐性社会控制的最佳载体,是法律显性控制的最佳补充,具有隐性社会控制的重要功能。要通过礼仪文化对个体的浸润和陶冶去夯实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基础,通过个体的实践与养成,抓住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关键;通过拓展与提高,把握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正>"和合"校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和合"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师生凝聚力的源泉。用"和合"文化理念打造的校园文化,符合新疆社会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对新疆社会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新疆新和县第二小学紧紧围绕"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和为美"的办学理念,2018年着手打造"和合"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礼的制度设计是靠人的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礼的实践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作为礼仪制度的承担者,有把外在礼仪制度内化为人的德性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成就德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原始生命得以扬弃,文化生命得以升华。“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主张的是一种"仁"与中庸。和合思想是处理不同矛盾的价值基础,更是处理学生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合思想要求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温、良、恭、俭、让的品德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新洋农场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事业等多方面人手,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农场的生产生活中,为文明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血缘信任的"去核心化"倾向,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的降低、信任半径的缩小,干群关系紧张是农村信任危机的具体体现。社会流动性增强,传统文化影响降低,贫富差距的拉大,转型期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是农村社会信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戴东原"群"欲"概念上溯先秦儒家礼义起源于饮食男女。饮食之道可以引喻个人与众人生命的安稳与否,男女婚配则可匹配天地五行之义,故所谓饮食男女,实又不仅仅止于饱食与性欲。儒家以血缘为基础,以两性生命之结合为开端,开展各种社群关系的价值,究其实则俱不离形体生命的繁衍;而价值观念的形成,也都不离血气心知合一的身体。自"欲"至"群",人类社会始简终大、始寡终众,儒家伦理价值观念由此而生。戴东原群、欲之论,与先秦儒典旧义有承继发展之关系。先秦儒者重视饮食男女之身体活动的道德价值提升与开展,东原则特别勾勒出一个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旅游项目策划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化是旅游项目策划的灵魂,强调了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解析了和合文化的内涵及类型,突出天人和合、社会和合、自我和合。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和合文化与旅游项目的关系,强调和合文化是旅游项目创意的源泉,旅游项目是体现和传承和合文化的最佳载体。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部的鹿鸣岭景区为例,从功能定位、主题定位、功能分区方面,分析了和合文化在鹿鸣岭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