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价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采用体外产气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对比添加剂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以及空白(CK)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微观结构、体外消化率及瘤胃发酵特性.结果表明:添加剂组体外48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AX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最高,分别达51.59%、31.06%,MIX组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DFD)最高,达31.50%,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MAX组体外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NH3-N浓度、pH均在瘤胃适宜的范围内;MIX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最高,与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入添加剂对秸秆纤维结构有明显破坏作用.综上,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的作用不同,其中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产气效果较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产气量法研究薯渣发酵产物和青贮玉米不同比例组合效应的瘤胃发酵特性。试验将薯渣固态发酵产物和青贮玉米(干物质为基础)按照0100(SC0)、2575(SC25)、5050(SC50)、7525(SC75)和1000(SC100)比例制成混合料,采用注射器式体外产气法培养72 h,测定不同组合对发酵液的p H值、氨态氮浓度(NH3-N)、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处理组体外产气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SC75处理组产气量始终处于最低值;试验中各处理组的p H值在6.65~6.71之间,其中SC75显著高于所有处理组(P0.05),SC25与SC50低于SC0(P0.05);SC50的NH3-N含量显著低于SC0处理组(P0.05);总酸含量,SC0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丙酸含量,SC75和SC100显著低于SC0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薯渣发酵产物替代青贮玉米50%有利于瘤胃的发酵,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产气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5组,对照组发酵底物不添加金银花提取物,试验组在发酵底物中分别添加0.5、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每组6个重复,试验共重复3个批次。分别于发酵1.5、3.0、6.0、12.0、24.0 h记录产气量,体外发酵24.0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添加1.0、2.0、4.0 mg/g金银花提取物可以使发酵液p H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使发酵液乳酸、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5 mg/g金银花提取物组发酵液p H及NH3-N、乳酸及TVFA浓度与对照组和其他3个试验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发酵液MCP浓度和24.0 h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添加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经济效益考虑,添加1.0 mg/g金银花提取物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青贮茭白鞘叶与玉米、豆粕组合对体外瘤胃发酵及其组合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青贮茭白鞘叶与玉米(0%、15%、30%)、豆粕(0%、15%、30%)组合的体外发酵参数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变化,探索优化组合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生成量也相应上升,同时pH、氨态氮(NH_3-N)和乙丙比相应下降。随着豆粕比例的增加,所有发酵指标生成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当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时,NH_3-N、MCP、TVFA、产气参数48 h产气量(48 h GP)、产气速率(a+b)和有机物消化率(OMD)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相比较最低值,NH_3-N浓度提高了196%,MCP提高了131%,TVFA提高了81%,48 h GP提高了98%,OMD提高了70%。同时该组的48 h GP、TVFA、MCP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都极显著升高(P0.01)。以48 h GP、MCP、TVFA浓度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为主要衡量指标,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时正组合效应最大(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组合的营养成分较均衡,瘤胃发酵效率最高,为最优组合,在这个比例下能够有效的提高青贮茭白鞘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体外发酵技术研究秸秆粗饲料营养价值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12):24-29
为了探究粗纤维饲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特性,本试验研究了2种农作物秸秆(稻秸,麦秸)的发酵特性和动态降解率。试验分3组(稻秸组,麦秸组,混合组:50%稻秸+50%麦秸),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测定粗饲料的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三种粗饲料累计产气量和干物质(DM)降解率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产气和DM降解主要集中在12~48 h。发酵12 h时,麦秸组和混合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P0.05),麦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24 h时,麦秸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稻秸组和混合组差异不显著。发酵36~72 h时,累计产气量均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24 h时,稻秸组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发酵液中氨态氮(NH4-N)浓度均显著高于麦秸组和混合组(P0.05),乙酸浓度显著高于麦秸组(P0.05),而菌体蛋白(MCP)浓度呈现麦秸组混合组稻秸组(P0.05)。