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农田林网化是平原地区广大群众,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经验中创造出来的,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大农业要求的新型农田防护林形式。平原实现农田林网化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解决平原地区木材奇缺的困难,扭转我国木材生产布局不合理的被动局面;第二,可以改良气候,恢复和维持生态平衡,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第三,可以促进畜牧业和付业的发展,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第四,可以为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是“零存整取的活银行”。因此,平原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  相似文献   

2.
<正>鲁北地区是典型的盐碱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建设农田林网能起到积极作用,不仅能改善局部生态小环境,减少灾害性气候危害,而且能能对农作物生产起到积极作用。本问阐述了农田林网的作用,并从建设类型、树种选择、林带走向、网格设置、胁地减轻、树体管理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农田林网的建设模式。农田林网建设是以自然走向的沟、路、渠、河流绿化为基础,以农田为主构建防护林骨架,编织大地绿色经纬线,健全农业生态网络体系,从而改善农林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增产的农林综  相似文献   

3.
农田林网防护林建设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木材供给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近年来,甘肃省靖远县农田林网防护林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建设任务艰巨、升级改造落后等。而在改善生态防护性能、提高资源培育水平方面,林网防护林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根据靖远县的情况,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初步建立了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提出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田林网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沙区农田林网与粮食产量的田间长期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条件,提高粮食产量。随着林网面积和林木生长量的增加,粮食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防范和减少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漯河市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持续推进,农田防护林体系得到完善提升,构筑了良好的绿色生态屏障。根据漯河市平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漯河市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徐淮平原绿化步伐较快,丰县、铜山和射阳等县不少公社已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促进了生态的平衡,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对促进农业增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78、1979两年,我们分别对丰县宋楼公社、铜山县耿集公社、射阳县黄尖公社和东台县五七公社农田防护林网的防护效益作了观测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浙江省各地建设农田林网的生产经验和对农田林网的效益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田林网造林典型设计的各种技术要素:造林原则、林带走向、网格大小、树种选择、沿海防风林带和农田林网等造林典型设计图式,为推动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菏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调整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思路,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到了重要位置,提出了“实施林业兴市战略,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带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决策,并把“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地区,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作为奋斗目标。2002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发展到19万公顷,农田林网72.1万公顷,农林间作23.3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1.4%。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理清思…  相似文献   

9.
我国处于亚热带地段,一般作为农田用地使用,种植一些比较低矮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长久以来很容易导致在平原地区由于没有较高大的树木遮挡,在自然灾害出现时,缺少自然防护林的保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对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然后提出在平原地区农田建设联网的有效措施,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以农田林网为中心的农田防护林是我国华北地区平原绿化的一项主体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农田防护林形成了初步规模,改善了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华北平原的农业产生了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仍可看到,在许多地区林带内的农田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保护,沙打、沙割、风蚀、庄稼倒伏、大风掀起大棚,以及果园内落花落果等现象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在确定林带的走向、选择林带结构、设计带间距离等几个主要方面,都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在华北地区如何进行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本人认为应从以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也正在急剧变化,这就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工作变成重要研究课题。为了保障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齐头并进,我国的各地区都积极建设农田林网。作为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的农田防护林,拥有降低风速、调节气候和防范自然灾害的价值,可以对农田的灾害产生遏制的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农田林网和农田林网防护林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改进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农田林网的建设,有效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王清雪 《新农业》2023,(6):88-89
农田林网化建设是国土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林网是农业生态的重要屏障,它能改善田间小气候,调节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降低风速,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业丰收。同时,也能固持土壤,避免水土流失,保护道路沟渠,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随着严格的土地政策进一步落实,农田林网化建设成为平原地区绿化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农田林网化是贯彻落实华主席“要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具体体现。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原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凡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社、队都呈现出一片林茂粮丰的景象。例如:修武县郇封公社小文案大队于1967年在全大队的4000多亩耕地上实行了农田林网化。粮棉产量逐年上升,至1974年粮食亩产跨过了长江,变成了一个农,林、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们的重点,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田防护林在农业建设中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经济效应、整体改变和提高生态环境、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就农田防护林在农业发展中作用和发展接合在实际中浅谈几点认识。一、农田防护林的意义农田防护林在整体平原农田建设中是建设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承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全国平原6大区域、26个省2001—2005年间农田防护林的碳储量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全国平原农田防护林碳储量在5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长率高于全国森林碳储量的增长率;2)6大平原区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华东、东北、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区域内各省市农田防护林碳储量也有所差异;3)对2001—2005年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各树种碳储量进行比较后得知杨树仍占绝对优势,其碳储量占全国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碳储量的90%左右;4)2001—2005年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密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碳密度由大到小排序为:桉树、杨树、木麻黄、杉树、马尾松。   相似文献   

16.
杨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是我国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村宅四旁和生态防护林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杨木已成为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造纸、火柴、卫生筷和包装业的重要工业原料。现将杨树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最新实用新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树速生、丰产、优质、高效,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村宅四旁和生态防护林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杨树丰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壮苗、合理密植、适地适树、整形修剪、林农间作以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农田林网化“三大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藁城市农田林网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涌现出一批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典型。但仍有必要大力宣传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三大效益”,恢复和发挥平原林业应有地位和作用。1 农业防护效益 据科学测定:有农田林网的耕地,可有效减免旱涝、风沙、干热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可有效改变农田小气候:平均降低风速38%,冬春秋三季可提高气温1℃~2℃,提高地温1℃~2℃,夏季平均降低气温1℃~3℃,降低绝对最高气温4.2℃,土地耕作层含水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根据白水洋镇的自然地理特点和树种生物学特性,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生态效益为主,兼顾自然景观和经济效益为树种配置原则,对森林城镇建设适宜树种和城镇树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城镇绿化系统、村庄绿化体系、公路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建设等提出了科学的树种选择和合理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是安徽起步和成名较早的平原绿化达标先进县,经过新中国成立后二十年打基础、近四十年的完善与提高,平原林业产业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道路林带化、堤坝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庄林场化、单位花园化。"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树成行,乡镇、村庄、田头和道路、沟河、渠坝两侧树木林立、绵延相接、点片网带结合、林业总量适宜、区域特色明显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平原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