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1992 ̄1995年对祥云新松叶蜂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影响种群动态的主导因子是茧期死亡率,茧期死亡主要由天敌引起。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幼虫具有驱赶天敌的利己激素,捕食性天敌昆虫对幼虫不能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影响幼虫期死亡率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通过死亡率低海拔大于高海拔,同一海拔阴坡大于阳坡。由于祥云新松叶蜂危害云南松老叶,且对天敌抵抗力强,具有持续数年危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山松毛虫生命表组建及幼虫食叶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的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特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食叶量不同,1 ̄3龄较少(为601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用9种聚集度指标法,对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稍小卷蛾幼虫在一切种群密度下,都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是聚集分布,且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生物学特性,推出卵期和蛹期也属于聚集分布.本文将其应用到序贯抽样技术中,计算出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确定了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尺蛾在楚雄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翌年开春危害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老熟幼虫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层内化蛹。害虫的发生、危害与林分组成、林木长势、海拔和坡向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根据尺蛾的生活习性,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德昌松毛虫在我省主要危害云南松,一年发生二代,以2-3龄幼虫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裂缝中越冬。成虫可迁飞到3-4公里远的健康林分。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楚雄腮扁叶蜂Cephalcia chuxiongica Xiao幼虫取食后寄主植物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松针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取食后,华山松和云南松松针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还原糖、总糖和磷(P)含量下降,而钙(Ca)含量上升,营养物质含量与健康松针比多存在显著差异。云南松在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含量的减少量大于华山松;而华山松在水分、粗纤维、还原糖和磷含量的减少量,钙含量的增加量大于云南松。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取食对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华山松和云南松对幼虫取食具有应激反应机制,且对幼虫的抗性及防御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祥云新松叶蜂世代和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与云南松物候关系的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不同危害期与云南松物候的关系,便于用云南松不同的物候期来测报实云新松叶蜂的不同虫期和危害状况,为防治这一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flavomarginata)是凉山州飞播林区近年来严重危害云南松的目标害虫。为了弄清该虫的种群分布规律,为生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7年在越西县云南松飞播林区调查研究了该虫老熟幼虫在林区的分布情况,现将结果报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祥云新松叶蜂(NeodiprionxiangyunicusXiaoetZhou)世代和虫期生长发育情况与云南松物候关系的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不同危害期与云南松物候的关系。便于用云南松不同的物候期(节令)来测报祥云新松叶蜂的不同虫期和危害状况,为防治这一虫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舞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观察,结果表明舞毒蛾在贵州省一年一代,以初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越冬期9个月以上。在黔中地区,幼虫于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破壳取食为害,主要为害虫尾松、云南松、华山松。卵块一般产在树干下部的背风面,高密度下,卵块在林间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而低密度下,则为随机分布。采取人工刮卵块、白僵菌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11.
楚雄新松叶蜂 Neodiprion chuxiongensis Xiao et Zhou 是危害云南松的新害虫.该虫在云南省楚雄市1 a发生1代,以卵在针叶内越冬.卵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幼虫期2月下旬至4月下旬,预蛹期3月下旬至10月下旬,蛹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虫期11月中旬至下旬.  相似文献   

12.
松尺蠖(B up a lus p in ip aria L innaeus)是鳞翅目、尺蛾科的一种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针叶的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中旬至5月下旬幼虫取食危害盛期,6月下旬幼虫下地化蛹,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始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羽化盛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结束,产后三周左右卵孵化出幼虫,9月下旬到翌年2月中旬为幼虫越冬期。其防治措施为卫生抚育、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灯光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松尺蠖在云南省宁蒗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云南松针叶.幼虫始见于11月下旬,6月上旬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中或钻入湿润疏松的土表(约2cm)深处化蛹,蛹期90d.成虫始见于8月,终止于10月上旬.卵始见于8月下旬,终止于11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下旬为该虫最佳灯诱杀虫期,3~5 月为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松人工林中选择9株样株,对文山松毛虫第1代4 500粒卵加以标记,经过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期的存亡状况的跟踪观测,获取不同虫期的存活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由生命表得出,文山松毛虫第1代种群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整个世代死亡率高达99.87%。通过30头第1代幼虫室外套笼饲养、食叶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幼虫期单虫的总食叶量为4842cm;不同龄期幼虫的单虫食叶量不同,1-3龄较少(为601cm)、5龄最多(为1 589cm),6龄次之(为1 311cm),5~6龄为暴阶段。生命表组建和食叶量测定,为可持续控制文山松毛虫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华松叶蜂(Diprion nanhuaensis Xiao)属膜翅目、叶蜂总科、松叶蜂科。主要是以幼虫取食针叶,一头幼虫一生可取食针叶700cm左右,危害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通过10多年的观察与防治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南华松叶蜂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为南华松叶蜂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梢小卷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当年形成的芽苞基部筑小室越冬。翌年2月底3月初,幼虫从小室中直接蛀入当年抽发的嫩梢中为害。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云南松物候测报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5年,在大理州祥云县下庄乡云南松中龄林内选定30株样木,进行云南松物候与相应小蠹虫虫情观察。结果为:发生期与物候的相关值为0.9732,发生期与温度的相关值为0.8805,发生期与湿度的相关值为0.8886。因此利用物候作为发生期的测报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云南松物候预测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 ̄1995年,在大理州祥云县下庄乡云南松中龄林内选定30株样木,进行云南松物候与相应小蠹虫虫情观察,结果为:发生期与物候的相关值为0.9732,发生期与温度的相关值为0.8805,发生期与湿度的相关值为0.8886。因此利用物候作为发生期的测报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新松叶蜂属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是云南松中幼林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几年在云南江川、宣威、沾益、安宁的温泉等地发生危害猖獗,将数万亩云南松幼林针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有的连年被害后造成树木桔死。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两代,在滇东北的宣威板桥、沾益以蛹越冬,在滇中江川地区,以不同龄级的幼虫越冬。主要以幼虫取食针叶危害,一、二龄幼虫取食叶肉,将叶脉留下,进入三龄食量增大危害加重。幼虫喜群集。在江川第一代幼虫五月始见,十月上旬出现化蛹,第二代幼虫11月中旬始见,3月中下旬出现化蛹,蛹化于地皮枯枝落叶及表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一平浪林区云南松的林分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林分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前5年为苗木生长初期,5~10 a是林分开始郁闭.高生长明显加快,10~25 a期间,云南松直径生长量也开始达高峰期,需要加强抚育管理措施;25~45 a期间,直径旺盛生长,树高保持一定生长量,而材积生长量保持最大,其后云南松进入速生后期,生长渐趋于缓慢,但仍保持较高的生长量.表明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大径材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