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植物病理生理学是由近代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AntonDeBary所建立的。以后,随着对病原物侵染战略和寄主反应现象的分析以及分析仪器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在物质水平上对病原物侵染战略的阐明。但是,对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反应的分析不得不依赖于它们基因产物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枯梢病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宏  徐志和 《林业科技》2000,25(2):31-31,28
林木病害通常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其病原的研究长期被置于突出的地位 ,认为病原物的存在是引起林木病害的实质性问题 ,因此 ,多对病原物越冬场所、传播侵染途径及发生发展规律等进行研究 ,防治病害的关键措施也是针对病原物 ,而对如何减轻病害的措施研究较少。实践证明 :一些林木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异常的气候影响、土地条件较差、某种病原物的存在、品种的抗性差异等诸多因素有关 ,非侵染性病原可以为侵染性病原开辟侵入途径 ,非侵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林木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能力 ;某些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往往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防治剂又称TS制剂,其商品名为:1.5%植病灵乳水剂、2.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杀病毒农药。它既能防治作物病毒病害,又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早熟、增产。主要功能:保护作用:防止病毒侵染,在病毒侵入前阻止侵染,杀死病毒。内吸作用:阻止病毒传导杀病毒、杀菌。免疫作用;免疫剂进入植物体后增加对病原物抗性,限制侵染,增加抗性免疫,促进生长发育、增产。钝化作用:药剂作用于酶系统影响病.毒生理活性,钝化病毒,降低侵染及繁殖力。该产品曾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山东省专利金奖,该项研究获…  相似文献   

4.
冬季,林木大都进入落叶休眠或停止生长状态,病原物也多停止侵染,越冬是病原物生活史中较薄弱环节,易于控制和消灭。病原物越冬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生病的植株病原物一旦在植物体内定殖下来,因有寄主组织的保护而安全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的来源。林木一旦感染某些枝干和根部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病害流行及予测农林植物的个别植株的病害并无多大的经济意义,只有流行病害才会带来严重的损失。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有: 病原因素。只有为数众多韵病原物才能造成广泛的侵染,病原物越冬的数量是次年进行初侵染的基础。但对于能进行多次再侵染的病原,则主要决定于再侵染过程中增殖速度。有时其越冬数量虽不大,但由于潜育期短,每次侵染后产生的孢子数量大,因此,只要条件适  相似文献   

6.
赵本忠 《云南林业》2002,23(5):18-19
诊断林木病害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原,再根据病原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即所谓“对症下药”。由于不同的病原物可引起相似的症状,而同一种病原物在不同的寄主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引起不同的症状,故必须进一步鉴定病原,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林木病害分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大类,诊断时一般按照症状观察、显微镜检查和人工诱发3个步骤进行,先确定属于哪一类病害,然后再作进一步诊断1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病株在林间发生比较集中,发病面积大而均匀,没有从点到面逐步扩展过程,发病时间比较一致,发病部位大致相同。除日灼或药害…  相似文献   

7.
病原物可以通过释放一系列的效应子来破坏或扰乱植物的PTI防御反应以便更好地侵染植物,植物在PTI的基础上配置了多种类型的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的免疫受体(NLR),作为效应子触发免疫的第2道防御体系(即ETI)。根据NLR的结构和分类,识别效应子的方式和激活过敏反应的过程进行总结,探究NLR与病原物分子相关模式受体(PRR)的差异与联系,进而讨论ETI和PTI防御反应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美人蕉花叶病是栽培中的1种重要病害,初期、中期和末期发病症状呈现一定规律。美人蕉花叶病病原物常见有3种病毒,侵染发病规律特点主要受传染途径和发病因素影响。从种子、种苗、种根品质、栽植环境、栽植土类型、水肥管理及除杂清园、病虫防治几个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腐生在死亡的组织与器官上,在正常条件下,它们不危害活树,当特定条件发生后,它们则由腐生性获得弱寄生性,危害林木成为病原,造成暴发式流行,这类病害被称为潜在侵染性病害。对于这类病害,除把病原搞清外,也不能简单的利用药物消灭病原物,这样处理劳民伤财,收效甚微。而应该采取各种营林措施,控制发病环境的产生,达到防病的目的。下面重点讲述我区常见的三种潜在侵染性病害:杨烂皮病、杨水泡溃疡病和松烂皮病。1.杨烂皮病该病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和内蒙古,由于大量营造各类人工林时,对环境及杨树的品种选择不当,从而…  相似文献   

