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杂交水稻新恢复系将恢155AnewricerestorerlineJianghui155将恢155是笔者1981年在县良种场选用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IR26与强优恢复系圭630杂交,1992年春F1再与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恢复系IR54复交,经将乐县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中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培育耐高温干旱优质水稻品种是解决消费需求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003年用耐热恢复系泸恢17与旱稻种质KalingaⅢ杂交F2代单株作母本,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育、高温干旱胁迫筛选、南繁加速稳定的方法育成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07集聚了耐高温干旱、高配合力、高品质等有利性状,利用该恢复系配组的5个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大穗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航天育种途径对特大穗恢复系材料DR108进行株叶形态改良,选育出新的恢复系,对新选育恢复系HR227及其配制组合的株叶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了航天育种在水稻种质创建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首先是遵循三系法的技术路线而成功的,即以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和恢复系组配,形成杂交水稻的生产体系。杂交水稻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比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速度慢,种子成本高,价格贵。探索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事业取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发明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当前粮食生产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的"双减"目标新形式下,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和广适应性的水稻新品种势在必行。笔者就高抗稻瘟病恢复系明恢63及几个抗飞虱恢复系的育种实践向大家做介绍。  相似文献   

6.
明恢8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抗瘟恢复系,该恢复系的育成与应用对进一步拓宽福建省早熟恢复系的遗传背景,实现抗性基因多元化,并进一步提高杂种优势,提升产量水平和改善稻米品质,满足福建省水稻生产对早熟杂交水稻组合的不同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82配组育成了6个组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用明恢82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60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49亿kg。明恢82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骨干亲本,至2010年,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明恢82先后育成了5个新恢复系,其所配组的组合有6个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1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最后,笔者还分析了明恢82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选育的7个地方稻新种质进行了自然诱发病圃鉴定及田间喷雾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恢复系海恢1558抗稻瘟病和三化螟,中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海恢227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红米海农红1号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  相似文献   

8.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90年代以来,湖北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在杂交水稻三系法育种的基础上,借鉴玉米三交种选育方法,采用“基础不育系/桥梁保持系(高抗稻瘟病)∥恢复系”的配组方式,将桥梁保持系中的主效抗性基因导入基础不育系,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稻瘟病抗性提高的三系三交中籼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新恢复系的使用年限,有效地推动了稻瘟病常发病区杂交水稻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
水稻恢复系种子的提纯复壮技术Techniquesforthepurificationandrejuvenationofricerestorerlines1单株选择当水稻进入抽穗期,在当地制种隔离区内或恢复系种子繁殖田中,选择符合恢复系典型特征特性、开...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性水稻恢复系选育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成恢177与转基因水稻Bt明恢63杂交并回交1次,采用PCR分析、试纸条检测、室内和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抗虫性,并结合系谱法选择农艺性状,病圃接种鉴定稻瘟病抗性,育成具转基因抗虫性的水稻新恢复系Bt5198。采用离体茎秆法接种二化螟卵块,新恢复系Bt5198和Bt明恢63的幼虫死亡率均为100%。在田间人工接虫条件下,该恢复系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均表现高抗,与4个不育系配制的杂种F1仍保持良好的抗虫性,且杂种优势明显。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新恢复系Bt5198的叶瘟和颈瘟抗性水平与成恢177相当,明显优于Bt明恢63。Bt5198的种子发芽率和花粉量与成恢177相当,Bt基因导入水稻恢复系不会对种子生活力和制种产量造成显著影响。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后代中,结合利用试纸条检测和室内、田间人工接虫鉴定是筛选Bt基因抗虫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抗稻瘟病杂交中籼新组合博优141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博优141是用三系不育系博A与恢复系141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大穗优势明显,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较广。2003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中国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成果,综述了恢复系在品质、产量和抗性等方面的选育研究进展,指出扩大遗传差异与塑造良好株叶形态相结合是今后恢复系选育的目标,分子育种技术在恢复系选育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1974——1976年我们测交了1741个水稻品种,获得了一批恢复系,其中表现比较好的如IR24,IR26、印尼矮禾、IR661、N稻、黄村晚4号和IR30等,曾在生产上发挥重大的作用。但这些恢复系由于生育期较长或抗病性衰退等,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为了选育强优、多抗、早熟的新恢复系,与测交筛选同时,开展了“恢×恢”,“恢×保”和不育系×恢复系等多种方式人工合成恢复系的研究。1978年以来已配制了851个组合,育成一批恢复系,如单花恢、339、制25、3533恢复系等,已在配制杂交稻新组合中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百优1号是由中国水稻所利用新不育系中100A和优质、多抗自选恢复系中恢133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6053号,属三系籼型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15.
丰优210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自育不育系丰源A与自育新恢复系R210测配而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株叶形态好,米质较好,抗逆性较强,制种产量较高等特点,2003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螟虫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虫害,长江中下游稻区尤以二化螟发病较多,对水稻稳产、增产造成较大影响。研究以转Cry1Ab基因抗虫恢复系mfb-MH86为供体,强优恢复系HR1128为受体,通过田间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检测、农艺性状筛选得到抗虫恢复系新材料KR1128-1、KR1128-2和KR1128-3。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改良恢复系与非转基因对照HR1128相比,株高显著降低,但单株有效穗数有所改善,均显著高于HR1128;改良恢复系的结实率均略高于亲本HR1128,以KR1128-3的结实率最高(82.0%)。在稻米品质上,改良新株系与HR1128多数指标无显著差异,少数性状稍有改善,如KR1128-3在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上均显著优于HR112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改良恢复系均能够稳定表达Bt蛋白,以茎秆中抗虫蛋白含量最高、穗部籽粒中最少;室内螟虫抗性鉴定结果证明,所有改良系的抗虫性均大幅提升,达到高抗水平。测配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抗虫组合整体表现好于三系杂交稻组合,其中恢复系KR1128-3与Y58S、丰源A和炳1A所配组合的产量均高于其他转基因组合和HR1128与各...  相似文献   

17.
选用新育成抗稻瘟病恢复系材料662所配组的几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参加品比试验和多生态区适应性试验,对其性状表现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恢复系材料662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参试组合中增产组合比例高,穗数和粒重优势强,适应性广,并筛选出了表现突出的川农1A/662和宜香1A/662两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1):F004-F004
Ⅱ优航14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Ⅱ-32A与自选强恢复系福恢148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 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新组合岗优22Ganyou22,anewhvbridricecombination彭兴富(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610066)岗优22系1989年本所参加了由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组组织的双列杂交配组试验,用四川农大水稻所选育的岗46A与自选新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