发酵48 h时,麦秸组乙酸浓度与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稻秸组和混合组(P0.05)。发酵72 h时,麦秸组ADF降解率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稻秸组(P0.05)。结果提示,禾本科粗饲料在瘤胃内降解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12~48 h,稻秸DM、NDF、ADF降解高峰期要早于麦秸及二者混合,稻秸的营养价值略高于麦秸。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19):38-4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尾(SS)与青贮玉米秸秆(CS)组合对奶水牛体外产气的影响。以不同添加剂处理的青贮甘蔗尾(SS1、SS2、SS3)和CS为原料,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6(DM),每种SS分别以0%(对照组)、25%、50%、75%和100%代替底物中的CS。结果表明:(1)SS组合CS,96 h累积产气量随着SS比例增加而升高,其中含SS3组96 h累积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含SS1、SS2组可消化有机物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SS1或SS2添加有升高趋势。SS3组合CS,可消化有机物和代谢能均高于SS3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SS组合CS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具有促进作用,适宜比例组合能提高瘤胃消化代谢率。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组成的二肽对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以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5个处理,对照组采用基础培养底物,试验组在基础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2%的亮氨酸-色氨酸(LeuTrp)、缬氨酸-蛋氨酸(Val-Met)、酪氨酸-丙氨酸(Tyr-Ala)和苯丙氨酸-缬氨酸(Phe-Val).培养后2、4、8、12、24 h,测定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结果表明:各时间点Val-Met组培养液pH低于其他各组,除24 h外其他时间点均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CP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Val-Met 组TVFA浓度和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NH3-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P>0.05)或显著(P<0.05)低于其他试验组,另外2、4和12 h时Val-Met组的乙酸/丙酸也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二肽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提高VFA含量和MCP产量,降低NH3-N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 Val-Met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氯化铈添加水平对南江黄羊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筛选稀土元素铈作为南江黄羊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用4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体重约25 kg的阉割南江黄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试验组分别添加0.003%DM、0.006%DM、0.012%DMCeCl3.7H2O和0.024%DM,同时设置一个对照组。结果表明:体外发酵24 h后,试验组pH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024%D M组显著提高(P<0.05);除0.006%D M组外,试验组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VFA、乙酸、丙酸均高于对照组(P<0.05);除0.003%DM组外,试验组MC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氯化铈能够促进瘤胃内有机物的降解,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提高TVFA产量,氯化铈的最适添加量为0.012%DM。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研究不同比例的桑叶与羊草之间的组合效应,从而筛选出两者之间的最佳组合比例。将桑叶和羊草分别以0∶100(T0组)、20∶80(T20组)、40∶60(T40组)、60∶40(T60组)、80∶20(T80组)、100∶0(T100组)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底物中桑叶比例的提高,理论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培养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DOM)都有升高的趋势;2)在72 h时,T100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和IVDOM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60和T100组的培养液M C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在48和72 h时,T60、T80和T100组培养液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在72 h时,T60、T80和T100组培养液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在6、12和72 h时,T60、T80和T100组的培养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T60组的多项组合效应(MFAEI)要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桑叶与羊草的组合能够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即存在正组合效应,其中桑叶与羊草的最佳比例为60∶40。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酵类型青贮菌制剂对青贮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许多国家,青贮饲料是牲畜的重要饲料形式.不同发酵类型的青贮菌制剂会对青贮发酵产物的营养品质、有氧稳定性和动物采食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就青贮发酵菌制剂的筛选标准,同型、异型乳酸发酵菌种组成做了介绍,主要就同型、异型和混合3种乳酸发酵对青贮产物的品质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于2018年以'豫青贮23'?青贮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其1/2、2/3、3/4乳线期收割,然后分别添加不同的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60?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并取样检测青贮玉米营养品质,旨在研究青贮发酵促进剂宜生贮宝(Sila-Max)、宜生贮康(Sila-Mix)对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13.
