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李晓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50-11253
以陕西省洛川县为研究对象,依据问卷调查数据,选取家庭特征、农业生产风险、农户的风险态度和参保交易成本等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政府较保险公司对农户的参保行为影响更大;农业保险的保费并不构成农民参保的障碍;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当地农业保险的发展。为了促进农户参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民文化程度;二是政府利用其行政职能加大农业保险知识宣传力度;三是合理规划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四是积极鼓励引导农户进行苹果的规模化生产,促进并形成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2.
刘萍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88-90,133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有效化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通过对四川珙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农产品参保种类少,保险理赔涉及部门及程序多,政策保险抗风险保障能力弱,保险收支不匹配影响农户等问题,而分别从农户、保险公司、政府3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对于提高农业恢复生产能力,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三秋"期间,北京房山区种子管理站受理了良乡镇等3个乡镇的5个自然村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子质量田间现场鉴定的申请,成为了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先例,实践表明,政府与保险结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项惠民政策,可降低参保农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利用2019年武汉城市圈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社会网络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未产生直接显著影响。第二,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第三,社会网络通过影响农户保险认知进而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且保险认知起完全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加强农户间以及农户与村干部的交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等,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5.
袁茹  吴应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19-7721
以甘肃省华亭县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该县开展农业保险过程中农民对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和需求意愿,分析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华亭县大多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所了解,且购买过农业保险的农民满意度较高,未购买过的农户参保意愿也较高,这是农业保险推广的3个积极因素;但仍然存在农民收入低、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保险种类单一等限制农业保险推广的因素。据此,提出了加大扶贫贷款发放力度、加强保险公司宣传、增加农业保险种类等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保险为例,利用湖北省4个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县市545个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保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保障额度增加额、年龄、对完全成本保险的了解程度、对保险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种植面积对农户参保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总保费增加额、从事农业生产时间、受教育程度、受灾比例和每公顷赔付金额对农户参保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从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保险政策的相容性,加快建立多保障水平下农业保险产品体系;鼓励农业保险产品设计的精细化,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精准性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农户参保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内蒙古少数民族的地区进行的实地调查,从经济学角度对农户参保意愿进行了分析,发现牧区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对保险机构及其产品缺乏了解和信任;政策性保险的保障程度偏低,区域分配不合理;政府救济降低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并据此从农业保险的宣传、实施、组织形式及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牧区农民参保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19个生猪调出大县的调研数据显示,影响农户参与生猪保险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龄、养殖年限、教育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参加养猪协会和合作社等。其中,年龄、养殖年限、养殖收入占比、参加养殖协会或合作社、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对补贴政策的了解会显著增加参保率。收入也对参保行为有影响,但是影响较弱。政府部门持续完善和推广农业保险政策以及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等农户互助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户风险意识,提高农户参保行为。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改进产品、提升服务、激发农户潜在购买需求,发挥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作用,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利用黑龙江省6个地市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66.7%的农户有购买农业保险的意愿,但仅有17.7%的农户非常关注农业信息,9.8%的农户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54.2%的农户表示对保险公司不够了解,58.0%的农户认为当前农业保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6.1%的农户完全不懂保单条款,同时,农户对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公司服务、财政补贴力度及相关法规完善等方面满意度均不高。在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意愿的因素中,种植面积、农户对农业信息的关注度、对公司了解程度、险种能否满足需求、农户对保障水平评价、财政补贴力度、相关法规完善程度等7个指标作用显著,且除农户对保险公司了解程度外,其余6个指标均对农户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研究阐明了为提升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购买意愿,应从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执行成本三个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降低信息成本;创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险种,提高保障水平,降低谈判成本;分档设计补贴比例,完善相关法规,降低执行成本等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政策性保险是由政府引导、组织和推动,以支农、惠农和服务“三农”为目的,按照保险规则运作,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或政策扶持的农业保险。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后.又一项重要的惠农新政策。全市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主要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几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全市承保面积逐步扩大,参保农户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农户增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险保障。截止到2012年末。全市共承保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面积2161.6万亩。承保农户达32.53万户。受灾面积1050.4万亩,占保险面积48.6%。共为受灾农户16.32万户、赔偿损失22514.6万元.获赔的农户占参保农户总数的50.2%。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自试点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政府方面,保费补贴结构不合理,税收优惠不足,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缺失;保险公司方面,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滞后,经营管理欠规范;农户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为促使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必须完善农业保险政府支持手段,提高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服务水平,切实增加农户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7,(12):1
1·什么是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经省政府授权运作浙江省政策性能繁母猪(指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猪)保险项目。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签约成立于2006年3月1日,共保体由在浙10家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成立。共保体按照“政府推动 共保经营”的经营组织模式,按照共保体章程约定的比例,分摊保费、承担风险、享受政策,共同提供服务。2·政府对参保农户的应缴保费怎么进行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为了鼓励种养大户参保,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政府对能繁母猪补贴80%的保费,农户只承担20%的保费。…  相似文献   

13.
凌湄  王卫国  王雪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224-6226,6229
分析了河北省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可行性:有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品牌;保险公司积累了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农户的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指出了开办特色农业保险面临的困难:目前河北省特色农业保险存在着农民投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政府扶持力度小以及法律法规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河北省应采取提高农民保险意识、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立法等措施发展特色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4.
程丹  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402-10404
在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刻不容缓。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仍存在农民认识不充分、参保意愿不高、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补贴方式不科学、抵御巨灾能力较弱、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加大宣传力度、发展信贷保险模式、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巨灾基金、发展再保险、明确监管责任等方面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迅速,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在促进农户参保、补偿农民损失、降低农民保费压力等方面的作用有限。本文从财政补贴对农户的激励作用、各级财政部门的项目管理和实施效率、财政补贴的社会效益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农户和保险公司、政府作为一级指标,并将其分解为8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构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保险,要在政府的力量之下来进行推广和覆盖,需要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共同参与。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思路的探讨,分析了加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给出了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商洛市核桃保险发展的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应用SWOT方法分析了政策性核桃保险发展过程中拥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种植户潜在需求大的优势,存在农户参保意识欠缺的劣势,具有WTO绿箱政策的机遇,面临市场风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威胁。为此,提出了提高农户投保意识、完善核桃保险业务、培育专门从业人才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4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就开办了农业保险。由于农业保险没有法律法规保障,保险公司的企业行为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政策要求相矛盾,单纯由国家商业性保险公司向农民收费保险,引起了农民的误解,到1953年农业保险被列为农村“五多”被停办。1979年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贵州政策性水稻保险发展,给农业保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松桃县525户稻农为例,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对欠发达地区政策性水稻保险的农户需求意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近3年受灾次数、对政策性水稻保险了解程度以及对政策性水稻保险保障水平的评价与农户对政策性水稻保险的需求意愿成显著正相关;农户中外出务工人数、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以及对农业保险公司的政策性水稻保险推广支持力度与农户对政策性水稻保险的需求意愿成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156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对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展开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旱灾、霜冻等是江苏农民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农民所面临的主要非自然风险因素有销售渠道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等,江苏各地区有72%的农民听说过农业保险,有10%的农民完全不了解农业保险。农户投保农业保险主要原因在于出险后能获得赔偿金以及保险公司能及时给予理赔。最后提出:提高农户的投保意识,多种形式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以及修改完善保险条款等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