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27℃~ 2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18~ 1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植均为27℃~28℃,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2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利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分期播种试验在不同的自然温度条件下的育性观察结果,进行育性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结合散布图,可以判定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及敏感期长短,不育基因表达所需的临界日均温值以及育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的可育性与敏感期日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不同不育系的温敏期距开花的具体日期,临界日均温值和育性遗传稳定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籼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武昌自然光温条件下,具有两个育性转换临界期;其育性表现在受日照长度诱导的同时,温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对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影响的敏感期在雌雄蕊原始体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温度对花粉育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介绍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的内容和意义,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诱导,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存在。讨论了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周期敏感期、光照长度、光照强度及曙暮光影响、光期暗期与光质的影响,分析了温度的作用、温度影响的敏感期与温度分解因子的影响;并对现有不育系的生态类型和适应性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理想的基地和安排合适的育性敏感期是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海南陵水和三亚两地1—3月逐日平均温度,以连续7d气温平均值(AT7d)为指标,分别统计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将繁殖基地安排在陵水较安排在三亚更为安全,不育起点温度为22℃及以下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不宜安排在三亚繁殖;在陵水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宜将育性敏感期分别安排在2月13日和19日之前;在三亚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应将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4日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温敏核不育水稻对温度反应存在两个临界温度。在连续高温条件下诱导由不育转向可育的临界温度CLT在连续低温条件下诱导由可育转向不育的临界温度CHT,存在三个敏感期,即强敏感期P1,弱敏感期P2和微敏感期P3选育温敏核不育系的主要指标应该是CLT合适,P1在3天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28-10进行了异地种植;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CIS28—10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旬前后,可解决繁殖难的问题。喷施育性调节剂FR1和割蔸蓄再生稻能明显提高自交结实率,具有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模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模型应具备的功能与作用,分析了现有几种主要的育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育性模型研究在观点、方法和内容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以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育性转换特性的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为材料,对其育性转换光温特性和敏感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go543S的感光级别为Ⅱ级,感光性弱;而感温级别为Ⅲ级,感温性中等。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鉴定的结果均表明,go543S的育性转换主要受温度的控制,与光照长短无关,其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值为29.5℃。温度诱导go543S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其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是最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冷水串灌繁殖和海南冬繁存在安全性差、产量不高不稳、种子质量差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健康发展.利用全国740个气象站点近50 a的历史气象资料,根据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可育和抽穗扬花期安全对温度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研制出不同不育起点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和时段的计算机决策系统,根据该系统筛选出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最佳繁殖基地为云南省保山市,最佳育性敏感始期为8月3日.2010年在云南省保山市对不育起点温度为22℃的C815S进行了大面积繁殖,获得8.44 t/hm2的高产.介绍了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所具有的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认为水稻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特定环境条件敏感的选择致死基因,如果将其转育到光温敏核不育系,而将其对应的显性基因转育到其恢复系中,制种时若于敏感期遇到了异常低温,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会出现育性反复,而产生一定比例的自交结实种子,此时,即可利用这一种定的环境条件处理,不育系自交种子因具备纯合隐性选择致死基因而死亡,杂交种子因为是杂合体,帮能正常存活。如此即可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还提出了筛选和利用隐性药剂选择致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10h)适温(16/12℃昼温/夜温)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很小,雄性仍表现不育。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 ̄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 ̄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为雌雄芯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发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适温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籼型材料甚至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1号安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1号制种母本广占63S在育性敏感期遇低温可能发生育性波动而影响种子质量。根据广占63S的育性波动特点及多年制种实践,提出了丰两优1号制种质量安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1991~1994年,在人工气候条件下,通过设宜不同的光温条件对64个不同类型、不同基因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育性光温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典型的光敏雄性不育系,现阶段选育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较低的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正确的;(2)日均温在23.8℃以下,光强为45001×的低温弱光条件对幼穗发育进度有一定影响,但15d以内的短期处理影响不明显;(3)不同基因来源或不同类型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其育性对温度的最敏感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性遗传背景、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和光温因子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光照是诱导光敏型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温敏型不育水稻育性表达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比较复杂,F_2育性分离的遗传模式也不一致,有单基因遗传模式、双基因遗传模式、三基因遗传模式、质量—数量基因遗传模式和非典型分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敏核不育水稻是我国水稻科学工作者石明松于1973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具有宝贵应用价值的特异种质材料,它具有长日照条件下不育,短日照条件下可育的育性转换特性。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引发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在方法上产生全新的变革,开辟了“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新领域。1光周期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光周期影响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元生朝等(1987,1988)研究认为,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5及其衍生的各类光敏核不育系在生长、发育及育性转换过程中存在两个光周期反应。第一光周期反应诱导生长点由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20.
育性调节剂FR_1对核雄性不育水稻育性调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是否能成功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培育出育性稳定和育性转换期明显的两用核雄性不育系。从我国已通过省级以上正式鉴定的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的育种实践表明,在雄性不育期内育性相当稳定,很难发生育性波动的核不育材料在秋季的育性转换时间往往较迟,自交结实率不高或难以获得自交种子,而在秋季条件下雄性恢复时间较早,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一些核雄性不育材料在雄性不育期的育性容易发生波动,败育不彻底。由此可见,解决水稻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与自交结实率的矛盾正是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当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