旋扭山绿豆(Desmodium intortum)是一种优良的多年生热带豆科牧草,本研究分析了其营养成分和乳酸菌、葡萄糖添加对其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青贮试验设有6个处理,即对照(无添加),添加乳酸菌(LAB)、1%葡萄糖(1%G)、2%葡萄糖(2%G)、乳酸菌+1%葡萄糖(LAB+1%G)和乳酸菌+2%葡萄糖(LAB+2%G)。结果显示:旋扭山绿豆的粗蛋白含量(20.75%)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7.19%)较高;青贮60 d后,对照处理发酵品质较差,pH在4.7以上;单独添加乳酸菌显著降低了pH和氨态氮含量,增加了乳酸含量(P<0.05);而单独添加葡萄糖的两个处理pH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氨态氮含量(P<0.05);乳酸菌和葡萄糖混合添加处理均使pH降至4.1以下,乳酸含量超过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两混合添加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添加乳酸菌和1%葡萄糖是改善旋扭山绿豆青贮发酵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时间对巨型稻秸秆青贮发酵感官评分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青贮发酵时间.试验测定3个不同青贮时间(7、14、28 d)巨型稻秸秆的感官评分以及营养品质.结果 表明,青贮时间为7d时,巨型稻秸秆含水量约50%,青贮品质评分最高,评定为优等;此时,青贮料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高,为6.83%,粗脂肪、灰分、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青贮袋阻氧能力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将青贮饲料分别装在氧气透过量为2962.41、70.25、64.36、6.03cm^3/(m^2·24h·0.1MPa)4种青贮袋内(PE-50、SSOB-50、PAOB-50、EVOHOB-50),在30d和60d后进行取样检测,对其发酵品质、主要微生物和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与青贮袋阻氧能力的交互作用对pH、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干物质损失、乳酸、乙酸、NH3-N含量及酵母菌数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增加青贮袋的阻氧能力可有效提高青贮玉米品质,延长有氧稳定时间。在发酵60d时,EVOH青贮袋内酵母菌数量最少,降至1.81lgcfu/gFW,pH最低,为3.74,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尼龙和聚乙烯青贮袋,达到297h。综上,选用EVOH青贮袋贮存的青贮玉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青贮乳酸菌的发酵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青贮剂(Silage Inoculant Bacteria),亦称青贮接种菌、生物青贮剂、青贮饲料发酵剂,是专门用于饲料青贮的一类微生物添加剂,由1种或1种以上乳酸菌、酶和一些营养体组成,主要作用是有目的地调节青贮料内微生物区系,调控青贮发酵过程,促进乳酸菌大量繁殖更快地产生乳酸,促进多糖与粗纤维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为提高紫花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损失,以无添加剂为对照,研究了添加剂:苯甲酸钠、酪蛋白酸钠、十六烷酸、糖蜜和丙酸,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脂肪酸的影响。青贮65 d后开窖,检测发酵品质指标和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的pH低于4.50,乳酸含量达到54.25 g·kg-1 DM,丁酸含量低于5.00 g·kg-1 DM,弗氏评分为64.33,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苜蓿青贮饲料中的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青贮后,与对照组相比,十六烷酸和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分别不显著(P>0.05)和显著地(P<0.05)降低了乳酸含量;酪蛋白酸钠添加组增加了丁酸含量(P<0.05);二者的弗氏评分低于50.00,降低了发酵品质。与此相反,苯甲酸钠、丙酸和糖蜜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减少了氨态氮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弗氏评分分别为70.33、74.33和67.67,进一步提高了青贮发酵品质。与对照相比,苯甲酸钠和丙酸添加组不同程度地增加了C18:2n6或C18:3n3的含量,而糖蜜添加组降低了C18:2n6和C18:3n3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丙酸和苯甲酸钠适宜于作为青贮添加剂生产优质紫花苜蓿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se the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residues, including cassava leaves, peel and pulp for livestock diets, the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composition, silage prepar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inoculants on silage fermentation of cassava residues were studied. These residues contained 104 to 105 LAB and yeasts, 103 to 104 coliform bacteria and 104 aerobic bacteria in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on a fresh matter (FM) basis. The molds were consistently at or below the detectable level (102 cfu of FM) in three kinds of cassava residues. Dry matter (DM), crude protein (CP)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content of cassava residues were 17.50‐30.95%, 1.30‐16.41% and 25.40–52.90% on a DM basis, respectively. The silage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as control silage without additive (CO) or with LAB inoculants Chikuso‐1 (CH,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Snow Lacto (SN,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at a rate of 5 mg/kg of FM basis. All silages were well preserved with a low pH (below 4.0) value and when cassava residues silage treated with inoculants CH and SN improved fermentation quality with a lower pH, butyric acid and higher lactic acid than control silage.  相似文献   

20.
青绿饲料靠产酸益生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成为可长期储存的青贮饲料,在青贮发酵中不同种类微生物发挥各自的作用。文章就青贮饲料微生物种类、它们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和对有氧稳定性或抑制二次发酵的作用进行论述,以便为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