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草莓和土壤为试验材料和研究对象,采用1.0mg·L-1的臭氧水对土壤进行浇灌处理,通过测定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和pH及草莓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了臭氧水浇灌对土壤营养成分及草莓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臭氧水浇灌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量元素N和P及微量元素Zn的含量,显著增加草莓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了草莓幼苗的抗逆性,对土壤pH及草莓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大棚栽培的"甜宝"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臭氧水处理对草莓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臭氧水1.0mg·L-1浇灌甜宝草莓后,果实鲜质量、果实总糖和总蛋白含量、矿质元素含量(包括Ca、Fe、Zn、Se)均显著增加,特别是Se含量增加尤为突出。说明浇灌臭氧水处理有利于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草莓臭氧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102、03、04、0 mg/kg 4种不同浓度臭氧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入库前进行臭氧杀菌消毒时,适宜的臭氧处理浓度为20 mg/kg,可使草莓的储藏期达到30 d左右,好果率为95%,较对照提高了45%,保鲜时间较对照延长近一倍,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草莓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相似文献   

4.
臭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菌和害虫。本研究采用草莓上的二斑叶螨体表观察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了臭氧水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4.0~4.5 mg·L-1和1.0~1.5 mg·L-1的臭氧水均能够显著降低二斑叶螨的虫口密度,防效高达95.46%和91.28%,且显著提升二斑叶螨的死亡率,但臭氧水浓度过高会抑制草莓植株的生长,破坏草莓的叶片。通过对二斑叶螨体表的观察发现,利用臭氧水的强氧化性,有效破坏了二斑叶螨的体表组织,因此,在二斑叶螨发生期连续使用臭氧水可以有效控制螨的为害。本研究综合防效和安全性评价表明,1.0~1.5 mg·L-1的臭氧水对二斑叶螨具有良好的防效,对草莓和授粉的蜜蜂也具有安全性,为二斑叶螨的防治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草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草莓保鲜技术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了综述,指出化学药剂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性,并进一步阐述了草莓新型保鲜剂的应用及臭氧处理等,并对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草莓套种樱桃番茄密度试验,对草莓和樱桃番茄抗病能力、产值、产量进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显示,667 m2草莓套种1 200株樱桃番茄、在3月中旬套种,樱桃番茄和草莓无明显共生病虫害,产量、效益等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纳米银对草莓致病菌的生长抑制和病害防控效果以及纳米银的主要作用方式,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纳米银试剂对2种草莓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和对3种草莓致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之后对盆栽草莓进行保护和治疗试验,对田间草莓进行保护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银试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HM9、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TJ4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0.722、2.426 mg/L,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草莓白粉病菌(Podosphaera aphanis)PA1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5.395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纳米银对盆栽草莓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对灰霉病、炭疽病和白粉病的最高病斑扩展抑制率分别为66.76%、74.44%和65.41%,对应纳米银浓度分别为10、20、10 mg/L;对盆栽草莓的治疗效果较差,仅对白粉病有轻微的治疗效果,浓度为10 mg/L纳米银的治疗效果为31.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总结完善了草莓与番茄、豆角及西、甜瓜的套种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套种后的增效效果进行了优劣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莓与番茄、豆角及西、甜瓜进行套种,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整体效益,分别达17.8%、19.7%、12.1%和19.6%,套种豆角、甜瓜效益增幅相对较高。其中,草莓套种豆角能延长草莓收获期,增加草莓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作者以复合植物酵素、农用植物酵素2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植物酵素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菌剂混合使用均可明显增强草莓植株长势,增加草莓结果数,改善草莓果实品质.各处理中复合植物酵素和农用植物酵素2号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建议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草莓生产中混合使用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草莓脱毒苗是恢复草莓优良性状、防治草莓病毒病、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草莓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应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脱毒效率和生产成本,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验证用茎尖脱毒培养、增殖和生根培养方法培育草莓脱毒苗的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长度为0.2~0.5 mm的茎尖、1/2 MS培养基培育草莓脱毒苗,虽然成活率较低,但脱毒率较高,既可简化脱毒环节、保证芽苗的增殖倍数、提高生根效果,又可降低生产成本,在保证一定的脱毒率和成活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草莓普通大棚抑制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莓普通大棚抑制栽培,在山东仍处于试验阶段。该作型的试验开发,有利于促进草莓周年生产、供应。现据初步试验结果和日本文献总结如下,供参考。草莓普通大棚抑制栽培,即利用冷库使草莓在人工条件下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延长其被迫休眠期,并利用普通大棚在适期促进其生...  相似文献   

12.
东海县黄川镇素有草莓之乡的美称,常年草莓种植面积在670hm^2以上。近几年来草莓白粉病在我县草莓地发生危害较重,较大程度地影响了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寻求一种生态、安全、高效、增产的理想防治药剂,我们进行了该项药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草莓枯萎病进行研究,开展病源茵、危害特征、防治时间和措施等方面试验示范研究,发现选择抗性较强的‘红颊’等草莓品种,选择远离草莓产地的高山或山区未种植过草莓或蔬菜地育苗,应用氯化苦、棉隆和氰氧化钙等药剂土壤消毒处理可以防治或减少草莓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草莓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浆果,柔软多汁,酸甜适口,是色、香、味、质皆优的高级果品之一。草莓果营养价值很高,是老少皆宜的高级果品。在抚顺地区,草莓栽培形式不合理,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小。为改善草莓栽培现状,根据国外草莓保护地栽培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塑料日光温室自然增温栽培草莓的试验。现将一年来的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之一,它发病率高、蔓延讯速,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目前在生产上也有不少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较好。但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会出现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了选择多种防治白粉病的有效农药,由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最新研制的30%翠泽悬浮剂,进行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试验和使用剂量以及对草莓的安全性等,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艳  李亚静 《现代园艺》2014,(10):11-12
主要以红颜草莓脱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炼苗移栽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基质条件下草莓脱毒苗的移栽对比试验及前期驯化、后期管护研究,筛选并总结出红颜草莓脱毒苗的最佳移栽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草炭土、蛭石、珍珠岩按体积比8:1:1混合的基质条件下,红颜草莓脱毒苗根系最为发达、茎粗壮且移栽成活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7.
草莓用药安全问题受到广大市民、政府部门以及农业技术部门的重点关注。目前上海市草莓一般全生长季用药10~25次,使用的药剂品种达15~30种,生产中常出现用药混乱、违规用药和残留超标等问题,同时,应用于草莓上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较少。本文对现有应用于草莓的登记农药进行防效试验,同时发现和验证新农药,为相关使用技术提供参考,并以试验示范的方式推广安全高效的农药。  相似文献   

18.
草莓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柔嫩多汁,香甜可口,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在草莓生产中,除栽培管理技术外,病害是影响草莓产量的主要因素.作者在调查上海地区草莓病害种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为害草莓的主要真菌病害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merea),并做了室内及田间药剂防治试验.一、室内试验1.试验目的:探求几种不同浓度的常用农药对灰霉病孢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为田间药剂防治提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草莓白粉病高效低毒药剂,我们开展了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乙醚粉磺酸酯微乳剂(粉贝)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草莓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为丰富草莓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伐,我国引进或自主选育了一些草莓新品种。本文将目前设施草莓的主栽品种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