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种子颇具油用价值.以黔东南雷公山区和黔北赤水河谷采集的野生种子为材料,分别测试分析其种子形态特征、内含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探讨环境对种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种子属大粒种子,千粒重达30383.2 g,脂肪含量达428.6%;不同产地的种子形态达到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不显著差异.2)产于雷公山区和赤水河谷的种子中皆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6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193.7,330.1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80.1,132.9mg/g,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7.9mg/g和10.14mg/g),亮氨酸次之(分别为20.7mg/g和34.1mg/g),色氨酸最低(分别为01.8mg/g和00.3mg/g);不同产地种子氨基酸含量中除胱氨酸、缬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11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3)2个产地的种子营养评价皆达到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可作为贵州特有的油用山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前人研究表明,使用赤霉素药液处理甜瓜、西葫芦等植物的陈年种子,可对其萌发有促进作用。然而,国内外关于赤霉素处理包瓜种子的报道很少。本试验设置了150 mg/L、250 mg/L和350 mg/L三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以及8 h和12 h两种不同浸种时间对陈年包瓜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筛选出最佳浸种浓度和时间来改善包瓜陈年种子的萌发情况,为指导蔬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的结果显示,用浓度为350 mg/L赤霉素药液处理种子8 h后陈年包瓜种子的发芽势最高,为0.42。用150 mg/L、250 mg/L和350 mg/L三种赤霉素浓度处理8 h后可促进陈年包瓜种子根重增加。各处理组合较对照组能明显提高陈年包瓜种子的发芽势,但对陈年包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层积条件下滇重楼种子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滇重楼种子休眠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为滇重楼的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两种条件下层积160天内种子的胚率变化、贮藏物质的变化、POD与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整个层积过程中,滇重楼种子胚率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OD活性显著升高;在云南西双版纳自然大田条件下种子,胚率高达11.59;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分别降低到3.14mg/g、 2.72mg/g、 24.56mg/g, POD活性增高到10.35 U/(g*min)。与恒温层积相比,大田条件下种子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较好,更有利于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乙烯利(Ethrel, ETH)和萘乙酸(Naphthalene acetic acid, NAA)对山韭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各处理条件下的种子发芽指标和形态指标,进而选择可明显提升种子发芽指标的激素浓度,测定该处理下的种子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100 mg/L IAA和50 mg/L ETH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和形态有显著促进作用,而NAA处理抑制种子萌发和生长。100 mg/L IAA处理显著提高山韭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性。50 mg/L ETH处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脂肪酶活性、内源IAA和ETH含量。200 mg/L NAA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蛋白酶活性和内源ETH含量有显著提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萌发特性各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内源IA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珍稀中药材白芨的组培快繁体系,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于萌发生长的蔗糖、外源激素(6-BA、IBA、IAA和NAA)和活性炭的浓度、光照时间以及炼苗基质配比。结果发现:在MS+4 g/L琼脂+20 g/L蔗糖+光照(200 lx) 24 h/d的基础上,培养7天后种子均可发芽;添加1.5 mg/L 6-BA+0.5 mg/L NAA+1.0 g/L活性炭,叶片数达5枚;添加1.5 mg/L IBA+1.0 g/L活性炭,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3条和4 cm;蛭石:泥炭=1:2的基质配比下,炼苗成活率达100%。该研究结果可为白芨的大规模种植、相关药物生产以及野生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葵花芽苗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云 《种子》2007,26(7):81-82
以葵花芽苗为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矿质元素、维生素,并与其它7种常见蔬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葵花芽苗的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类,分别为33.2%、15.4%、和16.2%;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为1.07 g/100 g。葵花芽苗的氨基酸种类为16种,总氨基酸含量达26 344 mg/100 g,明显高于其它常见蔬菜。葵花芽苗含丰富的矿质元素,镁、钙、锌、铁、猛、铜均居所列蔬菜之首,分别为:5 092 mg/kg、4 000 mg/kg、93.4 mg/kg、61.5 mg/kg、40.8 mg/kg和33.7 mg/kg。脂溶性的VE、VA含量较高为1.9 mg/100 g、0.6 mg/100 g;水溶性的VC含量较低,为9.1 mg/100 g;未测出V。  相似文献   

7.
