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近讯     
赤峰市林研所1988年有10项科研成果获奖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去年,这个研究所完成26项科研计划,有10项获国家、自治区奖励。其中:《小黑杨杂交育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收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获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合赤峰北部高寒干旱丘陵区栽培的杨树优良品种,2003年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5省(市)引进19个杨树优良品种,并以少先队杨为对照品种,在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三义乡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经过10年的生长观测和统计分析,选出了生长快、干形直、抗性强的杨树优良品种小×胡19和哲林4号。其材积生长分别是对照品种少先队杨的208.81%和167.18%。  相似文献   

3.
<正> 1990年是“七五”最后一年,也是我省林业科技人员喜获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省林业成果获科技进步奖36项,其中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1项;获林业厅科技进步奖28项。现将获奖项目公布如下:(说明:有些项目属重复受奖)  相似文献   

4.
<正> 一九九一年我省林业科技成果获科进步奖39项次,其中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9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13项;获林业厅科技进步奖17项。获奖成果如下: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成果获奖项目主要完成单位1.白榆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2.平原农区立体林业开发技术推广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站3.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资兴市林要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从培育、引进、推广良种着手,不断调整优化林业结构,促进了优质、高产、高效林业的发展,从1985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造林97万亩,提前两年实现了省地“五年消灭宜林荒山”的奋斗目标,完成和协助完成都、省地林业科研五项。杉木造林地理种原区划分选择获国家科技一等奖、林业部林业科技二等奖;杉木造林地理种源选择获省科技二等奖;杉木速生丰产林、低产涌竹改造、容器育苗三项分别获市科技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近几年来,市林委成立了科技推广中心和服务网络,用于林业科研资金达202万元。为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州市林业局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成功地推广应用了容器育苗、菌根化育苗、沙床催芽、芽苗移栽、杨树截杆造林、杨树留根育苗、银杏人工授粉、松毛虫综合防治、经济林病虫防治等10多项林业科技新技术,林业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国家优秀项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专利成果1项,特别是白僵菌液剂和飞播烟雾导航剂的研究成果,在随州的松毛虫防治和飞播造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多出成果,坚持科教兴…  相似文献   

7.
一、中金、群改杨树新品种选育概述 二十多年来,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一直从事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及杨树新晶种的选育工作,特别是长达13年与西德技术合作的“杨树育种”项目,在杨树育种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中金、群改系列杨树新品种就是在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项目实施期间经过双方专家历时十多年共同选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以林业公益性研究为主,集防沙治沙、荒漠化防治、流失控制、林木育种等科研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全所现有职工50人,其中在职科技人员29人,管理人员4人,工人17人;有6人被评为国家和自治区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所长刘士和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所现有土地48.7公顷,其中科研试验、苗圃生产用地33.3公顷,建有日光温室、杨树标本室、化验室、科技档案资料室、昆虫标本室等。作为地区级…  相似文献   

9.
林科院成立三十六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83项,获国家级奖励4项,获省、部、市级奖励51项,这些成果已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中被广泛地推广使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杨树良种选育方面,已经选出的优良品种达20余个,形成了速生、抗逆、  相似文献   

10.
正徐永杰,博士,副研究员。2007年入职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以来,一直从事经济林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现任中国经济协会核桃专业会委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近年来主要开展秦巴山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工作。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持项目3项,国家林业公益行业专项3项,主持省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等奖项5项;主持制定了《核桃主要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1.
《湖北林业科技》2005,(5):F0004-F0004
<正>林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是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以森林培育、遗传育种、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等为主要领域的专业研究单位,致力于解决林木资源定向培育和生态保护的关键技术。同时,承担速生丰产林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监测中心、湿地研究中心和监理公司等业务,技术指导石首杨树研究所和成宁竹类研究所。全所现有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1人;博士5人,硕士5人。自1990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攻关和重点项目,以及“948”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8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余项、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2项。为加快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林研所在建立30个长期试验点和观测区的基础上,相继创建了湖北省林科院灵乡(大冶市)试验苗圃等5个专业产苗区及浠水县低丘生态经济沟等6个造林示范区。每年生产50万株南林95、南林895等杨树优良品种苗、200万蔸毛竹实生苗及20万株其它品种苗,可供规模化营造人工丰产林,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相似文献   

