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百万人才培训行动,计划于2018~2020年,在全国组织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100万人次。据悉,培训行动中,以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企业家和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培训农产品加工业人才45万人次;以农村创业创新人员、企业家、创业导师等为重点,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万人  相似文献   

2.
<正>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百万人才培训行动,计划于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组织培训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创业创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100万人次。据悉,培训行动中,以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企业家和职业技能人才为重点,培训农产品加工业人才45万人次;以农村创业创新人员、企业家、创业导师等为重点,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  相似文献   

3.
休闲农业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创新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32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行为进行调研,对他们创新创业的行为和诉求进行分析,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以期未来提升休闲农业整个行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结果表明,目前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产业技术以及创意设计3个领域上,目前休闲农业的政策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对土地、资金及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迫切。整体上目前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休闲体验活动的增多和产业链的延长,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提升。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统计数据及实地调研分析认为,产业支撑体系薄弱、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发展进程,建议构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生态体系,通过增加休闲农业创新投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多聚集区发展、构建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等措施,增强天津市休闲农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支持创业系统(Innovation Driven Entrepreneurship, IDE)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协同推进,强调基于创新的创业以及创业对创新的互动作用,通过资源、环境、政策的协同设计与开发,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活力。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政府、市场、学界、业界等多主体互促,共推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基于IDE发展理念,从创新创业系统的识别与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参与、发展政策措施的形成与推进等角度,解析台湾休闲农业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模式及路径。台湾休闲农业IDE发展模式以创新能力的培育、创业能力的拓展为核心,用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社会环境为支撑,发挥政府、企业、学界、业界、资本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合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IDE框架能够充分实现休闲农业利益相关者互动与协作,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居民福祉。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主力军,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对农村创新创业事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展开讨论,旨在为形成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农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等农业院校应立足于学校定位和服务面向,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基地、保障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呈现逐步升级趋势,人才缺失导致县域休闲农业发展面临困境。以乌鲁木齐县为例,对现阶段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专业人才缺失、文化特色不强与产业之间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县域休闲农业的发展。基于此,提出县域休闲农业发展中,应创新休闲农业宣传营销方式,构建休闲农业整体管理体系以及增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为县域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技推广》2018,(4):43-43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100个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介,激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概念和特征及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典型案例,探讨了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发展方式,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迅猛,但仍存在很多弊端。天津市郊区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天然的旅游资源,天津农业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水乡、山区、平原及沿海渔村文化,这些都为天津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从全国的角度上来看天津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分析了天津市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天津休闲旅游农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旅游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旅游、休闲、观光融于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武汉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可以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对实施武汉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农业人才培养不符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高效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高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创新。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落实,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经探究分析后,整理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出其主要问题,提出了以科研平台用于双创教育的培养模式,并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将科研平台融入双创教育的举措为例,列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教学标准的制定能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为了更好的把握休闲农业教学标准的制定,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就休闲农业的发展、职业院校开办本专业的整体情况和休闲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休闲农业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休闲农业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农业行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旺盛,从业人员岗位多样化。在教学标准的制定中应注重核心能力和课程的把握及创业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融入。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天津市蓟州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国外休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外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对蓟州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新疆休闲农业现状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是以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横跨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现代服务业紧密连接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然而,休闲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中人才短缺是制约休闲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新疆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新疆休闲农业人才现状、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探讨,为提高休闲农业经营水平及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29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暨休闲农业工作会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和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为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陈晓华指出,"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资源环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业科学》2019,(7):280-282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是目前农林院校园艺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学校专业实际,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和考核、实践平台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培养农科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保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农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动力不足等现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路:育人为本,注重"双创"意识培养;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创业实践;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校内、校企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