细毛山药部分营养成分和硝态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5个地方品种山药的品质差异,对有重要意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等营养成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VC和硝态氮含量在5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5个品种在这些指标中没有绝对优势;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以品种TG和JP为高分别达到鲜重的44.0 mg/g和38.2 mg/g,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T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以品种TG和JP为最高,分别达到鲜重的11.27 mg/g和8.09 mg/g,两者之间没有差异,但品种T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VC含量同样是品种TG和JP的含量为高,分别是鲜重的7.64 mg/100 g和7.11 mg/100 g,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硝态氮含量以品种TG和XC为最低,分别为404.7 μg/g和647.1 μg/g,极显著低于其它3个品种。还分析了种龄对这些指标的作用,可溶性蛋白和硝态氮含量两项指标受其影响,结果说明1年种龄栽子生产的山药为优。VC的含量与可溶性蛋白(r=0.6518)和可溶性糖(r=0.7883)的含量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可溶性蛋白与硝态氮含量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r=-0.54)。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探讨干旱胁迫对花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PEG浓度为0~100 g/L,花生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降低,浓度超过100 g/L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而可溶性蛋白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含量分别为可溶性蛋白40.694 mg/g、可溶性糖14.670 mmol/g、游离脯氨酸0.29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64.522 U、过氧化物酶(POD)51.389 U/(g.min)、过氧化氢酶(CAT)19.947 mg/g、丙二醛(MDA)0.064μmol/g;(2)小琴丝竹的果实为颖果。带稃片种子细狭长圆形,长1.5~2.2 cm,直径2.0~3.0 mm,紫灰色;去稃片种子为细长椭圆形,长0.9~1.3 cm,直径1.6~2.8 mm,棕褐色;(3)小琴丝竹种子的净度为90.07%、千粒重46.000 g、含水量达16.7%;(4)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移或NaCl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万新建  关峰 《中国种业》2021,(12):129-131
产量是冬瓜育种永恒的研究目标,也是判别冬瓜种质资源优劣性的重要衡量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第一调查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许湾镇下陈村发现了一份大果型冬瓜种质资源,命名为下陈冬瓜,编号为P361027042。下陈冬瓜瓜形长圆筒形,蜡粉厚,微棱,肉质致密,品质优良;瓜纵径约为151.25 cm,瓜横径为39.17 cm,瓜肉厚为12.5 cm,单瓜重可达80~100 kg左右;维生素C含量为311.7 mg/kg,可溶性总糖含量为511.8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7 mg/g,粗纤维含量为1.4%,干物质含量为4.05%,钾含量为1.78 mg/kg,钠含量为5.34 mg/kg,果肉硬度5.22 kg/cm2,每667 m2产量9500~12000 kg,下陈冬瓜的发现可为创制高产冬瓜新品种提供了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和对照土壤中的芦苇和茭白的叶和根样本,测定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同时检测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湿地芦苇和茭白叶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分别由23.56 mg/g、15.89 mg/g;0.98 g/L、1.43 g/L;0.11 nmol/mg protein、0.29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4.27mg/g、33.17 mg/g;2.10 g/L、2.61 g/L;0.7 nmol/mg protein、1.01 nmol/mg protein),但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和茭白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增加(分别由0.32 U/mg protein、32.68 U/mg protein;0.09 g/L、0.38 g/L;176.98 U/mg protein、39.96 U/mg protein增加至54.73 U/mg protein、43.79 U/mg protein;0.11 g/L、0.45 g/L;361.46 U/mg protein、50.79 U/mg protein)。与茭白相比,湿地芦苇中MDA含量较低、SOD活性高、CYP450活性增加。结果说明,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芦苇根可溶性蛋白和茭白根SOD分别与根中磷或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生化指标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茭白(Zizania aquatica)的生理特性及抗逆性,本研究选择山西省襄汾县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采集湿地和对照土壤中的芦苇和茭白的叶和根样本,测定其生理指标、抗逆性指标。同时检测湿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湿地芦苇和茭白叶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MDA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分别由23.56 mg/g、15.89 mg/g;0.98 g/L、1.43 g/L;0.11 nmol/mg protein、0.29 nmol/mg protein增加至44.27mg/g、33.17 mg/g;2.10 g/L、2.61 g/L;0.7 nmol/mg protein、1.01 nmol/mg protein),但无显著性差异;芦苇和茭白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中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450)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增加(分别由0.32 U/mg protein、32.68 U/mg protein;0.09 g/L、0.38 g/L;176.98 U/mg protein、39.96 U/mg protein增加至54.73 U/mg protein、43.79 U/mg protein;0.11 g/L、0.45 g/L;361.46 U/mg protein、50.79 U/mg protein)。与茭白相比,湿地芦苇中MDA含量较低、SOD活性高、CYP450活性增加。结果说明,芦苇和茭白均是良好的人工湿地修复植物,SOD、CYP450保护酶的共同作用及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增加是植物对逆境的一种适应反应,且芦苇的抗胁迫能力相对优于茭白。芦苇根可溶性蛋白和茭白根SOD分别与根中磷或钾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植物生化指标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芝麻菜、罗勒、红橡生菜、波士顿生菜、罗马生菜、紫叶生菜为材料,对6种特菜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为人们日常的科学膳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特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各营养素含量具有差异性。芝麻菜和罗勒的粗蛋白、粗纤维、灰分,以及维C、烟酸、泛酸等均显著高于其他所检生菜(p0.05),尤其是芝麻菜的维C和钙含量分别为97.11 mg/100 g和216.38 mg/100 g;紫叶生菜的维B2和烟酸含量较高,含量为0.13 mg/100 g和0.51 mg/100 g,波士顿生菜含有较多的β-胡萝卜素,为2.38 mg/100 g;特菜的钾、钙、镁、磷、铜、锌矿质元素含量远优于一般生菜,红橡生菜和紫叶生菜的钙含量是普通生菜的2.6~2.8倍,紫叶生菜中铁的含量达5.70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生菜(p0.05)。  相似文献   

14.
