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的食用真菌,又名中国蘑菇。中国是全球草菇的主要栽培国家,产量居世界之首。草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1])。目前,国内草菇栽培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料配方~([2,3])和栽培工艺参数~([4,5])。笔者以废棉为主  相似文献   

2.
韩金陵 《食用菌》2012,34(6):43-43,48
河南省夏邑县是全国食用菌行业的后起之秀,每年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在全国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夏邑县草菇、双孢蘑菇栽培是沿用东南沿海地区大棚层架栽培模式,主要栽培原料是稻草和牛粪,而当地及附近地区是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草菇和双孢蘑菇对营养成分的不同需求,用草菇菌渣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研究了常规培养料与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比例配方和草菇菌渣培养料不同制备方法对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合的配方(玉米芯45%、杏鲍菇菌渣30%、牛粪20%、石灰5%)栽培草菇,具有稳定性好、养分充足等优点,可在保证草菇产量的情...  相似文献   

4.
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栽培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并测定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以研究利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刺芹侧耳菌糠栽培草菇产量为6.34kg/m2,相比常规稻草栽培草菇增产49.17%,其蛋白质含量为27.9%,也高于稻草栽培草菇(24.9%);刺芹侧耳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稻草栽培双孢蘑菇产量相近,而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含量都低于稻草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玉米芯连续栽培草菇—双孢蘑菇的栽培季节,草菇栽培要点,草菇菌渣留存处理,双孢蘑菇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工厂化栽培草菇(Volvaria volvacea)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品种W192为试验材料,工厂化生产草菇的菌渣为原料,设计了菌渣、牛粪比例3:1和菌渣、牛粪比例4:0的2个处理。对培养料的堆制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生产环节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培养料预堆和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 H、碳氮比的变化等,同时对这两个处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发菌周期、出菇周期、鲜菇产量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菌渣加牛粪和不加牛粪处理的培养料发酵过程的各项生产指标均符合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要求,菌渣、牛粪比例3:1配方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发菌快(1 d),出菇时间短(3 d),产量高(2.04 kg·m-2)。这综合说明工厂化栽培草菇的菌渣再次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可行,并对本地区综合利用草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具体操作和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草菇工厂化周年栽培常因病虫害严重而损失惨重,通过实践总结提出现有工厂化菇房内草菇与双孢蘑菇轮作栽培关键技术,利用草菇、双孢蘑菇不同的栽培温度需求,高低温交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既实现了草腐菌工厂化栽培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又实现了栽培基质的高效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8.
论述台湾地区菇类产业结构与产值,主要菇类市场量与价格变化,产区与栽培面积,以及国际贸易变化,并就产业发展趋势加以探讨。2011年在14种菇类中,在台湾年交易量居前5名依次为:金针菇、杏鲍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年交易总值前5名为:杏鲍菇、香菇、金针菇、双孢蘑菇、秀珍菇。台湾不同菇类平均批发价由高到低前5名依次为:白菇、猴头菇、柳松菇、香菇、杏鲍菇。台湾不同种类菇类其产区有明显的差异,双孢蘑菇产区主要为台湾南部之台南市与彰化县,段木栽培香菇产区主要为台湾北部之苗栗县与新竹县,太空包栽培香菇与金针菇产区主要为台湾中部之台中市与南投县,木耳产区主要为台湾南部之嘉义县与台南市。台湾菇类产业发展趋势主要为:农业生产履历、食品安全认证、食药用新兴菇种开发与量产、农业产业进入服务业、自动化工厂量产和研发驱动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量和消费量最大的菇类,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口创汇最多的菇类,豫东地区采用立体床架式生产双孢蘑菇,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双孢蘑菇出菇管理技术,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现归纳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品种之一。文章从质量优势、资源优势、操作优势分别阐述花生壳栽培双孢蘑菇的应用前景,并从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准备、建堆、翻堆(发酵)、播种与管理等方面介绍花生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以期为双孢蘑菇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建波 《食用菌》2016,(2):64-65
正蛞蝓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俗称无壳蜒蚰螺、鼻涕虫、野蜗牛、托盘虫、泫达虫等~([1])。其分布广泛,发生较普遍,可为害双孢蘑菇、平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等多种食用菌。为害食用菌的蛞蝓种类主要有: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双线嗜黏蛞蝓(Philomycus bilineatus Benson)、黄蛞蝓(Limax flavus Linnaeus)~([2])。现将蛞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稻草配方为对照,对非传统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玉米秸、玉米芯及其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在隧道一次、二次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的动态变化及与双孢蘑菇产量关系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秸和玉米芯不同颗粒度处理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3 cm玉米秸和15~20 cm玉米芯处理表现较优,与常规稻草培养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相近;而不同双孢蘑菇品种的产量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工厂化食用菌菌渣,开发草菇栽培原料,以5种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菌渣为主要原料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5种菌渣都能获得一定的草菇产量,其中以杏鲍菇、金针菇和双孢蘑菇菌渣栽培的产量较高,都在4kg/m2以上,生物转化率都达到了10%左右,且子实体性状比较好。而蟹味菇菌渣和海鲜菇菌渣由于透气性较差,容易产生菌皮,草菇产量低,不宜直接用作栽培,可添加其他大颗粒原料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规范化生产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口创汇最多的菇类。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双孢蘑菇规范化生产技术关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阙玉林  陈先西 《食用菌》2008,30(5):37-39
近年来,随着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意识的逐步提高,单用稻草作原料栽培双孢蘑菇远远满足不了种植户对生产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为此我所在福建省科技厅星火办、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所、省农业厅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及相关部门支持下,于2007年开展的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研究,通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菌草栽培的双孢蘑菇表现产量高、品质优且采收期提前6-7d等优点,既可解决稻草原材料紧张局面,又可减轻原材料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种草菇后菇渣再种平菇及蘑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气候炎热 ,特别适宜种植草菇。在夏天 ,我国种草菇地区不断增多。草菇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鲜美食用菌 ,近年在广东栽培面积很大。由于草菇生育期极短 ,对原料利用不充分 ,菇渣中还有大量养分未分解。据估计广东一年用 12 0 0 0t原料种草菇 ,大约产生 10 0 0 0t菇渣 ,这些废料 90 %直接作肥料或丢弃 ,利用率很低。对此 ,我们研究用几种种草菇的菇渣再种平菇及双孢蘑菇技术 ,并进行规模化生产。种平菇前三潮菇生物学效率都在70 %左右 ,使每kg废料又多产生 1~ 2元效益。种蘑菇产量和对照相当 ,每m2 达 9kg ,很有推广价值。1 以棉籽壳为主…  相似文献   

17.
平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一种食用菌,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也是我地区目前消费量最多的一种菇类蔬菜。  相似文献   

18.
施兴凤 《蔬菜》2007,(8):13-14
双孢蘑菇,简称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等,有白色、棕色和奶油色3个变种。目前国内外栽培的主要是白蘑菇。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贵州省西北部水城地区,平均海拔  相似文献   

19.
朱富春 《中国瓜菜》2011,24(6):60-61
<正>双孢蘑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也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和出口创汇最多的菇类。笔者结合多年深入各地进行技术指导的体会,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推广、农户易掌握的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双孢蘑菇是陕西宝鸡地区重点发展的食用菌品种,生产上多以当地的麦草为主要原料。近年来,我们因地制宜,逐步试验推广以玉米秆和牛粪为主料的高效生产模式,对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1生产原料由麦草改为玉米秆过去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料是麦草和畜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