10.
长春花病原物采白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和广东省广州市星海公园,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与畸形,对其进行染病外植体组织培养、鉴别寄主反应、传播方式鉴定、病毒粒体形态观察和血清学反应及病叶双链RNA(dsRNA)分析.引起长春花花叶病的病原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克隆该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并对该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侵染我国长春花引起长春花花叶和畸形的CMV分离物应初步划归在CMV IB亚组.  相似文献   

11.
桃树冠瘿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瘿病又称桃树根癌病、桃树根瘤病,是植物冠瘿病的一种。除严重为害以桃树为主的核果类果树外,也为害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以及林木、花卉和农作物等植物。据不完全统计,该病菌至少可为害 93个科, 331个属, 643个不同种的植物,且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少数是裸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很少被侵染。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有 60多个国家有冠瘿病发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和河南等省市。   桃树冠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多在病组织的皮层和土壤中越冬,为土壤习居菌,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桃…  相似文献   

12.
病原菌胞外酶的启动和调控在果蔬产后病害病原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寄主植物的生理变化对果蔬产后病害发生的影响,产后病害病原物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影响病原物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因子(包括酚类物质、pH值、温度、湿度和金属离子等)及其调控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浅谈植物源杀菌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何为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是生物农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部位获得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源制剂,对植物病原物具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但又不防碍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中的活性物质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与有害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这些物质来源于自然,  相似文献   

14.
一、病害的越冬场所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根、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等病原物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物可附着在这些材料表面或潜伏内部越冬,如:百日菊黑斑病、瓜叶菊病毒病、天竺葵碎锦病等。带病繁殖材料常常成为绿地、花圃的发病中心,生长季节通过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甚至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15.
白粉菌属于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均为植物病原菌,常寄生于植物茎叶。感病植物肉眼看上去,好象涂了一层白粉,因此称作白粉病。白粉菌为植物专性寄生菌,能为害多种经济植物,在生长季节3-5天可进行一次重复侵染,故某些年份在一些地区流行,造成严重的损失。近几年,山东部分地区的苹果、梨、桃、山楂、板栗、槲树、黄栌、冬青、榆树、枸杞等树木上白粉病发生严重,给当地的生产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但白粉病并不进行系统侵染,寄主死亡率低,若能及时识别发现,采取适当的措施,能较快地控制其危害,降低损失。近1…  相似文献   

16.
泡桐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张锡津,田国忠,李江山植物常常受到病毒或类菌质体的侵染,引起植物周身带病,造成经济损失。这类病原体寄生并长期存留在植物体内,随着人为携带或昆虫活初作远距离的传播,成为病害的初侵梁来源。泡桐丛枝病就是由病原类菌质体引起的病害,通过病...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讨论耐病性的各种概念和定义,包括慢性锈化、被侵染但不显示症状、门槛侵染度、生存耐力及保持生长能力。还对耐病性与抗病性从观念到测定上作出区别。植物耐病性被定义为植物在受到同等病害压力下,相对保持近于正常生长的能力,其测定必须由病害程度和生长指标两个因素决定。植物可反映在最终病级测定上的任何病理现象或特征,则归属于抗病性范畴。最后就植物耐病性的机理及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动、植物的病原病毒对动、植物的感染的专一性是所有病原中最强的,即是说一种动、植物的病原病毒不会像其他病原物那样容易的感染另一种动、植物。有些动物或植物的病原病毒只能感染该种动物或植物,即使扩大感染到同属的动物或植物都难。由于目前病毒防治害虫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19.
树木抗病的生理生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树木受病原物侵染前后体内生化物质及其变化状况和诱发产生的多种生理生化代谢差异在寄主抗病性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目前关于树木抗病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上,有关抗病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基因定位等研究是今后深入探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病原?     
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发生病害的直接因素叫病原。植物病原按其性质分为两类:1、侵染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的种子植物、线虫等生物。这些病原,常称为病原物。由它们侵染而引起的能相互传染的病害为侵染性病害。2、非侵染性病原,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如营养条件不良,土壤水分失调,温度过高过低以及空气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等因素所引起的、相互不能传染的病害为非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