12.
张灿明 ,长沙县人 ,1963年2月出生 ,1984年毕业于湖南林业学校 ,分配至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工作。在10多年林业科学基础研究中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3项 ,参与完成4项 ,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出版科技专著4部 ,发表学术论文21篇。他1996年荣获第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1997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8年被评选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现任湖南省林科院森林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追求新知超越自我张灿明少年时代 ,适…  相似文献   

13.
朱之悌,男,湖南长沙人,1929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业专业,并留校任教。1957年赴莫斯科林学院留学,在著名林木遗传育种学家,AC雅勃拉可夫院士指导下攻读研究生,于1961年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后归国。历任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他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首位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毛白杨研究所所长。他还长期担任林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副主任、《林业科学》编委、国家和林业部科技进步奖评委、林业部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  相似文献   

14.
1988年我区林业科技,共获上级奖励成果12项。其中: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全三等奖),获自治区星火奖2项(星火科技奖2项)。获奖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林业生物工程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林业攻关课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1988年北京国际杨树会议上,美国报告了生物工程在杨树育种上的新突破,他们对杨树研究已为阔叶树种的改良提供了DNA重组技术的模式。华盛顿大学已将土壤杆菌的两个品系转入毛果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速生丰产林的生产实践,普遍认识到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不仅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加速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提高林业建设经济效益,搞活国营林场经济的重要途径。目前在西辽河流域及黄河平原有条件的国营林场都开展了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拟建成我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起步较早的赤峰市,总结过去造林效益差的教训,在积极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从1975年开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他所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事业”。四十年的林业工作生涯中,他的足迹踏遍了通辽大地。他把青春、热血、聪明、才智,全部奉献给了通辽的林业生态建设,用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谱写出朴素无华但却动人心弦的“绿色乐章”,并把它们传播到首都首府、海防边疆。他的名字,已经被永久性地镌刻在了北京西山的“全国绿化功臣”的丰碑上……他,就是草原上的“绿色使者”——通辽市林业局副总工程师李吉人。多年来,通辽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造林绿化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一大批林业建设典型和示范基地在全国榜上有名,一大批较大科研项目成果获得奖励……这一切都与像李吉人这样的一大批林业人坚持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1987年,李吉人担任综合科科长期间,在他的主持、组织、协调下,先后完成科研与推广项目12项,获部(区)级科技进步奖4项,成果推广率和实用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85%。全市采用机械开沟造林的保存面积有400万亩。为了打破通辽林业结构不合理、树种单一和纯林过多的局面,李吉人同广大科技人员一道从引种育种入手,大胆改变造林配置和造林经营方式,提出了“乔灌草相结...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巴林左旗福山地乡前进村农民鹿守友,从1989年开始将房前屋后2.5亩园田全部改育苹果树苗。3年来,他先后共收入3.62万元。在他的影响下,村里有11户农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参加国际杨树委员会第35届执委会会议了解的情况,作者认为我国的杨树生产和科研应从扩大杨树育种的遗传基础、抗性育种、短轮伐期和生物量的生产、防治病虫害、尊重知识和珍惜人才、杨树品种登记、胡杨的研究等方面努力。建议把杨树育种和栽培纳入农用林业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林业》2013,(2):F0002-F0002
<正>彭镇华,教授,博士生导师,1931年1月12月生,江西省吉安市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苏联林业大学,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国际竹藤中心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长,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试验示范区建设科技支撑主要负责人。《中国城市林业》创刊人、主编。现从事森林生态、植物育种、城市林业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多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