以铁皮石斛和钩状石斛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辅助杂交获得杂交种子,诱导种子离体萌发,开展无菌播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与钩状石斛杂交容易成功,杂交坐果率可达到80%;适宜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30 d时的萌发率为89.7%;培养基MS+6-BA 1.5 mg/L+ NAA0.1 mg/L+香蕉100 g/L+ AC 1.0 mg/L对原球茎的增殖最好;培养基MS+ 6-BA 1.5 mg/L+ NAA 0.1mg/L+马铃薯200 g/L+ AC 1.0 g/L对原球茎的分化最好;壮苗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 MS+ NAA 0.6 mg/L+香蕉100 g/L+AC 1.0 g/L,植株生长健壮,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0.1mg/L,1 mg/L, 10 mg/L,100 mg/L, 1000 mg/L 五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浸种处理木槿种子,研究SA对木槿种子萌发及幼苗抗低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mg/L和0.1mg/LSA处理分别对木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所提高,其余浓度则有抑制作用;SA处理后幼苗在2℃低温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提高,丙二醛(MDA)降低,说明SA处理可增强木槿幼苗的抗低温能力,且以10 mg/L ~100mg/L的处理效果较好。关键词:水杨酸(SA);木槿;种子萌发;幼苗;抗低温  相似文献   

16.
对梵净山野生茅莓果叶进行了感官评定分析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茅莓果水分含量为82.08%,总糖含量为12.46%,总酸含量为0.76%,蛋白质含量为0.81 g/100 g,总酚含量为161.06 mg/g,VC含量为26.75 mg/100 g;茅莓叶所含水分为79.69%,总糖为2.15%,总酸为1.95%,蛋白质为0.77 g/100 g,总酚为136.05 mg/g,VC含量为37.80 mg/100 g。试验结果对综合研究及开发茅莓资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松河  王振忠 《种子》2007,26(12):11-13
对匍匐镰序竹种子主要营养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匍匐镰序竹种子的主要营养成分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还原糖为主,分别占干物质含量的64.25%、14.06%、1.73%;每100g组织中所含的矿质元素以K元素最多,达428mg;其次是Mg元素,达161mg;Ca元素达58.2mg;最少的是Cu元素,只有1.49mg;(2)匍匐镰序竹种子的长为1.0~1.2cm,直径为2.5~2.7mm;种子的净度为91.17%、千粒重为38.148g、发芽率达94%、含水量为13.5%;种子休眠期短、不耐储藏。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19,(3)
为建立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组织培养和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以授粉结果为180 d未开裂的白花兜兰种子为基础材料,研究不同的添加剂对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其根诱导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白花兜兰生长增殖的培养基和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以及炼苗时间和栽培基质。结果表明:诱导白花兜兰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100 mL/L椰乳;原球茎的诱导和增殖最佳的培养基为1/2 MS+6-BA 1.0 mg/L+NAA 0.1 mg/L+100 mL/L椰乳,有机添加物椰乳对种子的萌发和原球茎的诱导与分化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1/2 MS+NAA 0.5 mg/L+IBA 1.0 mg/L+1.0 g/L活性炭对白花兜兰根的诱导效果最为理想;炼苗最佳时间为7 d,栽培适宜基质的配比为树皮∶珍珠岩∶腐殖土(1∶1∶1),移栽成活率达76%。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贵州清水江河谷地区柑橘果园不同品种叶片中N、P、K、Ca、Mg、Fe、Mn、Cu、Zn含量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柑橘叶片中N、P、K、Ca、Mg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5~3.86g/100g.DW、0.144~0.238g/100g.DW、0.71~1.80g/100g.DW、2.09~4.54g/100g.DW、0.06~0.17g/100g.DW,叶片中Fe、Mn、Cu、Zn元素含量范围分别为127.88~211.80mg/kg.DW、34.24~78.58mg/kg.DW、8.65~15.14mg/kg.DW、7.45~11.32mg/kg.DW。树体中Mg、Zn元素含量较低,处于缺乏状态;N、P元素含量普遍偏高。柑橘园土壤全N含量范围为0.106~0.117g/100g,土壤速效P、K含量范围分别为5.95~43.81mg/kg、29.91~149.77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范围分别为11.79~54.54mg/kg、8.60~49.49mg/kg、0.08~0.78mg/kg、0.46~1.54mg/kg,土壤有效Fe、Mn、Cu、Zn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20.
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 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 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 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 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L/g(KMn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