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营养物质过瘤胃保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瘤胃技术就是将一些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淀粉)经过技术处理将其保护起来,避免在瘤胃内被发酵、降解,直接进入小肠被消化利用,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其好处是:1)提高了饲草的采食量。过瘤胃技术处理的饲料蛋白质,可提高进入小肠内可吸收的氨基酸数量,从而具有提高低质饲草采食量的作用。2)适量过瘤胃淀粉可给反刍动物提供大量的外源葡萄糖,减少了体内合成葡萄糖的能量损失,节约了体内宝贵的生糖氨基酸。3)脂肪经过过瘤胃作用,在小肠内消化、吸收,可显著提高乳牛产乳量,并能较好地改变体脂和乳脂组成。4)过瘤胃技术降…  相似文献   

2.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研究,由传统的粗蛋白质或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转向降解和非降解蛋白质体系及小肠可消化蛋白质体系,迄今已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小肠氨基酸来源、数量、组成及蛋白质周转方面。反刍动物氨基酸需要是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的基础,是通过对饲料以及消化系统的调控,使进入小肠的氨基酸达到动物的生产需要。反刍动物小肠中吸收的氨基酸包括3个来源蛋白质的降解:①瘤胃微生物蛋白;②饲料非降解蛋白;③内源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微生物蛋白质是小肠氨基酸的主要来源,空肠回肠是氨基酸的主要吸收部位,因此瘤胃微生物蛋白质产量及氨基酸组成,对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研究逐渐向数量化、模型化发展 ,重点转向小肠吸收氨基酸的配比及其平衡关系的研究。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量及其模式是影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吸收和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 ,也是氨基酸平衡调控的主要目标 (王洪荣 ,1 998)。小肠内氨基酸充足的供应和平衡的模式 ,可降低粗蛋白质进食水平 ,提高氮利用率 ,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氮量。反刍动物小肠可吸收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3个部分 :瘤胃微生物蛋白质、饲料非降解蛋白质 (包括小肽 )和内源分泌的蛋白质。因此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供应的调控也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 ,但要…  相似文献   

4.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在维持动物生长发育、机体代谢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碳水化合物降解生成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小肠葡萄糖是反刍动物的主要供能形式,淀粉在小肠降解生成葡萄糖的供能效率显著优于瘤胃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理论上将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的淀粉转移到小肠消化可有效改善能量利用效率,并降低瘤胃酸中毒的风险。文章主要以本课题组近年的研究进展为基础,并参考部分相关研究成果,从碳水化合物与瘤胃代谢调控、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小肠碳水化合物高效利用、奶牛围产期葡萄糖营养平衡,以及基于CNCPS和CPM-Dairy的中国饲料数据库建设等5个方面论述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高效利用的综合调控技术,以期为提高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利用效率、改善动物健康和促进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是反刍动物所必需的营养素。日粮蛋白质一部分经瘤胃微生物降解后再合成MCP并与饲料中瘤胃未降解蛋白以及内源蛋白一起进入后段消化道消化成氨基酸与小肽并被肠道吸收,最后主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进入肠系膜静脉,汇入门静脉,经过肝脏的转化代谢后进入心脏,最终运送至全身外周组织并被利用。本文就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氨基酸的吸收、肝脏和乳腺的氨基酸代谢以及乳蛋白调控的进行综述,为反刍动物蛋白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奶牛属反刍动物(草食动物),最主要的消化特点是有4个胃,即能够利用纤维和非蛋白氮。瘤胃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饲料可被微生物降解及合成各种营养物质。使用一定的手段对瘤胃中降解与合成过程进行调控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人们养牛实际上是在养瘤胃微生物。如何维护良好且稳定的瘤胃环境,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及其菌系的相对平衡,是奶牛饲养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调控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供给瘤胃微生物必要的、平衡的、稳定的营养物质瘤胃内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取决于瘤胃内碳水化合物和氮的利用效率。如果蛋白质的降解速度超过碳水…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限制性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具有独特的消化生理特点 ,其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代谢更复杂 ,单胃动物氨基酸模式研究方法 ,并不完全适用于反刍动物 ,因此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及其氨基酸模式研究与应用 ,已成为现代反刍动物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代谢的研究热点。1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特点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细菌、原虫、真菌 ) ,饲料进入瘤胃后 ,部分被瘤胃微生物降解为小肽、氨基酸和氨 ,微生物再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架 ,利用发酵产生的能量 ,将部分小肽、氨基酸、氨合成微生物蛋白 ;饲料中未降解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随食糜进入真胃和小肠 ,在…  相似文献   

8.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瘤胃细菌和原虫的作用,反刍动物利用蛋白质明显不同于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非蛋白氮,与饲料中原有的以及唾液中的非蛋白氮最终一起转变为氨。瘤胃微生物利用发酵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等作为碳架,并利用瘤胃发酵释放的能量(ATP)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连同饲料蛋白质中的未降解部分(过瘤胃蛋白质),随着食糜流动进入真胃和小肠,被动物分泌的消化液(酶)分解为氨基酸,为动物体吸收和利用。大量研究表明,优质饲料蛋白质经过保护后,就能够满足高产反刍动物对过瘤胃蛋白质的需要,提高优质植物性蛋白质利用效率,动物的氮沉积及生产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根据瘤胃能氮平衡理论为在日粮中利用更多的非蛋白氮提供了可能。了解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的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过瘤胃蛋白质、氨基酸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过瘤胃技术就是将一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淀粉等)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使其被保护起来,减少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发酵、降解,而直接进入小肠后再被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使用过瘤胃技术降低了营养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增加了营养物质在小肠的消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反刍动物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可被吸收利用的氨基酸量减少。因此氨基酸过瘤胃保护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Rumen—Protected Amino Acids,RPAA)是为反刍动物提供理想小肠氨基酸简便、直接而又有效的调控方法,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和氨基酸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高产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